自治区2015年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

08.01.2016  12:59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根据自治区2015年民生计划安排,发展改革委主要牵头或协调推进生态移民、农村人饮安全、保障性住房、阳光沐浴等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面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

  一、牵头事项

  (一)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自治区民生计划确定500套教师周转宿舍,计划在西吉县、隆德县、海原县、同心县、青铜峡市和平罗县共6个县(市)的27所学校实施,每套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总投资3827万元。经我委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5年6月全额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我区在7个县(市、区)32所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建设664套教师周转宿舍,总建筑面积23240平方米。与原计划相比,项目实施的范围增加了沙坡头区,项目学校增加了5所,建设的数量增加了164套,建筑面积增加了5740平方米,争取中央投资增加了1173万元。

  (二)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纳入2015年10项民生计划的3个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银川市兴庆区、西夏区和石嘴山市惠农区)及其所属的12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总投资4914万元。我委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建设资金1314万元,安排自治区预算内统筹基本建设资金750万元,自治区财政厅安排配套资金750万元,其余由项目所在地政府自筹解决。目前,中央和自治区资金全部落实到位,项目已经建成。

  二、配合事项

  (一)生态移民工程。指导市县做好“十二五”生态移民工程剩余移民安置区建设方案的编制,突出区域、民族和文化特色,会同扶贫办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审查批复红寺堡区马渠二期和大河节灌站三期、吴忠市孙家滩、惠农区劳务移民共3个县4个移民安置区建设方案,“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建设的安置区全部批复完毕。进一步明确市县主体责任,督促有关县区,完善工作方案,尽快实施各类项目,协调解决38个移民安置区存在的问题(其中我委牵头协调解决22个安置区存在问题)。全区搬迁移民50960人,完成年度计划。同时,对“十三五”生态移民搬迁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开展“十三五”生态移民规划思路研究,起草了《关于我区“十三五”生态移民工作的几点建议》。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批示,抓紧编制《宁夏“十三五”生态移民规划》,已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全面建成,中庄水库、输水隧洞和管道安装提前半年全线完工,基本具备蓄水条件。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46亿元,占工程总投资17.7亿元的87%;其中2015年完成投资4.53亿元,占投资计划4.5亿元的100.6%。连通工程加快建设,全面建成了西吉、彭阳、张易、开城片区、海原县总管和李俊片区主体工程,基本具备全线试通水条件。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2亿元,占工程总投资21.66亿元的66%;其中2015年完成6.61亿元,占投资计划6.5亿元的101%。已实现29万人供水,具备向89万人通水条件。争取国家农村人饮安全工程总专项资金1078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282万元,支持推进面上水源改造及自来水入户工程。截止12月底,全区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0处,解决了16.7万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全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80.7%。两项合计共解决45.7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民生计划年度任务。

  (三)农村危房危窑改造工程。按照“一个标准、一把尺子”的原则,对2014年度各县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2015年危房改造计划任务安排依据。编制下发《农村危房改造技术导则》和《农村住宅抗震技术要点图解手册》,对危房改造督导组人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员加强业务培训。督促各市县制定完善并上报年度危房改造方案。目前已下达2015年全区三批共8万户改造计划。截至12月底,全区危房危窑改造已完工75101户,完成年度计划的167%。

  (四)农村阳光沐浴工程。加大协调配合力度,扎实推进农村阳光沐浴工程建设。截至11月底,圆满完成为20万户农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万套任务,完成全年计划的100%,实现一年让100万农民受益目标;完成投资4.3亿元,是计划投资的1.2倍。

  (五)协调推动扶贫开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积极谋划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加快西海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对各项任务进行分解,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配合扶贫办制定了《2015年全区200个考核销号村实施方案》,确定了考核销号村名单,将10万贫困人口减贫任务分配到县区。整合资金26.1亿元,按照整村推进“四到”原则,实施基础设施、增收产业培育、农村环境整治、社会事业等四类项目。抓好以工代赈工作,安排各类项目52个。安排资金900万元,支持泾源县泾河源景区降龙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十三五”扶贫攻坚重大问题研究,配合扶贫办抓紧编制《六盘山片区(宁夏)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已征求了部门意见。

  (六)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争取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资金12.5亿元,并及时下达到项目建设单位,大力支持保障性安排工程建设。截至12月底,全区共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9.48万套(户),占年度计划的103%;完成投资122.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3.5%。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开工9687,占年度计划的100%;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7.95万户,占年度计划的103.5%;林业、垦区危旧房改造全面开工。基本建成8.99万套,占年度计划的119.9%;公共租赁住房累计实物配租11.18万套,占年度计划的90.7%。目前正在对13.61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住房保障。

  采访联系人:张国平

  联系电话:15109585933

   

  

  

  自治区教育厅

  

  2015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区教育系统共同努力,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兑现了向全区人民群众的承诺。

  一、完成情况

  任务一:改造完成农村中小学供暖设施60万平方米。自治区投入1.24亿元,改造面积81万平方米,涉及学校1086所,超额完成任务。自2013年启动实施项目,3年来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2.73亿元,涉及1485所农村学校,改造校舍供暖面积共计172万平方米,学校火炉取暖成为历史,在全国范围内普获赞誉。

  任务二:建设农村中小学体育运动场30个。投入4559万元,完成了建设任务,并全部投入使用。

  任务三:改善200个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投入6047万元,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教学点办学基本条件进行全方位改善,大到校园硬化,小到桌椅板凳,教学点焕然一新。

  任务四:新建20所乡镇幼儿园。投入1亿多元,全面开工建设乡镇幼儿园20个,有效缓解了农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

  任务五:实施学生资助工程,全年资助各类学生16万名。投入资金近3.9亿元,资助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学前一年的学生20.9万人。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

  任务六:继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惠及西海固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全区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28万名。投入资金2.59亿元,膳食标准较2014年提高1元,惠及28万民农村中小学生,正在由“吃饱”向“吃好”转变。

  2015年,我区6项教育惠民计划投入资金共计9.79亿元,惠及学生近50万名,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提升,教育资源不断满足多元化需求,公共教育服务供给逐步丰富,为我区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是全面分析,明确任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我们积极回应群众对教育的期待,认真研究当前全区教育短板,以问题为导向,以满足需求为落脚点,精准发力,既要解决目前亟待改善的方面,又要兼顾打基础、谋长远的方面,教育惠民计划是综合了群众建议、教育发展现状、判断教育发展趋势等多种因素,全盘分析研究后确定的,针对性强,目标内容具体有力,促进了全区教育改革发展。

  二是加大力度,全面落实。今年以来,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按照活动精神,把严与实的要求融入落实教育惠民计划中,重点抓好惠民资金的管严用实。为抓好各项任务的推进,我们对内统筹组织力量,对上紧密衔接工作,对外加大协调力度。科学调研论证项目,积极对接配合部门或单位。尤其去年第四季度,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出了“从严从实抓落实,大干实干100天”的总动员,教育系统上上下下全面动起来、干起来,为重点确保民生任务高质量完成,我们进一步定方案、定人员、定时间,开展了周通报、月通报、约谈、专项推进会等一系列工作措施,保证了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三是强化监督,确保安全。以保证民生资金安全为重点,着力抓好教育惠民计划公平公正,发挥好资金效益。在密集制定出台相关制度、规定的基础上,我们突出抓好项目专项检查,采取随机抽查和全面检查的方式,抽调工作人员,制定检查方案,深入实地查看进展情况,对能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由于点多、面广、线长,我们加强了对教育民生项目的信息化监管,研发了学生资助、营养计划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并投入使用,实现了让教育民生工程在阳光下运行,让群众满意,为党旗增辉。

  四是深化改革,回应期盼。今年以来,我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稳步推进改革步伐,特别注重教育民生领域的改革。主要措施是释放改革红利,取利为民。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学前资助覆盖面从学前一年延伸到学前二年,受益人数增加2万多人,财政多支出2000多万;农村学生营养膳食每天每人标准从4.6元提高5.6元;在今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调整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和还本宽限期(分别增加了6年和1年),缓解毕业生还款压力。这些改革措施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体现了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惠及了更加广泛群体。

  五是加大宣传,深入人心。为及时让广大群众知晓教育惠民计划的内容和进展,我们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发挥好宁夏教育电视台、宁夏教育厅官方网站、宁夏教育厅微信公众平台、《宁夏教育》杂志等自有媒体的发声和传播功能,及时把教育民生情况向全社会进行权威发布,加强舆论引导,讲好教育故事,为推进教育惠民计划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大力宣传,让更多的群众知晓受益权利。

  三、主要成效

  一是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短板理论”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从教育惠民计划内容不难看出,教育民生重点在农村,尤其是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农村地区,这是宁夏攻坚扶贫脱贫的重点,也是缩小教育差距的难点和重点。教育惠民计划中的供暖设施改造在农村,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在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在农村等等,受助学生70%左右是农村孩子,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

  二是加快了改革步伐。惠民的基础是民声,民声更多的是需求。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我们在确定惠民计划内容及实施过程中将改革思路贯穿始终,把落实惠民计划作为推动改革的主要抓手,把深化改革作为释放惠民红利的主要举措,才能实现改革为民,实现统筹兼顾,实现全面推进。同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机制制度,努力趟出一条具有宁夏教育特色、顺应人民群众意愿、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改革惠民路子。

  三是夯实了扶贫攻坚基础。经过实施教育惠民计划,农村教育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成为村庄里最漂亮的建筑,吸引学生走进课堂,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资助体系为他们完成学业保驾护航,这是“拔穷根”的基础,是点燃孩子梦想的星星之火。

  四是更加促进了民族融合。实施惠民计划过程中,我们尤其重视对少数民族聚居地以及少数学生的支持,所有的惠民计划首先保障少数民族村先开工,让少数民族学生早享受。特别是学生资助政策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学生倾斜,各类资助金评定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民族生。免除或降低少数民族比例较高县(区)的配套资金比例。

  采访联系人:莫迎春

  联系电话:18295218788

  

  

  自治区科技厅

  

  2015年,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安排,由科技厅牵头落实的科技支农实事共有两项任务,一是深入推进科技扶贫指导员“百人团”工作,在中南部重点贫困村实施100个科技扶贫项目,组织培训农民1万人次;二是深入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在卫生健康、生态保护等领域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成果60项。

  科技厅把落实自治区民生计划科技支农实事摆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认真研究制定落实方案,指定一名副厅长全面负责落实工作,并将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处室,明确责任人员、落实举措、完成时限和质量标准,建立定期督查汇报和跟踪问效机制,全力推动科技支农实事落地见效。

  一、科技扶贫指导员“百人团”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管理。2015年,科技厅按照自治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部署,以及“贫困村不脱贫、帮扶人员不脱钩”的总体要求,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继续实施科技扶贫指导员“百人团”工程。为把100个重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推上新的台阶,科技厅进一步强化“百人团”工程的组织与管理,3月上旬召开了全区科技扶贫指导员工作会议,总结和通报了2014年工作评估结果,对部分扶贫成效突出的指导员进行了表彰奖励,安排部署了今年科技扶贫重点任务。6月上旬和8月中旬,先后两次深入相关县(区),通过座谈、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了解2015年工作落实情况及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在此推动下,有关县区进一步加强督促与服务管理,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完善管理办法等,为科技扶贫工作营造浓郁的社会氛围,有力促进了项目实施。

        二是强化示范推广。一年来,百名科技扶贫指导员累计为贫困村建立各类示范园区和基地5万多亩,建立特色种养殖示范村12个,引进和推广脱毒马铃薯、压砂瓜、小杂粮、中药材、花卉、优质牧草、牛羊等新品种116项(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地一膜三用高效轮作模式、容器育苗、压砂瓜宽覆膜提温抗旱,设施蔬菜无土栽培、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舍饲暖棚标准化养殖、饲料青贮等新技术新设备76项,有力带动了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是强化科技培训。科技扶贫指导员坚持将贫困群众科技培训放在首位,结合贫困村产业发展需求,自己编写培训教材,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科技意识、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一年来,结合“送政策”活动,科技扶贫指导员集中开展政策宣讲20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围绕贫困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350余场次1.1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上万册,培养特色产业科技示范户800多户,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500多人。泾源县香水镇米岗村在科技扶贫指导员李锦馨的技术培训指导下,让百合、郁金香、玫瑰、牡丹等优良耐寒阴湿花卉安家落户,并吸引地方龙头企业宁夏皇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建立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为该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开辟了新途径。

        四是强化实体培育。依托科技支撑培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经济实体,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提升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2015年,科技扶贫指导员创新帮扶模式,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资金帮扶,着力培育经济实体,累计在贫困村引进企业3家,培育和帮助成立农民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1家,建设农村电商平台1个、农产品交易市场1个。盐池县扶贫指导员丁伟为扶贫村建立的地道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拓宽了以滩羊肉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同心县指导员孙兆军为大沟沿村建设了红葱交易市场,并购置大型台秤一台,解决了该村红葱种植户卖葱难的问题;隆德县观堡村引进的平罗县立达尔天然色素有限公司,为农户提供色素菊种苗,带领农民引种色素菊1453亩,并按订单协议收购,农户种植色素菊每亩收入3000元以上,该村仅种植色素菊收入近450万元;彭阳县杨塬村引进中药材企业1家,集中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立了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全村156户发展中药材3000亩,成为该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

  五是强化合力推动。科技扶贫指导员在突出科技项目示范引领的同时,立足贫困村发展全局,结合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大局,积极争取各级部门资金支持,促进贫困村各项事业发展。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科技扶贫指导员帮扶村今年有39个村要定期脱贫,每个村都有区、市、县定点帮扶单位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科技扶贫指导员主动与其它帮扶单位联系沟通,整合资源解决关键问题,形成了扶贫开发合力。如红寺堡区柳树台村科技扶贫指导员蒋永前,积极与该村定点扶贫单位红寺堡区科技局、扶贫办、新庄集乡以及自治区党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联系,根据柳树台村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整合各部门资金,大力扶持牛羊养殖,为农户购买发放基础母牛、优质滩羊、铡草机械,并争取妇女小额贷款资金200多万元,帮助80多户群众解决了启动资金,对新建牛棚羊舍给予2000-5000元的补贴,极大地促进了该村养殖业发展。

  六是强化整村推进。百名科技扶贫指导员在培育产业,突出科技引领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贫困村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多措并举为群众排忧解难。隆德县、海原县部分科技扶贫指导员结合帮扶村主导产业,帮助建立村级门户网站,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开展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提高群众信息化应用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扩大对外宣传,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西吉县扶贫指导员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农民了解务工信息,鼓励和发动农民参加务工学习,配合当地政府输送外出打工人员1300多人,硬化道路20公里;盐池县扶贫指导员陈卫民积极为帮扶村争取环保厅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今年完成铺设污水管线8.8公里,新修道路10公里,配送太阳能热水器120个,有效改善了帮扶村群众生活环境。

  二、科技惠民计划落实情况

  2015年,自治区科技惠民计划共安排资金2000万元,围绕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与社会管理等领域科技需求,组织遴选了68项适用技术成果开展集成示范与转化,覆盖全区86个乡镇,受益群众达200余万人。

  1.人口健康领域。通过广泛宣传、专题培训、健康检查、知名专家基层坐诊等多种形式,转化推广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及规范化管理、骨关节炎防治、胎儿出生缺陷筛查等一批技术成果。建立医药卫生科技惠民示范基地19个,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300余人次,覆盖30余个乡镇,200余个行政村。有效缓解了基层偏远地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2.中药材产业领域。围绕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盐池、同心、隆德、泾源、彭阳、海原等8县区,转化道地中药材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机械采挖、病虫害防控、产地加工等先进技术成果。共有17家中药材企业、7家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得到计划支持,创建农民田间学校8所,开展科技培训20多场次,培训技术人员26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户360余户,培训农民和基层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技术辐射面积20万亩。

  3.生态环境领域。围绕典型区域生态修复、城乡环境治理等,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了泾源县龙腹山生态修复及特色苗木现代产业技术集成示范、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区域绿化和植被恢复等一批重点项目。泾源县龙腹山苗木保存率达85%以上,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加速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惠农采煤沉陷区植被恢复林瓜间种科技示范区的树苗成活率提高20%,西瓜亩产1000公斤以上,治理成本得到大幅降低,成功探索出依林种瓜、以瓜养林的生态经济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利用率低、植被养护费用高、林木成活率不高的采煤沉陷区治理难题。

  4.社会管理领域。在红寺堡、利通区等县区建设信息化社会管理科技示范基地8个,转化推广三维数字社区管理、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控、养老护理等技术成果,服务覆盖22个乡镇,100余个行政村。永宁县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依托科技惠民项目建设养老护理实训基地,培训中级养老护理人员600余人次,为项目区1200余名老人开展健康专题讲座。在西夏王陵、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等景区试点门票销售信息系统,实现了景区门票无纸化销售。

  5.公共安全领域。以自然灾害防御、生产安全监控为重点,推进地震预警及烈度速报、极端灾害性天气预测预警、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控及智能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一批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示范。海原县利用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在短时强降水天气、雷电发生时分别提前3小时、6小时发布预警信号,为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赢得了宝贵时间。中宁县工业园区转化推广安全生产智能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推进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有力地提高了园区安全生产能力和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采访联系人:赵双象

  联系方式:5032556    18295109615

   

 

  

  自治区公安厅

  

  2015年,自治区民生计划确定由公安厅牵头的工作任务3项,分别是智能图控系统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农村消防队建设。年初,我们召开全区公安局处长会议,统筹自治区民生计划、政府工作报告和平安宁夏建设等重大工作部署,制定印发了《2015年全区公安机关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意见》和《2015年公安厅机关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确定和分解了7项全区公安机关重点工作任务和107项厅机关重点任务,并全部纳入到了“一网考”,明确具体考核指标,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同时,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定任务、定目标、定路线图、定完成时限、定责任“五定”的方式,分别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措施。在此期间,公安厅深入结合“转作风、抓发展”和“大干实干100天”等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导指导,并召开了重点工作考核通报点评会和具体工作推进会,强力推动工作落实。

  一、超额完成智能图控系统建设任务

  民生计划全区共下达1800个视频监控探头建设任务,目前已建设完成2131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并联网运行,超额19%完成民生计划建设任务。在抓建设的同时,我们将近年来公安机关建设的视频资源全部整合接入联网平台,在工作机制上形成治安视频信息与社会视频信息优势互补的良性机制,维护社会治安和保障服务民生的综合效能不断增强,震慑潜在犯罪的作用凸显,各地安装视频监控头的公共区域“两抢”案件降幅均在20%左右;利用视频破获案件数占刑事破案数的30%左右,在2015中阿博览会等重大安保任务中,全方位现场视频图像同步传输指挥中心,有效压缩指挥层级、畅通警令传达,保障了指挥决策的时效性、精准性。

  二、超额完成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任务

  全区各地共计投入建设资金7581万元,建设完成综合多功能电子警察系统137套  (民生计划任务120套); 超速检测系统建设37套(民生计划任务30套);信号灯自适应控制系统68套(民生计划任务19套);参数采集事件检测系统60套(民生计划任务50套);停车场管理及信息发布系统1套,已全部验收完毕上线运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重大安保任务和交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中阿博览会安保工作中,绿波带、视频监控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安保工作万无一失。道路通行秩序有效改善,超速、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数不断减少,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破案率不断提高。1至11月份,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口径统计,全区共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1518起,死亡312人,受伤177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6.87%,死亡人数减少63人,下降16.80%,受伤人数下降7.25%。

  三、完成农村消防站点建设

  已完成农村消防队车库建设任务(按照民生计划要求建设10支农村消防队,经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海原县三河镇与七营镇两支农村消防队合并建设),共招募消防员94名并完成培训工作。

  采访联系人:童东   

  联系方式:6136070    13995089039


  

  自治区民政厅

  

  2015年以来,民政厅紧紧围绕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的“民生计划”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各项牵头任务圆满完成。

  一、提高社会救助标准

  自治区民政厅联合自治区财政厅共同下发《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宁财(社)发〔2015〕250号),从4月1日起,将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现行的城市每人每月300元、农村每人每年1930元,提高到城市每人每月380元,农村每人每年2400元。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高龄低收入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发放标准的通知》(宁民发[2015]30号),从4月1日起,上调全区高龄低收入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发放标准,具体为:80-89周岁城市高龄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400元;80-89周岁农村高龄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220元;90周岁以上城乡高龄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450元。

  二、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4月2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2015年-2016年全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启动会议,部署今明两年全区基本养老建设项目任务,提出工作要求,正式启动实施全区农村老饭桌项目。6月9日,财政厅印发《关于拨付201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宁夏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通知》(宁财(综)指标[2015]177号)和《关于拨付2015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宁夏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通知》(宁财(综)指标[2015]176号),将老饭桌项目资金全部拨付到位。2015年,420个农村老饭桌建设项目中,70个已投入运营,305个已完工,45个已开工建设。8所民办养老机构,已投入运营的5家,已完成配套设施正在办理相关许可证的1家,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并完善配套设施的2家,共设置床位2012张。

  三、抓好城乡社区服务站建设

  年初,按照自治区2015年民生计划的总体要求,及时下发了《2015年民生计划城乡社区服务站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建设任务、责任单位、建设标准以及资金安排、产权归属等具体要求,分阶段、按步骤推动落实。会同组织部、财政厅下发《2015年自治区民生计划城乡社区建设工程任务通知》(宁民发〔2015〕33号),进一步明确项目的资金补助、工程质量、资金管理、完成时限等。同时,为确保项目建设按进度、高质量的推进,实行县、市、自治区三级督查制度、责任主体承诺制度、项目进展月报告制度,加强监督指导,确保任务如期圆满完成。2015年,共建设城乡社区服务站项目171个,其中城市20个,农村151个;分级培训城乡社区工作者5769人,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培训512人,市级示范培训1337人,县级全员培训3920人。

  采访联系人:郭吉飞 

  联系电话:5915585 13629503111

  

  自治区司法厅

  

  2015年,司法厅党委坚持民生优先导向,超额高质量完成自治区政府下达民生工程任务。全区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022件,其中办结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诉讼案件7683件,完成全年任务(3500件)的219.5%;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8774件,完成全年任务(4500件)的195%。

  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化解矛盾纠纷工作

  一是强化基础建设,积极拓展多元调解格局。在巩固和发展乡镇(街道)、村(居)调解组织的同时,不断把人民调解组织向区域性、行业性和社会各领域延伸,逐步形成了纵向覆盖县乡村组四级,横向渗透多领域、多行业以及社会管理诸多方面的调解组织网络,基本实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人民调解就出现在哪里”的目标。目前,全区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3381个,人民调解员18950名。

  二是拓宽调解领域,推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创新发展。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按照先行试点、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协调在公安、法院等广泛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依法大力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共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267个,在医疗卫生、劳动人事争议、物业管理、道路交通等领域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工作,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多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体系。1月27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发题为《宁夏保险赔偿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化解医患矛盾医责险把医疗纠纷搬到医院外》的文章,对我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实践和有益经验予以充分肯定。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调解力量专业化水平。围绕正规化、职业化的目标,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熟悉调解技巧、善做群众工作”的专职调解员队伍。按照分级培训原则,截至目前培训调解员27764人次。严格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大调解若干问题的通知》(宁党办[2012]57号)文件要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区共配备2685名专职调解员,发展人民调解员志愿者4275名,并聘用退休政法干警、法律院系学生等志愿者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壮大人民调解专业力量。

  四是强化日常管理,确保调解工作常态化。在重要节日、重要时段、重大敏感时期,有针对性的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调处矛盾纠纷36176件,成功率96%以上;开展排查纠纷12978次,预防纠纷4769件;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案件633起9089人。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人民调解以案定补、以质定补、逐案反馈制度,通过每季度对人民调解案卷的质量评查,有力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程度,使人民调解工作由组织、队伍、场所规范向全面规范业务工作推进。

  五是完善调解机制,推动三级联动机制有效运行。按照自治区两办转发的自治区综治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完善“三调联动机制”的意见》,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指导建立了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工作机制,道路交通、医疗纠纷、物业管理等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应运而生。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推行“宣传走在工作前、排查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到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解、早预警、早处置,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内部,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法律援助工作

  一是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对妇女、儿童、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等五类重点人群降低门槛、疏通渠道。加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新增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45家,实现全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站全覆盖,《中国法律援助》2015年第5期刊登了《宁夏多举措落实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认真开展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制日报分别以《从申请法援到指派律师只需十分钟宁夏连续七年超额高质量完成法律援助民生计划》《宁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法律服务》为题进行了报道。

  二是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努力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每季度对市级审定案件按30%比例进行抽查,共检查案件6312件,各地抽查回访率达60%左右,群众满意率达95%。宁夏就“五项措施确保法律援助质量”在全国法律援助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言交流,李文章常委对《关于全国法律援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有关情况的报告》进行了批示。

    三是着力推进便民服务和信息化建设。继续坚持和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推进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全区27家法律援助机构已建成22家,规范化率达81%。全区已建成各类法律援助工作站467个。高效发挥“12348”咨询专线功能,全年共解答咨询20513个,与110等部门联动10次。同时开展舆情分析,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建议。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信息化管理,网上办案率100%。广东省司法厅一行考察了宁夏“12348”法律咨询专线及信息化建设情况。《宁夏“12348”法律咨询专线如何运行与管理》在全国“12348”法律服务热线工作(四川成都)座谈会上做经验交流;《宁夏“12348”法律咨询热线如何服务于群众》在全国法律援助培训班(安徽合肥)上做经验交流。

  四是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建设,保障工作顺利进行。从全区近1600名律师中招募20名律师,建成我区第一个法律援助同行评估律师(专家)资源库。根据新形势发展以及新修订的相关法律,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的修改;起草代拟稿《关于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宁司通[2015]109号)。对全区律师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进行调研,形成《宁夏回族自治区律师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调研报告》,并上报司法部。

  五是努力提升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律援助宣传,使更多的困难群众了解并运用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扩大社会各界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度,为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015年,宁夏司法厅分别在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公共频道、宁夏法律援助网开设法律援助宣传专栏;在宁夏广播开设“刘平说法”,解说法律援助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法律援助;加大法律援助新型媒体宣传力度,通过法律援助微博、微信等媒体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共发布各类法律援助宣传消息1510条;在宁夏法律援助网开通宁夏公共法律教育平台,加大法律知识宣传;组织各地每季度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编辑印发3万册《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宣传册》,组织开展“法律援助进军营”活动,加大对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的宣传。宁夏电视台公共频道共拍摄报道各类法律援助案例节目48期。

  采访联系人:金文哲 

  联系电话:4111495

  

  自治区财政厅

  

  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自治区财政始终坚持把保障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实行“底线民生”,并将新增财力的70%全部用在了保障民生上,全区民生领域总支出达到887.66亿元,比去年增加142.51亿元,增长19.13%,占到整个支出的74.67%,大力支持了教育、就业、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

  在保障大民生事业实施的同时,筹集资金181.8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127.1亿元,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及整合有关资金54.72亿元),专门用于保证自治区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指标的落实,经逐项对照梳理,年度资金执行率为99.85%。

  主要措施:

  一、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民生投“”。在资金统筹安排使用上,自治区财政围绕民生热点难题,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力度。一是连续5年编制民生预算。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坚持问题导向,对照自治区确定的为民办30件实事,实事求是,将所需资金足额纳入预算。二是采取向中央争取一块、自治区安排一块,项目市县筹集一块以及盘活历年结余财政资金等方式,层层落实责任、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了30件民生实事件件得以落实。三是制定“时间表”“路线图”,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盘活各级财政存量资金,将所盘活的财政资金大部分用于改善民生上。

  二、加强督办落实,确保实事做“”。建立厅机关内部督查通报制度,由专人负责梳理汇总为民办实事落实进展情况,定期印发督查通知,对支出进度较慢的项目重点督办。各相关业务处室加强与牵头部门的沟通协调,定期开展资金落实情况分析会,对民生实事的支出情况进行逐项测算和分析,打通制约民生实事落实上的“中梗阻”。

  三、强化资金监管,确保民生资金有“”。一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把民生实事资金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评,有效提高民生实事资金的时效性和均衡性。二是加大民生资金监督检查力度,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了涉农惠农资金、危房危窑改造、农村低保救助等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对项目实施情况实时进行跟踪问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向项目所在政府进行反馈,进一步加快了项目进度和提高了工程质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30件实事件件有落实,事事见成效。

  采访联系人:侯江华 

  联系电话:5069366    13995107725

  附件

  

  2015年10项民生计划资金落实保障情况

   

  

  

  

                        单位:亿元

  序号

  项  目

  落实资金

  序号

  项  目

  落实资金

  合计

  181.82(其中: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及整合资金54.72亿元)

  1

  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10.77

  16

  建设城乡社区服务站

  0.452

  2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2.1762

  17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16.7002

  3

  推进扶贫攻坚

  11.7

  18

  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8.3478

  4

  残疾人救助

  1.3677

  19

  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0.0428

  5

  维护农民工权益

  0.1

  20

  优化公共卫生服务

  0.907

  6

  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0.099

  21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0.5064

  7

  推进全民创业

  5.0233

  22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0.477

  8

  大力促进就业

  6.0042

  23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0.0674

  9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55.2423

  24

  科技支农

  0.3

  10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8.01

  25

  实施科学储粮工程

  0.1047

  11

  实施阳光沐浴工程

  2

  26

  流通便民

  0.414

  12

  实施碧水蓝天工程

  0.6178

  27

  实施千村电商工程

  0.0892

  1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6.3057

  28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0.5253

  14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13.23

  29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0.1

  15

  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10

  30

  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0.14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5年,自治区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中,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实施的有2项计划4件实事。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厅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落实方案,细化任务分工,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和协办单位及时间表、路线图,逐月对账销号,有效推动了各项任务落实,民生计划所有任务全部完成。

  一、创业就业计划

  坚持以鼓励创业、促进充分就业为目标,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7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2%以内。

  实事一:推进全民创业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等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加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扩增到207个,其中新认定7家自治区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每个由自治区财政补助50万元,专门用于园区基础建设。培育和扩大电商创业空间,组织全区30名创业培训老师和电子商务创业者到杭州参加电子商务创业导师培训,成功举办全区首届网络创业大赛和电视大赛,推介创业经验,普及创业知识,示范带动效果明显。不断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统一调高到10万元。全年发放支持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开展创业能力培训12581人,创造新岗位3.4万个,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0%、125.8%和170%,带动就业6.4万人。

  实事二:大力促进就业

  一是突出重点促进就业。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创业,通过“三支一扶”招募一批、党政机关招考一批、事业单位招聘一批、“特岗计划”吸纳一批、见习实习锻炼一批等措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6%。高度关注困难群体就业,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和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全区购买公益性岗位4507个,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40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28.9%和123.3%,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二是援企稳岗稳定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我区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政策措施,对依法参保缴费、不裁员或少裁员,且低于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企业,给予不超过该企业及职工当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总额50%的稳岗补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调整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费率有关政策,将失业保险费率由3%调整为2%,将部分统筹地区生育保险费率降低到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以内,将工伤保险费率由原来三档基准费率调整为八档,并适当降低了工伤保险总体费率;将企业和职工养老、失业保险缴费基数下限由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调整到50%,将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由60%调整到40%,降低了参保困难企业和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压力,有效稳定了就业岗位。三是创新培训提升就业。紧紧围绕用工单位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意愿,大力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探索培训补贴直补企业、直补个人新模式,让企业和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职业工种、培训时间、培训学校,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年组织就业技能培训4.21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1363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0.3%和113.6%。四是公共服务扩大就业。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市场针对不同就业群体就业节点,组织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日”“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18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5.6万个,达成就业协议5.3万多个。强化就业统计分析和就业失业动态监测,监测企业达到342家,涉及职工16万人,为调整就业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社会保障计划

  实事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人社、公安、财政、民政等部门联动配合机制,扎实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大力开展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同舟行动”,全区职工“五险”参保总人数达到500.3万人次,其中: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分别达到157.42万人、114.26万人、80.96万人、72.11万人、75.58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9%、103.9%、101.2%、103%、103.5%;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分别达到183.1万人、469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03%和101.53%。第3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将36.8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2014年的每人每月85元调增为115元,其中中央、自治区各调增15元,年人均增加360元,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34元。第11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44.2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2014年基础上再提高10%,人均调增232元,调整后全区月人均养老金达到2469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元。

  三、扶弱助困计划

  实事四:维护农民工权益

  今年,除了加大力度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应急周转金、银行直接支付等保障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狠抓源头治理,还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了诚信企业通报制度。2015年,通过对89家农民工工资支付失信企业进行通报,并扣减诚信分值,在区内招投标、评先选优、企业资质增项升级等方面予以限制,在全区形成了综合治欠的高压态势。二是加大日常投诉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12333专线与劳动监察执法联动作用,对接到的欠薪投诉即时督办,限时办结,全年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007件,农民工维权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5.1%,为2.1万名农民工追偿工资2.78亿元。三是强化常态化监控巡查。通过对全区131个工程投资数额较大、使用农民工人数多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监控,集中清理整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采取“走出去”“大排查”等方式,对辖区内在建工程项目、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和各类经营困难企业欠薪隐患进行逐一排查,切实做到将问题解决在平时、化解在基层,及时消除了各种欠薪隐患。四是扎实开展集中清欠专项行动。人社、公安、住建、交通等八部门从2015年11月开始,在全区集中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力争2016年春节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基本结案,群体性欠薪事件得到妥善处理,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让广大农民工及时足额领到劳动报酬。通过上述措施,2015年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率达到100%,非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到97.2%。

  采访联系人:吴博

  联系方式:5099023    18995165463

  

  附件: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2015年度民生计划任务完成情况汇总表

  

  

  

  

  

  

  

  

  

  

  

  

  

  附件

  2015年度民生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表

  计划实事

  定量指标

  完成数

  完成率(%)

  创业就业计划

  推进全民创业

  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0亿元

  13亿元

  130%

  开展创业能力培训1万人

  12581人

  125.8%

  创造新岗位2万个

  3.4万个

  170%

  大力促进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

  7.71万人

  105.6%

  帮助6000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7400人

  123.3%

  购买3500个公益性岗位,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

  4507个

  128.9%

  就业技能培训3万人

  4.21万人

  140.3%

  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万人

  11363人

  113.6%

  社会保障计划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城镇职工“五险”参保人数达到483万人次

  500.3万人次

  103.6%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83万人

  183.1万人

  100.03%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62万人

  469万人

  101.53%

  调整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月85元调增为100元,年人均增加180元。

  将36.8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2014年的每人每月85元调增为115元(中央、自治区各调增15元),年人均增加360元,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34元。

  调增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3月份联合印发调整通知,4月15日前补发到位。44.2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2014年基础上再提高10%,人均调增232元,调整后全区月人均养老金达到2469元。

  扶弱助困

  计划

  维护农民工权益

  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率达100%

    100%

  100%

  非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97%以上

  97.2%

  100.2 %

  农民工维权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

  95.1%

    100%

  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

    90.8%

    100.9%

  

  

  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今年以来,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的通知》(宁政发〔2015〕12号)精神,牢固树立“民生为先”的理念,将为民办实事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编制印发了《201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10项民生计划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实事方案》(宁环发〔2015〕24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快燃煤茶浴炉、黄标车淘汰进度,积极取到国家、自治区资金8730万元支持银川市城市燃煤锅炉烟尘治理,加快全区火电机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提标改造,积极推进全区各市、县(区)和40个重点建制镇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依照有关规定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确保了实事落地。今年已淘汰黄标车38177辆,超额完成宁夏年度黄标车淘汰计划(3万辆)。其中,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25077辆,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任务;淘汰燃煤茶浴炉861台,超额完成年度淘汰任务;银川市优良天数为259天;全区火电机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提标改造完成率为97.6%,99.3%,96.7%,提前完成改造任务;全区各市、县(区)和101个建制镇的中心村实现了污水处理全覆盖,其中20个镇的中心村由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另建有90座污水处理站;安排专项资金1778万元对92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施保护。黄河宁夏段良好水质以上断面达到100%。

  一是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限期淘汰城市建成区域燃煤茶浴炉的通知》(宁政办发〔2015〕44号)。各市、县(区)政府均制定了淘汰燃煤茶浴炉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成立了工作机构、明确了职责分工、划定了拆除时限,给各市专门安排了专项补助资金。

        二是加快淘汰黄标车。协调自治区公安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城市建成区限行黄标车工作的通知》、《关于协调出台加强机动车管理防治大气污染工作措施的通知》、《关于加强机动车及驾驶人基础业务数据清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办理强制注销机动车报废业务流程>的通知》。全区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黄标车筛查和统计,依法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环保、公安联合开展尾气遥测执法检查,积极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

  三是积极支持银川市城市燃煤锅炉烟尘治理。银川市认真开展了全市“空气质量专项会战”活动,编制印发了《银川市2015年蓝天工程方案》、《银川拆除燃煤茶浴炉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淘汰“黄标车”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各项工作分解到各责任部门,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中,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积极协调环境保护部,争取国家资金7730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1000万元支持银川市烟尘治理。

        四是加快全区火电机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提标改造。加快自治区火电机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改造,严格执行重点减排工程调度机制,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实时掌握建设进度。截止10月底,完成新建脱硫设施220MW,完成率90.2%,累计完成17638MW,占全区火电装机总规模的99.3%;累计完成火电机组脱硫增容改造13040MW,占全区火电装机总规模的73.4 %,脱硫改造完成后机组将全部达到火电新标准的要求;完成火电机组脱硝设施建设300MW,完成率85.7%,累计完成17174MW,占全区火电装机总规模的96.7 %。

  五是完成全区各市、县(区)和40个重点建制镇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联合自治区发改委、住建厅研究部署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提标改造工作,隆德等5县正在制定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作方案,自治区发改委、住建厅下达全区15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下达14961万元的投资计划对银川市第一、二、三、四、五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为使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主要对人口密集、经济条件较好的沿黄区域,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的村庄,采用城乡一体化的处理模式;对居住相对集中的山区中心村镇,采用低成本、易管护的化粪池或预处理加人工湿地处理模式。目前,全区各市、县(区)都已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其中31座污水处理厂需要按照《自治区环境保护行动计划》要求进行提标改造。全区101个建制镇的中心村实现了污水处理全覆盖,其中20个镇的中心村由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另建有90座污水处理站。

  六是有效保护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按照水源地保护有关规定,在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设立了界碑、界桩、警示牌、围网等,并对部分大型水源地安装监控设备,确保了人民群众饮水安全。2010-2015年,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综合整治项目,共保护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501处。2015年已安排专项资金1778万元对92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施保护。 

  采访联系人:严鹏

  联系电话:13895115631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

       

  2015年城乡安居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2015年,全区共计划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9.1519万套(户),其中: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0.345万户,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8.8069万套(其中:新建公共租赁住房0.9687万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7.6789万户,国有林区危旧房改造0.0093万户,国有垦区危旧房改造0.15万户),年度计划投资75亿元,基本建成7.5万套,对公共租赁住房累计实物配租12.32万套。

  截至12月底,全区共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9.4808万套(户),是年度计划的103.6%;完成投资122.6亿元,是年度计划的163.5%。其中:新增租赁补贴0.4073万户,是年度计划的118.1%;公共租赁住房开工0.9687万套,是年度计划的100%;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7.9455万户,是年度计划的103.5%;林业和垦区危旧房改造全面开工。基本建成8.9915万套,是年度计划的119.9%;公共租赁住房累计实物配租11.1802万套,入住率90.7%,超出国家下达的90%的入住率目标。

  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大货币安置力度,推动两房融合发展。会同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国土厅、地税局、国开行宁夏分行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棚户区改造货币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加快棚户区改造、推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相互衔接、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撑。组织各市县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本地区普通商品住房存量和棚改项目居民安置意愿,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截止12月底,全区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率达到27.5%,消化存量商品住房155万平方米,有效促进了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推行租售并举制度,探索共有产权建设。认真开展公租房租售并举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政策研究,联合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民政厅、国土厅、地税局、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开展共有产权住房供应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市、县(区)按照国家和自治区部署要求,制定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工作,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探索有益做法。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行台账管理模式。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月度督查、定期通报制度,实行集中检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为加大推进力度,5月份组织召开了2015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会,7月份对部分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度较慢的地区和单位进行约谈,8月份配合自治区政府督查室对个别市、县进行实地督查,对推动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发挥了积极作用。制定印发了《关于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的通知》,对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入住情况统一实行台账式管理模式。

  4、严格实行销号制度,打好分配入住“攻坚战”。制定印发了《2015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考核方案》,把公共租赁住房入住率纳入年度目标任务,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的通知》,结合台账管理制度,对公共租赁住房入住实行项目报告销号制,督促各市、县(区)对往年开工的项目统筹安排,加快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建成一个、入住一个、销号一个。全区公租房入住率超额实现住建部确定目标。

  5、建立协作配合机制,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财政、金融支持,全年共争取中央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31.41亿元,协调自治区财政厅落实公共租赁住房补助资金2.45亿元,已累计获得国开行棚户区改造政策性贷款485.5亿元;有3个项目已获得农发行棚改项目贷款14.6亿元。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有开行贷款需求的棚改项目贷款申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棚户区改造贷款程序和申报变更项目需要提供的资料。

  6、加强政策制度建设,规范公租房管理活动。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发改委、国土厅等11个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分配入住管理暂行办法》,统一规范公租房管理活动,明确公租房分配入住标准。联合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印发了《公共租赁住房合同(示范文本)》,规范明确了公租房入住活动,对推动住房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好2015年度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的统一部署,在乡村建设方面,由我厅牵头完成改造农村危窑危房4.5万户;高标准建设20个美丽小城镇和100个美丽村庄。在自治区各相关厅局的大力支持配合和各市、县(区)的努力推动下,截至2015年底,民生计划各项任务均已超额完成。

  一是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加快推进。2015年全区开工改造农村危房改造80196户,是目标任务的178%;是目标任务的100.2%,竣工75101户,是目标任务的166.8%;是目标任务的93.8%,完成投资441157万元。一是逐户摸底,做好计划。提前组织各县区摸底上报2015年危窑危房改造户数,共下达计划任务8万户。二是规划先行,整村推进。组织指导各地编制整村推进村庄建设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实施整村推进。三是争取资金,落实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4.3亿元,为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明确标准,强化督导。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农村危窑危房改造若干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建设标准。编印各类技术图解手册、宣传资料13万份。抽调21名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督导组,派驻山区县(区)开展政策宣传,负责技术指导,把关工程质量,为加快推进工程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2015年全区开工建设美丽小城镇22个,美丽村庄123个,分别是目标任务的110%和123%,完成投资31.98亿元,其中争取自治区奖补资金4.1亿元。一是抓项目申报。年初开始组织各市、县(区)申报项目,共筛选收集美丽小城镇备审项目45个,美丽村庄项目134个。二是抓规划编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的美丽小城镇、村庄规划和建设方案逐一评审,完成40个美丽小城镇、160个美丽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和建设方案评审,以规划指导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强化项目督导。督促各县(区)及时完成拆迁、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抽调人员一线督查,抓进度、促质量。制定完善《美丽乡村考评办法》,组织14个部门开展联合考评,达到了以考评促工作、查问题、提质量的目的。四是推进长效管理。总结推广泾源县开展城乡统筹、推进“大环卫、大整治、大巡查”的经验做法,召开全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现场会,动员各市、县(区)学习泾源经验,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

  三、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015年我区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500万平方米,争取中央奖励补助资金2.75亿元,到位中央补助资金1.925亿元,自治区配套补助资金1亿元。截止目前,项目完成506万平方米,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改造后居民的居住环境极大改善,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投资约11.5亿元,惠及居民约5万户。一是积极主动,保证任务落实,责任落实。为确保2015年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厅与财政厅早谋划,早行动,于2014年10月提前开展了项目征集工作,对申报项目进行了严格审查和筛选。中央任务下达后,我厅与财政厅在项目征集工作基础上,按照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有关规定,于2014年12月提前将任务分解下达各地,确保项目落到实处,责任落到实处,也为市县组织实施争取了时间。二是完善政策规定,做到工作有规可依。2013年我厅与财政厅共同印发了《宁夏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办法》,从项目的申报、筛选、任务下达到施工、验收、资金管理等,做了全面要求。随着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项目提前实施、热计量分配等新情况新问题,我厅又及时印发了《关于加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宁建(科)发[2014]3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宁建(科)发[2015]15号),确保改造工作有规可依,确保改造工程的质量、效果和资金安全。三是积极做好资金争取和拨付工作。2015年争取中央奖励补助资金2.75亿元,到位中央补助资金1.925亿元。自治区配套补助资金1亿元。中央补助资金在任务分解下达时同步下达,自治区配套补助资金根据进度分三次,与10月前全部下达,及时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实施。四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进度和质量。为确保实施进度和质量,3月下旬,我厅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指导市县规范实施,8月份结合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又进行了督查,9月份对部分进度慢的市县又进行了督查,对无法按时完成任务的宁东基地5万平方米改造任务进行了调整。

  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为进一步提升老旧住宅小区群众的居住水平和品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平安宁夏”建设的安排部署,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自2014年以来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了全省区域统一推进的老旧住宅小区的综合整治改造工作,确定了用四年时间完成全部改造的工作目标。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整治效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也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肯定。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我们感到:开展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改造是提升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关注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区、共同进入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实际问题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协调部门多、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综合整治后带来的变化,幸福指数得到了提高。截止2015年底,全区已完成老旧住宅小区的综合整治改造1600万㎡,占全部老旧住宅小区总量的60%左右,近640个小区,投资约26个亿,惠及群众大概20万人。

  采访联系人:刘兵

  联系电话:5023012    13895480775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201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承诺为民办30件实事,交通运输厅负责牵头办理“建设农村公路100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150个”、“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5项和灾害防治工程1项”共3件实事。按照“年初部署、年中督查、年尾落实”的工作安排,许学民厅长在全区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做了重点部署,制定方案、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跟踪督查、全面实施,确保了各项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落实。

  一、安排新改建农村公路1100公里,改善交通条件

  2015年,交通运输厅将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与自治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美丽小城镇、美丽乡村及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建设等有效结合,安排新改建农村公路1100公里,超额完成政府下达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截至2015年底,全区实际完工农村公路2425公里,完成投资22.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有效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完成质量:交通运输厅根据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和区域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积极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广泛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跟踪督促各市、县(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度,确保安排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实施效果:一是方便了农民出行。农村公路网络不断延伸,通畅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二是促进了农业升级。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拉近了农村和市场的距离,有效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货损大、成本高、价格低等实际问题,实现了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的转变。三是扩大了农民增收。随着农村公路的不断延伸,大量收购农产品的车辆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农民就地销售农产品,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四是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农村客运的发展,进一步畅通了农民群众信息流,解决了物流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拓展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带动了地区间信息和物资交流,方便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二、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151个,方便农民群众出行

  2015年,交通运输厅计划建设农村客运招呼站150个,实际在吴忠、固原等17个市、县(区)建设6米长的农村客运招呼站151个,完成投资231万元。

  完成质量:主要分4个步骤。一是督促基层运管所配合当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深入行政村进行走访调研,对农村客运招呼站科学选址。二是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三是督促基层运管所全程监督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四是下一步将及时组织交工验收,达到合同约定质量才拨付补贴资金。

  实施效果:农村客运招呼站投资小、见效快、使用方便,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进一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服务均等化,促进和完善了城乡、镇村客运的有效衔接和换乘,方便和满足了农民进城下乡、赶集购物的需要,真正起到了人员集散、农资流通、信息宣传的作用,深受群众欢迎。

  问题建议:随着我区农村客运招呼站数量的不断增加,初期建设的农村客运招呼站普遍出现了漆皮脱落和钢体锈蚀现象,后续管理和维护资金缺乏保障。为此,提出2项建议:一是将农村客运招呼站管理和维护资金纳入地方预算,以保障建成后的农村客运招呼站得到全面的维护管理。二是将农村客运招站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实现建设、管理、维护一体化。

  三、实施公路安保工程5项和灾防工程1项,保障了公路安全畅通

  2015年,交通运输厅投资3746.2万元,完成公路安保工程5项和灾防工程1项。重点对固原、中卫两市境内1条国道、3条省道上的急弯、陡坡、高路堤、临崖、路侧险要等路段及公路地质灾害进行治理,保障了公路安全畅通,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已完成国道309线,省道101线、305线、306线共4条公路,5项安全保障工程,处治722处共274.137公里安全隐患,完成投资1075.4万元;完成省道101线灾害防治工程1项,处治4处共0.68公里安全隐患,完成投资2670.8万元。

  完成质量:为确保工程质量,我厅以施工许可、质量管控、合同管理、计量支付4个方面为重点,严格按照《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宁夏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细则》《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和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加强项目管理,严控工程质量,认真组织施工,使安保工程真正成为公众出行的安全网。

  实施效果:一是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行车安全运营条件,提高了道路的安全性能,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与人员死亡率,为过往车辆及行人提供了更为安全、便捷的道路条件。二是公路灾害防治工程通过增设和完善公路灾害防护设施,对公路路基、桥涵构造物和排(防)水设施、路堑及山体坍塌、滑坡进行综合整治,有效提高了公路抗灾能力。

  问题建议: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区农村公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公路抗灾能力薄弱。二是由于资金等方面原因的限制,新改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很少,加之大多数农机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道路安全问题仍很突出。三是自然保护区的用地和许可,收费高、审批时间较长。为此,建议按照自治区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原则,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该工程顺利实施,在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明显改善乡道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显著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全面提升全区公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能力。

  采访联系人:王挺

  联系电话:6076703    15825377532

  

 

 

  自治区水利厅

  

  自治区确定的2015年民生实事中,涉及水利厅的任务是“着力推进农村和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等工程,完善供水机制,解决45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解决的45万群众饮水安全任务中,主要涉及两块内容,一块是通过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2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另一块是通过面上水源改造及自来水入户工程建设,解决“十二五”规划内剩余16.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截止12月底,共解决了45.7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29万人,面上人饮安全工程解决了16.7万人(不含2015年解决的1.38万名师生的饮水安全),全面完成了“再解决45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民生计划。

  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方面,水源工程:截止12月底,中庄水库、输水隧洞和管道安装提前半年全线完工,基本具备蓄水条件。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46亿元,占工程总投资17.7亿元的87%;其中2015年完成投资4.53亿元,占投资计划4.5亿元的100.6%。连通工程:截止12月底,全面建成了西吉、彭阳和张易、开城片区、海原县总管和李俊片区主体工程,基本具备全线试通水条件,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2亿元,占工程总投资21.66亿元的66%。其中2015年完成6.61亿元,占投资计划6.5亿元的101%,已实现29万人供水(其中,西吉县城10万人,彭阳县安家川8.2万人,原州区张易、开城7.1万人,海原县城3.7万人),具备向89万人通水条件(其中西吉县全境具备条件,涉及49.5万人;彭阳县全境具备条件,涉及23.4万人;原州区张易、开城具备条件,涉及7.1万人;海原县县城、李俊片区具备条件,涉及8.6万人)。

  在面上人饮安全工程建设方面,2015年国家下达我区农村人饮安全工程总投资13064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1078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282万元。工程自3月下旬陆续开工,截止11月底,全区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0处,解决了16.7万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全面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固原市7处,涉及42882人;吴忠市7处,涉及59849人;中卫市2处,涉及37134人;石嘴山市1处,涉及20205人;银川市2处,涉及6400人;农垦局1处,主要是更换水源)。目前,全区自来水入户率已达到了80.7%。

  采访联系人:孙俊业

  联系方式:5552200

  

  

  自治区农牧厅

  

  自治区农牧厅2015年民生计划办理情况:

  一、实施阳光沐浴工程

  在自治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区上下的奋力拼搏和共同努力,2015年阳光沐浴工程,于11月30日圆满完成。为20万户农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万套,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完成投资4.3亿元,是计划投资的1.2倍。

  (一)取得的成效

  1、2015年阳光沐浴工程提前圆满收官,圆了100万农民期盼已久的“洗澡梦”,结束了祖祖辈辈洗澡难的历史。多家媒体近日采访,老百姓道出了对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的心声:在西海固山区的很多农村,大部分村民鲜有洗澡的记忆。在驼巷村村民张彩霞的印象里,过去洗个澡就要往县上跑一趟。“以前洗个澡好麻烦的,必须得趁着农闲,坐班车到镇里或县上洗,一年到头洗不了几回。现在好了,打开热水器阀门就是热水,不仅能洗澡,这天寒地冻的,给娃娃洗个衣服也方便得很”。“过去洗菜、淘米都是冷水,更不用说洗衣服了,现在打开水龙头就是热水。我们村今年9月份安热水器,正赶上我儿媳妇10月份生娃坐月子。这几天天气降温,随时都能用上热水,真是太方便了。”提起家里安装的热水器,贺兰县常信乡团结村47岁的村民罗凤英不停点赞。老百姓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对阳光沐浴工程实效和拥护。

  2、阳光沐浴工程引发了一场深远的环境革命,节能减排、增收节支、拉动投资。我区是太阳能光热资源一类区,在全球能源形势紧张、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健康的今天,太阳能以其清洁、可再生、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开发利用重点,随着农村经济、人饮工程的发展和农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农民改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首选产品和时尚产品之一,渴望和需求越来越大。借助丰富的太阳能光热资源和日益改善的水资源条件以及政策、技术等优势,自治区这项惠及百万农民基础设施建设的民生计划,对促进农村节能减排、提高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巩固退耕还林生态文明成果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让农民尽享党和政府的政策阳光。带来了农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让宁夏农村从“”到“”美起来,真正实现了生活美、环境美、人心美,20万户农户自此过上了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据测算,每台太阳能热水器户均可以节约燃煤148公斤,年均增收节支160元,减排二氧化碳394公斤,减排二氧化硫3.32公斤,全区20万户累计可以节约标煤2.96万吨,增收节支3200万元。拉动农户自筹安装和新建改造洗浴间等投资2.3亿元。如今,走进全区山川农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安装整齐的高质量太阳能热水器,与新村新居相映成辉,成为美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实施措施

  阳光沐浴工程量大面广,参与实施的企业和农户多、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标准高要求严,由我厅牵头实施,厅党组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按照着力打造精品工程的标准,下大力气推动实施。

  1、强化顶层设计。2014年,农牧厅将原州区张易镇驼巷村、隆德县联财乡张楼村作为阳光沐浴工程的试点,为两个村近千户村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为让每一台热水器都能发挥出最大作用,甚至对太阳能的摆放角度进行了专门设计。2014年阳光沐浴工程任务下达后,农牧厅组织力量,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制订了《宁夏阳光沐浴工程产品及安装系统设计》和《实施意见》,具体、翔实地设计了太阳能热水器整机系统、管路系统、保温系统、固定系统、控制系统、洗浴间设施设备系统、给排水设施系统、供电系统等8大系统。规定了实施政策、技术参数、材质要求、施工安装、质量管控、实施程序、公示监督、合同约束等,要求明确具体规范,受到国内业界和企业、农户的广泛好评。

  2、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分级负责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农牧厅牵头、突出县区主体,专业机构指导,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程实施机制。为了有效推进工程实施,农牧厅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15年宁夏阳光沐浴工程实施目标考核责任书,明确任务、目标,要求倒排工期、规范安装、安全生产、确保质量和进度。会后各县(市、区)与所辖乡镇签订责任书、与中标企业签订施工合同,层层落实责任,保证了工程的实施。

  3、严格政策界限。2015年4月,农牧厅印发了《关于阳光沐浴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程实施政策。一是户籍、住宅、生活和就业均在农村的农户和农林牧场户全部纳入工程实施范围,一户一台(套)。父子(女)等分家的,上一年12月底前分立户口、且新建分户住宅的,按分开的户数享受补助政策;其他项目中已安装过的农户不列入补助政策;已自费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农户,如申请安装,可以享受补助政策。二是在县城及以上城市居住的“农户”住宅不享受补助政策;在乡镇和农村均有住宅的,每一农户只安排一处住宅享受补助政策;三是每户太阳能热水器的采购及安装费用自治区财政补助1000元。

  4、严格招投标程序。阳光沐浴工程招投标参与企业众多,为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依法原则,精心设计和考虑了招投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科学严谨编制采购方案和评标办法,阳光操作。有17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安装企业报名投标,经严格依法评标,32家企业中标。

  5、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分层级大力培训技术人员、安装工人和农户,提高安装实施和使用维护技能。7月下旬,农牧厅举办了2015年宁夏阳光沐浴工程规范安装和质量管控培训会,对县级质量管控人员和施工企业主要技术人员进行了规范安装和质量管控培训,树标杆、立规矩;之后各县市区和施工企业层层培训;工程安装基本完成后又由县级组织了安全使用和日常维护培训。为工程高质量实施和安全有效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6、全面加强质量管控。封存投标产品整套样货,移交县市区对照实施和管控;依照《宁夏阳光沐浴工程产品及安装系统设计》及相关标准,按照建设标准、施工流程、工程记录等跟踪监督。对每批安装的产品进行现场检查,进行破坏性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抽样送检,确认合格后,再投放农户,确保产品质量。监督安装企业向用户提供整套产品标配清单、标配外价格清单,介绍产品的特点及性能,在村委会等场所公示政策、配置标准、价格和服务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完善的售后跟踪服务档案。中标企业设立销售记录、用户服务卡、维护维修卡、农户使用记录卡,实行24小时服务值班制度,向社会及用户公布服务热线及投诉电话。农户普遍反映,这次阳光沐浴工程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和安装质量前所未有。比历年的产品和安装质量显著提高,上了一个档次,实属精品工程。

  7、全程倒排工期,精细化管理促进度。工程8月初开始安装实施,大干实干巧干,全程倒排工期,把任务落实到每一天,实施日报制、精细化管理;根据施工任务,确定施工小组和安装施工人员数量。我厅采取专业机构人员全部沉下去的“一线工作法”和“以问题为导向工作法”,盯政策、盯质量、盯进度、盯安全、盯措施、盯管理、盯落实。着力做好县、企和农户的沟通协调,巡回指导,及时通报进度质量和问题,推动各县市区、各企业比学赶超。全系统攻坚克难,7月下旬以来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夜以继日、奋战在第一线,仅70多天就完成了18万户,提前一个月全面完成了20万户计划任务。

  阳光沐浴工程高质量如期圆满完成,得益于自治区政府的正确决策、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有力的政策导向、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严格规范的施工组织和全程精细化的质量进度安全管控。这项全国同类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年就让100万农民受益。真正成为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拥护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生产基地产品合格率全国最高。依农业部监测数据,宁夏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8.6%,其中,蔬菜类合格率97%,畜禽类99%,水产品类99.1%。高出国家控制指标3.6个百分点。我区生产基地监测合格率100%,其中:蔬菜类合格率100%,畜禽类100%,水产品类100%。宁夏生产基地合格率指标并列全国第一,这是多年来最好的成绩,宁夏连续十五年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三品一标”认证水平稳步提升。大力实施宁夏“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进一步扩大认证规模。2015年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42个,完成率142%。其中,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2个、绿色食品59个、有机产品9个,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10个。目前我区有效“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到1181个,其中绿色食品205个,有机食品49个,无公害农产品911个,登记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52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78个。

  (三)2个县区认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生产主体标准化生产,投入品有效监管,产品定期检测,监管体系制度健全,严格监管执法的标准要求,经第三方资质机构评估,农业部已于7月31日下发(农质发[2015]9号)文件,确定我区永宁县、利通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四)投入品定性清除效果显著。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分析梳理影响宁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寻找存在问题的根源。从环境背景值(大气、水源、土壤)上看,我区99.83%的生产环境合格,外源污染范围和程度很低且在政府的有效控制下;从农产品种类上看,畜禽类、水产品类合格率在99%以上,2009-2014年连续五年合格率100%,风险很低。问题主要集中在蔬菜类,超标的主要因素是杀虫剂克百威、毒死蜱、氰戊菊酯,部分农药厂家通过添加上述隐形成份逃避限制增加药效,扩大销量。针对问题症结,今年组织全区农药管理系统两次复核筛查,抽查200个种类疑问农药,检出添加隐形违禁成分的51类,假冒伪劣比例达到26%。农业执法系统迅即收缴1340公斤,生产厂家列入黑名单,备案禁售,假冒农药从宁夏市场清除。农药定性清除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效果十分显著。8月份,农牧厅组织部级质检中心对全区22个县区179个蔬菜生产基地突击随机抽查,以国标判定57个参数合格率为98.99%。

  (五)创新网格化监管体制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是推进有效监管的治本之策。2015年,监管局把推进网格化监管做为中心工作推进,创新架构设计,调研论证实施方案,以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切入点,水平从市县乡三级管理事权铺开,垂直由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产地检测检疫、收贮运环节备案四段专业职责界定。纵横相交编制网格,网定格,格定责,则定人,配合以考核奖惩问责追究办法,把产出来和管出来的责任明晰到每个环节每个基地每个人。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总要求,经过半年的全力推动,全区5市22个县区189个乡镇3200名监管人员的监管网格全面建成运行,得到了市县的积极评价和支持。

  采访联系人:王洪波

  联系方式:5169669    13709503989

  

 

  

  自治区商务厅

  

  自治区商务厅2015年10项民生计划执行情况:

  一、促进就业方面

  (一)完成情况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的通知》(宁政发﹝2015﹞12号)安排,由我厅承担2500名家政服务员培训任务。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区承担民生计划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工作的7家机构共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500名,完成年度任务的100%。其中,银川恒发烹饪职业技术学校培训360名、银川市便民服务网络信息中心培训370名、银川东耀培训中心培训370名、宁夏安富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培训350名、吴忠市利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350名、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培训350名、固原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培训350名。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科学制订实施方案。根据家政服务业发展情况、服务市场实际需求,制订本地区民生计划家政服务培训方案,对工作目标、培训规模、工作重点、培训机构情况、实施进度、任务分工、配套政策、就业保障、跟踪管理,以及培训的绩效考核等作出具体安排。

  二是统一培训教材。严格按照商务部组织编写的《家政服务入门》、《家庭烹饪》、《家庭保洁》和《家庭生活照料》四本培训教材作为家政服务培训统一教材,认真组织教学和考试。

  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模式,将培训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开展扶贫式培训,组织师资、人员到同心县三山井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扶贫工作与培训工作有机结合;开展滚动式培训,适时开办双休日班、早晚班、小时班,在不同时间段滚动开班,方便学员参加培训;开展合作式培训,积极与大型家政服务机构、中小专业型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员输入地和输出地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设家政培训实习基地,有效提高学员服务技能。

  四是培育特色品牌。结合当地特点,重点扶持和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家政服务员品牌。加快培育一批管理规范的大型家政服务培训机构,形成一批影响力大、信誉度高、质量有保证的家政服务培训品牌。如银川恒发培训学校突出烹饪特色,银川东耀培训学校突出母婴保健特色。

  五是严格把关验收。目前,我厅下发了民生计划工作验收通知(宁商通﹝2015﹞87号),要求各地要遵循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要求开展验收,并将验收情况、学员就业情况及就业档案、效果评估等汇总后报自治区商务厅,商务厅适时进行抽查、核实。

  二、流通便民方面

  (一)完成情况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的通知》(宁政发﹝2015﹞12号)安排,由我厅承担“菜篮子”惠民工程,负责在全区改造提升10个公益性标准化市场和15个“菜篮子”连锁超市,截至12月底,10个公益性标准化菜市场全部完成主体建设;15个“菜篮子”连锁超市已全部建成开业。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调研,认真筛选实施主体。会同自治区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申报2015年公益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项目的通知》,对建设公益性标准化菜市场及菜篮子连锁超市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市、县(区)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当地财政局按照文件要求,对辖区内项目进行摸底、筛选、初审后报送了初审项目,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会同自治区财政厅下发了《关于2015年公益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宁商发〔2015〕74号),将建设任务下达到具备条件的市、县(区),推进民生工程积极实施。

  二是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自治区商务厅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商务民生工程建设情况,各市、县商务主管部门都明确专人负责,从项目的确定、实施到资金拨付都按程序严格把关。同时,加大项目实施的督查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计划项目按数量按时间完成;加大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度,各市、县(区)财政、土地、建设、城管等部门积极配合,有力地保证了民生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

  三是分工明确,落实措施到位。为保障商务民生项目按期完成,在项目建设计划下达后,及时拨付项目支持资金,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明确项目建设管理责任,项目所在县(区)商务主管部门为第一责任人,市级商务主管部门为第二责任人,自项目建设计划下达后第二月起,每月初报送上月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便于及时掌握每个项目情况。

  (三)取得成效

  随着一批公益性标准化菜市场及“菜篮子”连锁超市的建设和运营,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一是便民,自2012年以来,全区已建成的公益性标准化菜市场达42个,“菜篮子”连锁超市76个,使更多的城市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二是惠民,由于公益性标准化菜市场租赁费(或摊位费)低,有效降低了经营企业(或经营户)的费用,“菜篮子”连锁超市连锁化经营,相应降低了经营成本,确保了居民常用蔬菜价格始终低于同类市场价5%-20%,让利于民。三是利民,随着一批公益性标准化菜市场及“菜篮子”连锁超市的开业经营,促进了鲜活农产品零售终端市场价格的充分竞争,促使农贸市场季节性、阶段性大幅涨价逐渐回归理性;标准化菜市场及“菜篮子”连锁超市管理规范、宽敞、明亮、整洁,为市民提供了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同时提升了城市形象。

  采访联系人:孔国华 

  联系方式:5960683    13895076856

  

 

  

  自治区文化厅

  

  2015年,自治区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确定文化厅牵头负责的有一项共4件实事。截至10月底,已全部完成。

  一、计划建设标准化乡镇文化站8个。实际建成8个,完成任务的100%。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不断扩展,乡村文化基础设施面貌进一步改善。

  二、计划扶持村示范文化室、文化大院150个。实际扶持示范文化室、文化大院150个,完成任务的100%。有效解决了基层文化器材设备不足问题,改善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条件。

  三、计划送戏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工地演出1600场。实际送戏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工地演出1790场,完成任务的112%。为人民群众奉献了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增强了文化艺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了文化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四、计划开展广场文化演出1500场。实际开展广场文化演出1656场,完成任务的110%。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推动了文化惠民乐民,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主要措施:

  一是明确责任分工。制定了《自治区文化厅2015年文化民生计划实施方案》,按照安排部署、组织实施、检查验收3个阶段的目标全力推进任务落实。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厅领导牵头负责,责任处室具体落实,厅属有关单位以及各市、县(区)文化局协助配合的责任机制,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做到了每件实事有专人盯抓落实。并把完成情况作为各责任处室、单位年度效能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进行考核。厅党组不定期听取进展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查找薄弱环节,增补措施,确保落实进度和取得成效。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标准化乡镇文化站建设上,与涉及县区签定项目建设协议书,建立共建机制,同时,不定期深入项目单位,加强现场督导,定期通报工程进度。村示范文化室、文化大院扶持上,突出群众需求,坚持把好采购设备质量验收关,协调各方做好配送接收环节工作;送戏下乡上,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坚持把政府“配菜”和百姓“点菜”结合起来,让老百姓参与,提供真正符合群众需要的文化服务。广场文化演出上,以“欢乐宁夏”全区群众文艺会演、“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活动等品牌活动为带动,突出“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特色,共为城乡群众演出节目2万多个,惠及观众500多万人次。

  三是规范实施项目。在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活动中,协调自治区财政预算安排资金3755万元,支持文化民生计划实施。预算资金的及时到位,保障了民生计划的顺利推进。文化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采购计划、资金预算、合同执行、保证质量等进行动态跟踪督查,确保了文化民生实事有序推进。

  采访联系人:张  斌 

  联系方式:6012651    18395293669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

  

  201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的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由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牵头落实的民生计划有9项内容。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方案,明确责任、落实资金、培训人员、组织实施、加强督查,各项民生计划如期完成。

  一、民生计划执行情况

  一是为农村孕产妇在县乡医院免费住院分娩情况。自2014年10月至今,全区已有52793名农村孕产妇享受了免费住院分娩(原计划4.5万名农村孕产妇),任务完成率为117.32%。

  二是为新生儿免费筛查四种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听力筛查情况。新生儿先天性遗传代谢四种疾病筛查85296人,听力筛查82432人(原计划各5万名新生儿),完成率分别为170.59%、164.86%。确诊苯丙酮尿症患儿33人,甲状腺功能低下48人,听力障碍30人,肾上腺皮质增生症4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26人,所有确诊患儿均得到了治疗和救助,有效避免患儿智力低下的发生,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三是为全区10-12岁儿童麻腮风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情况。依照进度安排,在完成物资招采、分级培训、宣传动员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3月23日至28日组织全区实施了集中接种,并完成查漏补种和快速评估。经统计,全区共摸底应种儿童262667人,实际接种259309人,目标儿童接种率达到98.72%。自治区、五市两级快速评估结果为:所有县(市、区)目标儿童接种率均在97%以上。超额实现预期95%的接种率指标要求。全区基本实现了12岁以下儿童麻腮风疫苗免疫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预防接种工作乃至整体公共卫生工作的影响,对于免疫规划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是艾滋病关怀救治工程项目情况。计划免费咨询检测20000人,完成23339人,完成率116.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随访干预比例达到97.8%(1089/1114),超过目标任务量7.8个百分点。通过免费提供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免费为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治疗药物,及时提供转介服务等,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了寿命。对于减少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意义重大。

  五是新建或购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情况。我委会同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制定了《2015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建设实施方案》。2015年计划完成3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资金拨付到位,各市、县均完成了新建(购买)任务。

  六是改造宁南山区118所乡镇卫生院供暖设施情况。7月份,我委会同财政厅制定印发了《2015年度宁夏中南部山区乡镇卫生院温暖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召开中南部山区项目工作会进行安排部署,8—9月对县、区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目前,118所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完工并按期取暖。

  七是培训县乡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为了使培训工作到达预期的效果,前期对培训需求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中基层反映的问题,对培训方式进行了调整,并召开了县、乡医务人员培训启动会,及时培训实施方案,安排县乡医务人员培训1129人(原计划完成1000名),10月底培训项目已全部完成。

  八是落实到岗1000名大专村医情况。下发了《自治区落实1000名大专学历乡村医生工作岗位项目实施方案》,并建立项目进度月报统计制度,8—9月对各县、区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截至目前,实际毕业984名,毕业的984名大专村医全部安置到岗。

  九是提升城市水质监测能力,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情况。按照《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为进一步提升全区城市饮用水监测能力,在目前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的83项水质检测指标基础上,水质监测能力提高28%,填补23项空白监测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全项(106项)指标监测能力,全面提升全区城市饮用水监测能力。3月底,制定下发《2015年自治区政府民生计划提升全区城市饮用水监测能力项目实施方案》。截止目前,已完成水质监测设备招标工作,设备正在陆续到位。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全面部署。自治区政府民生计划下达后,我委高度重视,成立由委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职责,强化了组织领导。同时,制定总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提出推进措施;牵头处、室(局)制定具体方案,确定时间进度,认真安排部署民生计划工作。

  (二)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列出任务清单,把民生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做到每项计划有领导负责、有处室牵头、有处室协助、有经费保障、有技术措施、有完成时限,确保件件有人抓、桩桩有落实。在实施期间,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分管委领导及各牵头处室对各项民生计划督导情况汇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的措施。二是针对推进缓慢的民生计划召开专题推进会,对督导掌握的各市县民生计划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听取重点市县整改推进措施情况汇报,进行再安排再部署,提升了民生计划的执行力,确保实施效果。

  (三)强化督导,确保实效。建立了督导机制,一个委领导对口联系一个市,两个月督导一次;一个处级干部对口联系一个县(市、区),一个月督导一次,负责联系指导市、县(区)民生计划的落实。各职责处室对照实施方案和目标责任,先后开展民生计划督导20多次。委办公室每两月汇总一次民生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自治区政府汇报。5月、8月,由委领导带队,两次专门深入各市、县(区)对民生计划进行全面督导,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查进度、查质量、查问题、查效果,发现情况,及时纠正、及时解决,并对个别民生计划因建设任务重、资金相对不足的县、区下发了督办通知,确保民生计划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进。

  三、取得成效

  一是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和完善。2014年全区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达到4285个,实现从自治区到市、县、乡、村五级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服务体系得到健全。

  二是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与外省区合作,培养300多名医疗卫生技术骨干,对682名住院医师开展规范化培训,培养3000名大专村医,在职培训2万多人次基层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基础基本建设得到很大发展。“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19.3亿元,改扩建了10个市、50个县、362个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1665个村卫生室,建立了18个重点学科和优势专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得到夯实。

  四是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创新支付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先住院后付费,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实施大病保险和应急救助,实施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建立村医退出准入机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医改成果惠及百姓。

  五是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取消了4年生育间隔期。完善了“少生快富”利益导向政策,累计创建少生快富户1.6万多户、少生快富示范户3750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及时率100%,有力促进了计划生育家庭由“少生”向“快富”转变。

  采访联系人:任萍

  联系电话:5059560    13895107836

  

  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对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的通知》中明确我局负责第八项民生计划“实施文体促进计划”第22件实事“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中“在农村公益放映数字电影4万场”和“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利用‘书香宁夏·全民阅读’数字平台,让人人享受免费数字阅读服务”工作。

  一、全区农村电影放映情况

  2015年,全区各级广电部门牢固树立“尊重群众意愿、鼓励群众参与”的理念,坚持民生计划重在为民,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责任,全面推行“菜单式”订片、“点播式”放映,农村电影放映实现了由“放什么看什么”到“看什么放什么”的转变,较好地发挥了农村电影文化生活舞台、政策宣传窗口和实用技术学校的功能。共订购农村影片449部,放映43954场,其中故事片384部40306场,科教片65部10583场,完成4万场任务的109.89%,观众达到569万余人次。

  一是科学制定制度,创新考核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放映服务、监督管理、检查考核制度,在日常管理、补贴发放、设备维护、督查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可行、管用的制度体系。同时,在征求各县(区、市)意见建议和总结历年电影考核经验的基础上,细化考核指标,把观影人数、影片订购、工作资料、配套资金、设备管理、监督检查、市场运营和县市自查、复查列为考核内容,把自筹补充资金改善片目、超额配套农村电影资金、市场运营收入列为加分项目,有效发挥了导向和奖优罚劣作用。

  二是严格过程管理,全面提升质量。对现有农村电影放映监控平台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升级,使电影监管由远程放映监查向系统主动监控转变,实现了监控全覆盖,监控有效率达到100%。建立放映进度执行图和放映信息月通报制度,坚持周放映进度和放映数据统计分析,确保了放映场次的真实性。在全区公示投诉电话和监督服务平台,落实值班值守制和回访制度,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有落实、有结果、有回访。

  三是坚持正确导向,改进订片方式。印制了《宁夏农村电影订购片目》,分发至行政村、广场社区、农林牧场和电影工作人员,根据群众喜好进行订片。优化工作流程,改进订片方式,压缩订片周期,订片时间由原来的一个月缩短到10个工作日,受理方式由原来的书面受理、集中受理改进为即时受理,部分影片与城市院线基本实现同步上映,农民群众在自家门口就能看到最新影片,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电影的吸引力。

  四是改善观影条件,创新放映方式。筹措190余万元,采购放映设备零配件285件,及时对部分电影放映设备进行了更新。落实农村数字电影设备档案和维修制度,加快市级维修点建设。深入开展电影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进企业、进军营、进敬老院“七进”放映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观影需求。

  五是加强教育培训,强化队伍建设。利用网络、集中学习、行政例会等形式,加强放映员队伍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和放映业务技能、设备维护维修培训,健全工作档案,改进用人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对放映员实行一年一聘、竞争择优、奖优罚劣、淘汰解聘,着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服务水平好、业务能力强、相对稳定的放映员队伍。2015年,全区新增放映队10支,解聘不合格放映员5名。

  二、实施全民阅读工程情况

  (一)数字平台建设推广使用情况

  2015年年初,全民阅读活动列入自治区人民政府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当中。2月2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财政厅和我局与北京中文在线合作,共同建设了“书香宁夏·全民阅读”数字平台(以下简称“数字平台”)建成投入使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书香宁夏·全民阅读”公益广告宣传工作的通知》,我局又起草下发了《关于印发〈“书香宁夏·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建设宣传提纲〉的通知》,要求各市(县、区)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各广播电视台、报刊社等有关单位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并将制作精美的14000多份数字平台宣传推广彩页分发到全区广大农村(社区)、学校、工厂、军营、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让全区人民知道如何使用数字平台进行免费数字阅读,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活动。近一年来,近220万人次使用数字平台,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努力实现“书香宁夏,文化强区,全民阅读,人人有责,每人一个图书馆,随时阅读不犯难”的总体目标。

  (二)数字平台建设成果斐然

  一是数字平台真正体现了“互联网+全民阅读”的新浪潮、新实践,体现了政府对当代高科技成果的大胆应用,加快了全民阅读的推广普及,极大地缩小了全民阅读的“贫富鸿沟”,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的全民阅读目标。

  二是数字平台通过电脑、手机免费下载阅读(或在线阅读),政府每年投入很少的钱,以最经济的方式,服务全区人民的阅读体验。而且,与纸质图书不一样,每种图书可以不受限制的被数十万人阅读使用,每个人都不会因为场地及他人借阅而受到任何影响,人均阅读率将得到极大提升。

  三是数字平台提供正版图书、传播主流文化,成为建设社会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环保低碳的学习方式来创建平等交流的阅读社区,有利于主流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营造“全民阅读、全民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习型社会、读书型社会”的形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

  (三)数字平台获得广泛赞誉

  在推广全民阅读活动中,我区率先建成数字平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在4月21日宁夏2015年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上讲到:“数字平台建设作为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首创,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全国各地借鉴。”数字平台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全新载体,创造性地解决了当前全民阅读难以推广普及的难题,在开展全民阅读工作中具有示范和标杆的作用,开创了推进全民数字阅读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平台,得到了全国各省区市、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和认可,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积极地影响,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文化体系建设,还是国家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角度发起的“全民阅读活动”,以及社会关注的青少年健康阅读等等方面,数字平台实施便捷、效果可控、传播范围广、成本投入低的特点和优势,创造性地产生了不同凡响的社会效益。

  采访联系人:唐万成

  联系方式:13209519000

  

  自治区体育局

  

  2015年,体育局承担自治区政府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中的“建设全民健身路径500套”任务。

  一、完成情况和成效

  根据自治区政府“民生计划”安装500套健身路径任务要求,5月底,完成了500套健身路径的招标采购工作,6月份根据各地的实际需求,完成了500套健身路径分配等工作,并从6月底开始组织进行安装,提前50天安装完成500套健身路径。2009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5次列入民生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我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健身条件,缓解了体育健身设施缺乏的状况。也促进了宁夏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消费的发展,为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和建设“四个宁夏”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要求明确。为切实完成好“民生计划”500套健身路径安装任务,局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并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由分管副局长张梅负责此项工作,群众体育处负责具体落实,做到了领导、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四个到位”。群众体育处根据自治区政府和局领导对“民生计划”工作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做到任务、要求、责任、时限“四明确”,确保了健身路径安装任务的顺利实施。

  (二)摸底排查、建立档案。为全面了解我区全民健身路径分布和使用情况,为安排今年的”民生计划”健身路径安装计划做好准备工作,我们下发了宁体发〔2015〕25号《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路径统计排查工作的通知》,对各地市、县(区)辖区内所有的健身路径进行摸底排查,要求建立健全本地全民健身路径档案、台账,这项工作在6月底全部完成。经统计,全区经国家体育总局、自治区体育局配发健身路径共有39384件,需要维修或更换2359件。根据摸底排查情况,我们及时下发了《关于对健身路径进行维修维护的通知》,要求各地体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当地人民政府汇报,根据健身路径维修需求,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专项维修经费,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安排并协助本地区街道、社区、乡镇、村做好辖区内健身路径的维修工作,并要求在6月15日前维修或拆除损坏的健身路径,各地都按照要求进行了维修和拆除。

  (三)专项部署、突出重点。为将“民生计划”500套路径安装任务完成好,我们在做采购计划时,充分考虑场所、锻炼人群等不同情况,专门采购了120套8件套组合,为比较小的场地安装。在路径分配中,坚持突出基层、均衡分布、有所侧重、体现公益的原则,尽量安装在群众迫切需求的地方,安装在体育健身氛围浓厚的地方,安装在全民健身设施空白的地方。为此,我局专门召开了全区体育部门负责人(或体育中心主任)参加的器材分配落实专项会议,要求各地加强管理,按规定、按要求、按程序把好事办好,并按照《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做好安装和使用期间的维护、维修以及安全管理工作。

  (四)实地查检、加强督查。我局把“民生计划”500套健身路径的安装任务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五个专项督查组,由局领导带队,每月进行督查,了解进度并及时指导,并从经费计划、采购方案、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器材分配、安装落实等环节逐项落实。特别是在器材分配、安装环节,要求各市、县(区)体育局根据摸底排查情况,确定安装地点,并及时与器材供应商协调沟通,按照时限完成任务,绝不允许将器材闲置、分开安装或挪作他用,确保这项惠民、便民、利民的民生任务落到实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档案做实。我们要求各地体育部门建立全民健身器材台账,建立档案资料,明确管理责任,并与接收单位签订协议,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要求接收单位将全民健身器材列入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建立台账。同时要求各地及时提供全民健身器材建设安装地点汇总(含照片)、协议等资料,并随时报告器材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情况、售后服务等情况。

  (二)督查做实。我们将根据各地路径安装情况,定期进行督查,随时掌握器材质量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路径,要及时向供应商通报,并限时整改,确保群众安全健身。

  (三)制度做实。我们将进一步指导各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健身路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普及科学健身 常识 ,提高群众科学健身和安全使用健身器材的意识。

  采访联系人:岳彤

  联系电话:5602801    13995117170

  

 

  自治区粮食局

  

  2015年我区将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列入民生计划,为3.5万农户配置标准化小型粮仓3.5万套。

  自治区粮食局主动作为,多次赴国家粮食局汇报请示,并向自治区政府专题汇报,协调财政部门支持,确保建设资金到位。目前已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了3.5万套储粮仓发放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阳光操作,通过政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选择加工制作企业,监理单位跟进项目进度和农户储粮仓质量跟踪检查,按期保证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还选择技术支持单位做好储粮技术培训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截至2015年底,五年累计发放储粮仓25.7万套,覆盖19个县164个乡镇1437个行政村的25.7万农户。同时通力做好技术服务,使农户储粮损失率由原来的5.4%降到2%左右(产后、保管损失),按照每个储粮仓储粮2000斤,每年减少农户储粮损失870万公斤计算,相当于再造粮田3.9万亩。

  采访联系人:张海洲 

  联系方式:13995106099

  

  

  自治区扶贫办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的通知》(宁政发〔2015〕12号)精神,自治区扶贫办牵头负责落实两件。一是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完成在建项目区设施配套,搬迁定居移民5万人,确保移民生产发展、生活稳定。二是推进扶贫攻坚。按村均投入100万元的标准,深入推进500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任务,其中脱贫销号重点贫困村200个;按重点贫困村村均投入30万元、移民村村均投入100万元的标准,在20个重点贫困村、10个生态移民村建立互助资金;按户均投入2000元的标准,对7.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实施“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攻坚。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35万生态移民工程整体收官

  2015年建成移民住房3172套,搬迁安置移民12033户50960人,占自治区民生计划搬迁安置移民5万人的102%。五年累计建成移民住房7.65万套,占规划总任务7.88万套的97%;搬迁安置移民32.9万人,占规划总任务34.6万人的95%。累计建成日光温室3502亩,大中拱棚建成12437亩,养殖圈棚建成31894座。开展教育培训12.55万人次,实现务工就业11.85万人。各地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开辟新的致富途径,增加移民收入,各县(区)统计报表反映,移民安置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为实现脱贫致富达到小康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200个重点贫困村达到脱贫销号标准

  截至12月20日,2015年200个考核销号村投入364106.5万元,其中,中央及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744.4万元,行业部门投入资金158848.1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7986.4万元,社会帮资金8905.3万元,信贷资金57971.1万元,农户自筹资金85651.3万元。200个考核销号村均投入1820.5万元,大力实施了基础设施到村、项目扶持到户、转移培训到人、帮扶责任到单位为主“四到”扶贫攻坚工程,200个考核销号村全部达到销号标准。到2015年底,全区1100个贫困村中已有300个脱贫销号。

  三、互助资金项目增资扩面

  2015年共投入互助资金8500万元,按照重点贫困村村均投入30万元、移民村村均投入100万元的标准,在20个重点贫困村、10个生态移民村建立互助资金,并在230个A类互助社增资扩面,社均投入资金30万元。截至目前,我区互助社从2006年的10个发展到现在的1132个;资金运行总量从200万元发展到7.24亿元,受益农户达11.9万户、50.9万人。探索建立了以“借、贷、贴、增、提、保”为一体的扶贫小额信贷架构和比较完整的“政策措施、操作运行、监测管理和效益评价”四个体系,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户发展资金短缺困难,促进了贫困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双到”扶贫攻坚扎实推进

  2015年,按户均2000元的标准,对7.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实施“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攻坚工程,帮助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去年自治区扶贫办将建档立卡成果与扶贫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以问题为导向,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截至12月底,全区“双到”扶贫攻坚工程完成项目资金1.5亿元,完成年度民生计划,其中,扶持种植户26940户,养殖户60401户。在以“5·30”养殖和特色种植为突破口的同时,注重培育发展新业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子商务扶贫、红树莓和构树产业扶贫试点,大力发展产业扶贫,促进移民增收。

  采访联系人:邵建华 

  联系电话:13909502186

  

  

  

  

  自治区食品药监局

  

  自治区政府统一组织实施的2015年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中,由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牵头办理的是第30件“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具体任务是对粮油制品、乳制品、调味品、餐饮制作高风险食品和婴幼儿食品等品种开展抽样检测工作。

  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基本情况

  为有效排查食品安全隐患、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保障饮食消费安全。2015年,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共组织对全区食品生产、流通及餐饮环节的食品和餐具等实施了5400批次的抽样检测,其中,完成实验室监督抽检2762批次,不合格样品90批次,不合格食品检出率为3.25%。完成餐饮环节现场快速检测2638批次。不合格批次132批次,不合格率为5%。在民生计划推进过程中,为保证食品抽检能够客观真实反映我区食品安全状况,我局精心组织实施了食品安全民生计划。一是科学合理制定抽检计划,2015年年初,我们在多方征求专家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民生计划食品安全抽样检测》、《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等一整套工作规范,并将食品抽检监测工作纳入《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和时限进度要求,按季度予以重点推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二是对地产食品实施全覆盖抽检,对全区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的25大类食品实施全覆盖抽样检测;三是对重点品种实施抽检,抽检品种覆盖了肉与肉制品、食用油、大米、乳与乳制品、面及面制品、酱油、食醋、桶装饮用水、饮料、枸杞、淀粉、餐饮煎炸过程用油、餐具等重点食品;四是对重点区域和场所实施抽检,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小食杂店等不同业态,对餐饮环节学校食堂、饭店、火锅店、快餐店、小吃店等不同规模的餐饮服务单位,对食品生产聚集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问题多发区、大型集体餐饮单位等不同场所,对农村、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不同区域重点进行抽检。

  二、不合格食品原因分析

  2015年民生计划食品安全抽检,发现的突出问题主要是:部分加工食品和餐饮制成品食品添加剂超标;部分食品微生物和致病菌超标;部分蔬菜和畜禽肉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在送实验室监督抽检检出的90批次不合格样品中,不合格的项目主要为铝、亚硝酸盐、微生物、农药残留和色泽等指标。

  铝含量超标的品种为油条。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餐饮单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不重视食品添加剂使用量的控制,过量使用了食品添加剂。

  微生物超标的主要品种为糕点、自制面点和淀粉。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好或食品受到外界污染。

  亚硝酸盐超标的品种为熟肉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控制不严格。亚硝酸盐是允许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除了可以使肉制品呈现鲜艳的颜色外,还具有防腐作用,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

  色泽不合格的品种为食用植物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油料储存时间长;二是加工和销售中可能掺杂其他品种的植物油;三是植物油在加工过程中脱色工艺控制达不到要求。

  农药超标的品种为蔬菜,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农药施用不当,如农户在施用农药后未按规定的安全间隔期采收;或农户为迅速杀灭病虫多次施用农药,导致施药量增多等。

  从本年度抽检结果看,造成食品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是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单位没有遵守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其次就是生产过程或运输储藏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好造成微生物指标超过标准规定。这两项原因都和企业的管理有直接关系。

  对抽样检测中发现的所有不合格食品,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已责令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采取召回、停止生产销售、整改等控制措施进行核查处置,防控风险,消除隐患,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消费市场。对外地流入的不合格产品,已通报提请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源头管控。

  三、抽检结果运用情况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已在网站上公布了食品抽检信息,并通过专家解读、温馨提示、消费警示等不同形式,让广大的消费者了解食品检测项目的含义,安全风险程度的大小,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提示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为确保食品抽样检测的科学性,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了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库,对每年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着“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的原则,找出和预警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努力把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2016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全区食品的抽样检测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采访联系人:齐宝成     

  联系电话:6013832    13709597028

  

 

  

  自治区信建办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的通知》(宁政发〔2015〕12号),自治区信建办牵头负责千村电商工程。

  一、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2015年初,我办在青铜峡市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区千村电商工程实施方案》,于4月29日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转发,提出了建设15个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100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了推进计划和保障措施。5月13日,在青铜峡市召开了全区千村电商工程现场观摩会,组织各市、县(区)和责任部门对青铜峡市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进行观摩。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张超超同志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青铜峡市试点取得的成绩,并对推进千村电商工程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后各市、县(区)按照会议精神,陆续出台了各县推进方案并逐步开展站点建设、人员培训、宣传推广等工作。

  二、加快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我办与阿里巴巴、京东、中国电信宁夏分公司、宁夏优品汇、宁夏网虫、宁夏宁垦等区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对接,确定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区)的大力支持下,截止2015年底,全区已建成青铜峡、贺兰等19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30个村级服务站,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形成了覆盖全区大部分乡镇的电子商务代购代销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帮助农民初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买全国、卖全国”的愿望,降低了农民的商品购买成本,拓宽了农产品销路。

  三、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培育农村电商专业人才队伍

  各市、县(区)政府帮助电商企业,对农村信息员、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等农村电商服务人员,采用集中授课、实地观摩和参与体验等形式,开展电商理论和站点运营等服务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人员约1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了电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自治区商务厅、扶贫办、团委、农垦局、供销社等部门和单位,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等项目,对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创业人员,进行电子商务实操、网络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管理等方面的电商创业专题培训。

  四、打通县到村的物流配送环节,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我办积极促成阿里巴巴集团、中国电信宁夏分公司、宁夏优品汇、宁夏网虫、宁夏宁垦公司分别与黄马甲、中通、韵达、圆通、邮政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到各村服务站的配送工作。自治区政府和各市、县(区)政府以及电商企业依据物流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在农村电商站点运营初期对县到村的物流环节给予一定补贴,缓解物流配送成本压力,打通城乡双向物流配送渠道,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京东集团按照我办要求,利用自营物流配送体系,已在全区建成20个配送站点,覆盖全区16个县(区),能够实现物流配送进村入户。

  采访联系人:单小琴

  联系电话:2090254    18009516368

  

 

  

  自治区总工会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的通知》要求,为完成“对建档立卡的2万名困难农民工发放1000万元救助金”的工作目标,自治区总工会认真按照任务分解,切实发挥维护职能,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困难职工特别是帮扶困难农民工方面周密部署,通过全区工会的积极努力,我会已对建立档案的2.5794万户困难农民工发放救助金1570.02万元,人均救助标准为608.7元。现已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宁夏农民工总量为87.3万人,占宁夏农村人口27.8%。其中,外出农民工(指在本乡镇以外务工或从事经营活动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69.7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79.8%。截止2015年12月我区农民工会员为44.8万人,按照全区外出农民工69.7万人计算,入会率为64.3%,录入工会系统帮扶软件建档困难职工为2.32万人。经调研发现,目前我区农民工较集中的主要有市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筑项目、物流以(快递)业、家庭服务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5大领域。

  二、帮扶途径

  (一)积极开展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2015年两节“送温暖”活动期间,全区各级工会共筹措资金4733万元,用于开展对困难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在内的两节“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在对已建档的生活困难和大病、重病困难农民工进行日常性帮扶救助的基础上,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厂矿企业、建筑工地,慰问农民工2.18万人次,发放款物996.7万元,人均救助标准为457.2元。

  (二)认真开展“金秋助学”和“工会班”等助学活动。今年“金秋助学”活动,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共筹措助学资金1139.95万元,发放助学款1119.95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子女大中小学生4614人,其中资助困难农民工子女2394人,发放助学款483.32万元,人均救助标准均在2018.9元。

  (三)加大对困难农民工经常性的帮扶救助工作力度。对已建档的生活困难和大病、重病困难农民工进行日常性帮扶救助,1-9月份全区工会救助建档困难农民工1600余户,发放帮扶资金90余万元,人均救助标准均在562.5元。

  (四)大力开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创业就业活动。全区工会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活动期间为失业人员、农民工赠送技能培训和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8000余份,组织区内外14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15000个就业岗位,涉及253个工种供应聘选择。并在有条件的县、区工会依托就业培训基地、农民工夜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电工、电焊工、钢筋工、瓦工等工种的培训,全年各级工会共组织各类培训班146期,培训各类人员15466人次,顺利就业的12980人。

  采访联系人:周永根 

  联系方式:2090280    18695217755

  

 

  

  自治区团委

  

  自治区团委负责承办的民生任务为自治区人民政府2015年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第六项“实施教育惠民计划”中第19件“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主要内容为“实施希望工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万名,为农村学校配置爱心课桌1万套,帮助农村学生改善学习条件;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安排900名大学生在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截至目前,我委牵头实施的主要任务均已完成。

  年初,召开自治区团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就有关工作在全区各级团组织中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要求。制定下发了《2015年度自治区团委重点工作安排》《2015年全区共青团考核办法》,其中,把民生实事办理工作作为重点进行了分工,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明确自治区团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办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领导分工和部室工作职能,明确了书记班子分管领导为责任领导,希望工程办公室(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志愿者指导中心(志愿者协会)为办理工作的主要责任部室,形成了层层抓落实、人人有任务的良好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

  一、希望工程筹资助学工作

  召开2015年希望工程工作会议,就做好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按照年初确定的“坚持大捐方、民间微公益、网络公益三个市场协同发展”的筹资工作思路,确保了筹资额度顺利完成。以希望工程在宁实施25周年、圆梦行动10周年为契机,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以各类捐助活动为宣传切入点,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营造希望工程良好的捐助氛围。通过宁夏青基会官方网站,定期公布月度收支情况,即时更新项目实施进度。连续两年面向社会发布年度宁夏青基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报告,主动接受监督,让社会各界了解宁夏青基会年度运营情况,提高希望工程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提高青基会机构公信力。全年共募集资金和物资3700.68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8246名,完成任务数的182.46%;

  二、“爱心课桌”项目

  经过公开招标、资助申报、考察确认、配置督查、抽查验收等程序和方式,为全区119所农村中小学配置课桌10750套,使全区2.15万名学生坐上了新课桌,完成任务数的100.75%。

  三、“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

  按照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201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于5月份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制定了实施方案,与全国同步开展招募、培训、派遣工作。截止目前,共安排1130名大学生到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完成任务数的125.56%。5月份,重点对全区西部计划文化专项志愿者进行了专项督查,通过实地调研、县(区)对照核查、电话抽查等方式对文化专项志愿者在岗人数、岗位安排、开展服务等情况进行了统计核实。7月份,通过实地考察、电话抽查等形式,针对管理问题,对全区进行了核查,并对抽查出问题的县区予以通报。10-11月组织各县区深入基层、志愿者服务一线,开展走访慰问、安全排查、安全自护教育活动,了解志愿者工作生活情况,掌握志愿者思想动态,倾听意见建议,帮助志愿者解决实际困难,全面掌握每一名志愿者的身体、心理、生活、工作情况,并形成详细的走访记录。

  采访联系人:樊俊翔 

  联系方式:2090278    18809595211

  

 

  

  自治区妇联

  

  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纳入2015年10项民生计划以来,为实现发放贷款8亿元的工作目标,自治区妇联党组高度重视,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党组副书记专抓,会同相关部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共同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稳步实施,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妇联牵头、部门协作、金融支持、妇女参与的工作格局,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我区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和全国妇联充分肯定。9月11—14日,全国“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研讨会”在我区召开,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崔郁,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崔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崔郁主席在讲话中高度评价我区妇女小额贷款工作创造的“政策给力、机制给力、创新给力”的“宁夏经验”,并明确指出,“‘宁夏经验’非常值得大家尤其是西部地区妇联组织学习借鉴”,“宁夏经验”向全国推广。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区累计发放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32186.7万元,扶持110853人(次)农村妇女创业。其中:2015年1—11月份发放148164.7万元,扶持29563名农村妇女创业,提前并超额完成了2015年民生计划任务。

  一、主要做法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今年1—11月份,自治区妇联共向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领导呈送专报各14期,崔波书记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作为下基层调研的重要内容,以批示、指示等方式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及时给予方法和思路上的指导,并给予工作上的肯定、鼓励和支持。

  自治区政协20名政协常委、政协委员视察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提出了扩大覆盖范围、延长贷款期限、支持特色产业、扶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具有政策性、针对性、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自治区财政注入担保基金9042万元,县(区)财政注入1900万元,全区担保基金规模达累计到了3.79亿元,累计贴息3.1亿元。

  (二)规范管理,用好用足相关政策

  各市、县(区)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意见》(宁党厅字〔2014〕4号)文件精神,严把政策关口,在规范贷款条件、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贴息期限、担保基金管理、贴息资金承担比例、逾期贷款代偿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打牢基础,形成长效机制。从5月份开始,联合自治区财政厅委托宁夏瑞衡联合会计事务所对全区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行了绩效审核评估,根据审计评估结果,全区各级妇联逐条对照找差距,逐项整改上台阶,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为摸清底数,自治区妇联对全区农村妇女贷款需求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相关数据显示,我区农村妇女贷款需求旺盛,创业热情高,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潜力巨大,小额担保贷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大有可为,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为保持对创业妇女的支持力度不减,自治区妇联主动与经办银行协商,达成共识,对已享受过2年财政贴息政策扶持的创业妇女继续给予优惠商业贷款支持。截至9月底,共发放优惠商业贷款11548.7万元,支持创业妇女1924名,把创业妇女“扶上马,送一程”,同时也实现了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大力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大中型农机具抵押等担保方式,有效降低贷款门槛,扩大了政策覆盖面。积极引入保险制度,按照自愿原则,鼓励农村妇女办理农业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加强信用工程建设,健全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努力打造信用村(社区)、信用户群体,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强化服务,形成促进工作的最大合力

  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得到了自治区相关厅局、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调研、督查、政策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监督、指导作用,形成了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为服务妇女创业、引领妇女发展、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治区妇联牵头与党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工委结合全区开展的“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了“2+1”结对帮扶工作,即: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农业技术员、科技特派员等)结对帮扶贷款妇女(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签订结对承诺书、制作结对联系卡、建立结对工作台账等方式建立结对帮扶工作长效机制,为贷款妇女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截至9月底,全区共有6436名下基层干部、3262名农业科技人员及科技特派员与贷款妇女、专业合作社、园区等结对20512对,通过签订结对承诺书、制作结对联系卡、建立结对工作台账等,定期走访、回访,随叫随到,及时为贷款妇女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履行牵头责任,妇联组织主动作为敢担当

  各级妇联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坚持“扶持创业、市场运作、注重质量、防范风险”的工作理念,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着眼深化提质,重点在政策推动、规范管理、风险防范、督导检查、推动落实上下功夫,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四项制度”,确保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更加规范、健康运行。

  一是专报、通报制度。每月向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领导呈送专报,让自治区领导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及时得到工作指导。由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向各市、县(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情况,得到市、县(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工作的落实。

  二是双轨制度。坚持贷款发放和贴息双轨制度。贷款利息先由贷款妇女按照银行要求按时缴纳,贷款到期后按期还款再给予贴息,从而促使农村妇女在贷款的过程中学习、了解金融常识,培养诚信意识,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三是督查制度。主动联合自治区党委督查室、政府研究室、财政厅、人社厅、金融办、银行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多次进行联合督查,现场听取意见,现场答复,统一思想,畅通渠道,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四是考核制度。将小额担保贷款作为年度考核市、县(区)农村工作的重要指标,同时作为自治区妇联考核市、县(区)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了各级妇联组织的主动性。

  二、主要成效

  一是有效服务自治区扶贫攻坚战略。我区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脱贫、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农村是关键,农民是重点。农村妇女创业小额贷款把有限的资金和金融服务相结合,采取“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激发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真正做到了“造血式扶贫”。已发放的53.21亿元贷款、扶持的11.08万人(次)农村妇女,覆盖家庭直接受益人口大致估算就达40万人左右,每户仅贴息一项平均增收就达4300多元,加快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是推动了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各地把小额担保贷款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现代设施农业紧密结合起来,贷款投向涵盖了优质粮食、园艺、马铃薯、清真牛羊肉、枸杞、葡萄、中药材等产业,扶持了一批集中连片的整村、整乡推进的创业基地和示范点,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倍增效应。
      三是激发了农村金融活力。金融问题是农村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根源在于缺担保、风险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普惠式金融的概念,就是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国家一再强调要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执行的情况不如人意。小额担保贷款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把有限的资金和金融措施结合起来,对于农业和金融业的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四是增添了农村发展新动力。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为农村妇女创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随着家庭产业不断扩大,妇女收入增加,其家庭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明显提升,吸引了部分男人返乡和妻子共同创业,兼顾了家庭、老人和孩子,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留守问题。

  五是促进了信用体系建设。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过程,其实也是信用教育的过程,习惯养成、观念培育的过程。通过贷款先还本付息、后贴息的双轨制,开展“信用社区、信用村和信用户”为主题的诚信教育和信用记录在贷款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讲诚信、守合同的氛围正在形成,并逐步深入人心,妇女的诚信意识不断提高,贷款还款率达99.99%,比一般商业贷款平均96.3%的还款率要高出3.69个百分点。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是锻炼了妇联干部,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实施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过程中,妇联干部要经常深入妇女家中了解情况,为贷款妇女当参谋、选项目、搞培训、解难题,密切了妇联和妇女群众的关系;与此同时,妇联干部不仅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还要重点学会与金融机构打交道,掌握相关业务知识,这些不仅增强了妇联干部做好经济工作、群众工作能力,而且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给妇女办了好事实事,提高了妇联的“娘家”地位,大大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影响力。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扩大贷款覆盖面,服务“精准扶贫”。我们将继续推动自治区、各市、县(区)加大担保基金注入,不断扩大贷款规模。同时,加大担保方式创新,探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大中型农机具抵押、龙头公司或合作社担保的方式,切实解决担保难问题,帮助更多妇女在“精准扶贫”中受惠、受益。

  (二)加强风险防范,确保健康运行。一是建立妇女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持续补偿补充机制,不断提高担保基金的代偿能力,推动市、县(区)设立风险补偿金。二是探索开展妇女小额贷款保险业务,联合保险公司,按照自愿原则,为农村创业妇女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险业务。三是严格执行贷款条件、利率、额度、贴息期限、贴息资金承担比例、担保基金管理、逾期贷款代偿等政策和规定,不定期进行督查审计,确保各项政策规定落细落实。

  (三)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一是落实好已创新推出的“扶上马,送一程”延伸扶持政策,并力争采取“政府补一点、银行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方式进行贴息,帮助贷款妇女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妇女就业脱贫。二是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双创”、“互联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契机,顺势而为,不断创新,进一步提升妇女小额贷款“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将扶持现代设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与扶持农业新兴产业相结合,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智能农业,通过“电商+协会+农户”模式,积极引导扶持妇女开办网店、微店,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现代化,努力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中实现妇女创业致富奔小康。

  采访联系人:马 英

  联系电话:2090234    18695120196

  

 

  自治区残联

  

  2015年,自治区残联牵头实施的民生计划共1项,即:残疾人救助项目。涉及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抢救性康复贫困残疾儿童500名;二是免费康复治疗贫困精神残疾人5300名,其中服药治疗5000名,住院治疗300名;三是为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给予生活津贴1200元;四是为1万名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给予居家托养补贴700元;五是为4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六是建设城乡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室)50个。

  一、执行情况

  截至目前,2015年民生计划残疾人救助项目已全部完成。其中,救助贫困精神残疾人5300名,其中服药治疗5000名,住院治疗300名,完成率100%;完成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800名,完成率160%;重度残疾人生活津贴已全部发放到位,发放救助资金1.04亿元,受益残疾人86271人,完成率为100%;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700元居家托养补贴全部发放到位,受益残疾人1万多名,完成率为100%;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400户,完成率为100%;建设城乡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室)60个,完成率120%。同时,争取美国斯达克听力基金会和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支持,成功实施斯达克“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国(宁夏)项目,为全区3465名听障患者免费适配价值四千多万元的助听器6878台,一次性集中解决了我区听障患者康复难题。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坚持把实施民生计划作为年度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民生计划实施办法》,将年度民生计划落实纳入对市、县(区)残联和机关处室(单位)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内容,会党组每月听取一次任务落实情况报告;建立“月自查、季督查、年总评”制度,会党组听取处室(单位)执行情况汇报9次,组织开展综合督查3次,下发专项督办通知10次,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协调”,全力推动民生计划落实的生动局面。

  二是创新思路,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民生计划的带动效应,主动出击,争取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支持,对我区精神残疾人救助、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无障碍改造等给予资金倾斜。争取美国斯达克基金会、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支持,启动实施斯达克“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国(宁夏)助听项目。同时,以落实自治区“六个残疾人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为抓手,全面规范残疾人项目资金管理方式,撬动地方政府配套投入近1000万元,使民生计划救助面扩大20%以上,构建了以民生计划为主导,“激内力、引外力”的多元化筹资机制,残疾人受益范围明显提高。

  三是加强管理,保障投入。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民生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按要求及时公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在各类业务检查中,把民生计划资金使用情况作为必查项目,组织开展全区残疾人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及时邀请审计厅、驻会纪检组全程跟踪监督,确保项目资金的投入到位、管理科学、使用规范,保证了补贴资金落实到户、发放到人。

  三、相关说明

  (一)贫困精神残疾人医疗救助。2011年至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为符合条件的城乡有康复需求的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医疗救助。根据《宁夏贫困精神残疾人救助项目与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救助范围及对象为:具有宁夏户籍,经定点医院具有资质的精神科医师确诊,向本人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残联申报审定的城乡贫困持证精神残疾人。资金使用范围为:对贫困精神残疾人的门诊服药费用,在扣除医保报销部分之后的限定额度内予以补贴;对贫困精神残疾人的住院费用,在扣除医保报销部分和享受民政医疗救助之后的限定额度内,为救助对象提供一次性住院医疗救助。救助标准为:为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门诊服药补贴,每人每年补贴500元。其中450元用于基本检查和服用基本治疗药品的补贴,50元用于病人筛查、输送及下乡送药交通费、业务培训等。住院救助在医保报销和享受大病救助政策之后给予一次性报销,超过1600元的按1600元报销,达不到1600元的据实报销,住院周期最多为3个月。

  (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我区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按照《宁夏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配套实施办法》(宁残联发[2012]61号)执行,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为符合条件的城乡有康复需求的0-6岁贫困残疾儿童按每年人均12000元的标准给予康复训练补助。根据全区各康复机构规模、专业技术力量、康复训练设施配备情况,每年2月份分解下达救助任务,3-7月进行筛查、申报、审核,9月初组织受助对象进行机构内康复训练,至第二年7月份完成。

  (三)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我区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度残疾人生活津贴发放办法》(宁政办发〔2012〕213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重度残疾人生活津贴发放工作的补充通知》(宁政办发〔2013〕93号)执行,对月固定收入低于当地最低收标准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津贴。每年1月份在村(居)委会开展申请和初审工作,2月份乡镇或街道复审,3月份县级残联审批,4月份在财政厅审核后一次性拨付自治区补贴资金,在县级财政部门按照文件规定的承担比例配套本级经费后,以“一卡通”形式发放给补贴对象(部分县(区)根据地方配套情况,每年年底一次性集中发放;部分县(区)每半年发放一次)。

  (四)残疾人居家托养补贴制度。我区残疾人居家托养补贴制度按照《宁夏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与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宁残联发〔2014〕24号)执行。对具有宁夏户籍,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智力和精神残疾人;一、二级视力和肢体残疾人;智力、精神残疾人和一、二级视力、肢体残疾伴其他类残疾的多重残疾人每人每年给予700元居家托养补贴。因经费主要来源为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下拨时间不固定,每年资金补贴时间大约在8-10月份,各市、县(区)残联在摸清本级补贴对象后,按照自治区残联下达年底任务数予以实名补贴。

  (五)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根据《财政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中央专项彩票支持残疾人事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1]228号)、《宁夏无障碍建设“十二五”实施方案》、《宁夏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我区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对象为:凡在我区城乡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残疾人证、有改造需要和改造愿望的盲人家庭、聋人家庭和肢体残疾人家庭。残疾等级在二级以上重度和60岁以上的贫困老年肢体残疾人家庭优先安排,特别是一户多残的贫困残疾人家庭为重点改造户。资助标准为:每户补助资金3500元。改造内容为:地面的平整及坡化、房门改造,家居等场所无障碍通行;卫生间、厨房,根据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视情而定,着力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该项目每年3月至5月自治区残联下达年度改造任务;5月份,各地残联组织调查摸底,确定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户及改造内容;5-9月份各县(市、区)实施无障碍家庭改造;10月底前完成改造任务,并进行检查验收,回访受益残疾人家庭,听取残疾人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经验,对验收合格的,县级残联要填写改造情况表,并拍照存档(包括改造前后的照片),建立永久保存的档案;年底自治区残联组织检查验收。

  (六)城乡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建设。目前,我区22个县(市、区)237个乡镇(街道)2737个村(社区),共建立社区康复站1003个,配发社区康复器材703套,年完成社区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5000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2.29万人次。2014年,自治区残联会同自治区民政厅、卫计委印发《关于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宁残联发〔2014〕55号),开展残疾人规范化社区康复站创建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档案资料和问卷等形式,从组织建设、专业建设、业务管理、质量控制、档案资料等方面进行评估验收。对认定的自治区星级社区康复站,由民政、卫生、残联部门联合命名挂牌,并给予5万元扶持资金和2万元训练器材。2014年及2015年,我们已对70个社区康复站认定挂牌,以点带面促进社区康复服务快速发展,确保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基本康复服务。

  采访联系人:张新宇

  联系方式:5668809    18595110163

  自治区科协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的通知》精神,由自治区科协牵头落实的“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民生计划为民办实事主要有五项任务:一是在10个生态移民村建立科普活动站;二是培育15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基层科普示范点;三是培育15所科普示范学校;四是在城乡举办大众科学讲堂50场,五是编印系列科普手册20余万册,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一、完成任务情况

  (一)推动建立14个生态移民村科普活动站。自治区科协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已安排资金79万元,在14个生态移民村建成科普活动站,完成计划的140%。

  根据前期考察调研情况,让科普惠及生态移民村群众,决定在兴庆区月牙湖滨河一村生态移民村、金风区良田镇和顺新村生态移民村、西夏区芦花台同阳社区生态移民村、永宁县闽宁镇玉海生态移民村、贺兰县南梁台子铁东生态移民村、灵武市移民三期(长流水)生态移民村、盐池县花马池镇十六堡生态移民村、同心县同德生态移民村、青铜峡邵岗镇同福生态移民村、西吉县沙沟乡欣荣生态移民村、泾源县六盘山镇周沟生态移民村、隆德县温保乡吴川生态移民村、彭阳县城阳乡沟圈生态移民村、中宁县喊叫水乡车路新村生态移民村等14个生态移民村建立科普活动站。

  (二)组织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已培育12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3个科普示范社区,建立17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和3个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为评选和培育一批开展科普工作特色突出,带动、示范作用明显,有较大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的优秀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及科普示范社区,今年,组织实施了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4至5月份,自治区科协、财政厅联合推荐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乡青山特色产品产销协会等14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银川市灵武市金涪园农林牧开发专业合作社科普示范基地等6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镇西村刘宁燕等4名农村科普带头人、中卫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和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等4个科普示范社区,上报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参加“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评审。最终,我区有12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个科普示范社区和中卫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被评为先进单位,3人被评为农村科普带头人,465万元奖补资金已下拨到位。今年,还利用中国科协、财政部2014年表彰的我区12个农技协、5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个科普示范社区的奖补资金,建立了17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和3个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8月至11月,自治区科协继续组织实施全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培育、评选20个自治区级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6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0名农村科普带头人,更好地发挥科普示范引领带头作用。

  (三)命名表彰了15所自治区科普示范学校,推动科技教育和校园科普深入开展。为提高全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促进科技教育和科普在校园广泛开展,今年3月,自治区科协与自治区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批自治区科普示范学校评选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评选表彰工作,由5市科协、教育局按照要求,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普示范学校评选标准(试行)》,报送了24所评选自治区科普示范学校的推荐材料。自治区科协与自治区教育厅联合组织有关专家按照评选程序和要求,进行实地查看,综合审核评定,于8月份命名表彰了15所自治区科普示范学校。

  (四)举办大众科学讲堂88场,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按照民生计划任务要求,围绕提升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自治区科协在城乡组织举办大众科学讲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2-3月份,自治区科协广泛征求了全区各地对开展大众科学讲堂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并根据各地需求,将大众科学讲堂内容分为科学理论、青少年科技讲座、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农村科学技术培训四个版块,开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大众科学讲堂。目前已在全区共举办各类大众科学讲堂88场次,完成计划的176%。

  一是针对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围绕“青春梦、科学梦、中国梦”主题,以开展 “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宁夏行活动为载体,5月份,邀请专家围绕“航母与海洋、探月那些事儿(探月工程)、从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到现代通信、拥有健康生活  创造美好未来、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近机器人”等,在全区五市30所中小学,举办了30场科普专题报告,向中小学生宣传我国最新科技发展成果,鼓励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探索求知和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全区有近4万名师生受益。同时,邀请青少年科技创新辅导专家,在石嘴山、吴忠和中卫3市组织开展了3场青少年科技创新专题辅导讲座,全区近600名科技辅导员参加,评选和评选了一批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骨干力量。

  二是围绕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前沿话题以及基层需要,以开展科学理论专题报告和讲座活动为载体,举办报告21场。邀请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为宁夏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作《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报告;南通大学教授贲智勤在石嘴山市惠农区、吴忠市利通区作了“公务员心理健康“报告;四川省委党校孙超英教授在固原市作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报告,对固原市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中科院计算机所王元卓研究员在固原市彭阳县作了“信息技术发展及影响报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向群主任医师在固原市西吉县作了“公务员心理健康“报告;邀请中国兵器工业208研究所王锋研究员在3个军营作了“轻武器枪械结构”报告等。

  三是针对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以开展农村科学技术培训为载体,让科技更好地惠及农民群众,推进科技兴农、科技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组织区内专家在各市县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大讲堂25场。自治区科协还围绕“助力农业产业化”主题,举办“全国百名科技专家宁夏行”科技服务活动,组织科技专家以科技帮扶、经验交流、现场指导和技术讲座等形式,在宁夏吴忠市所辖5县区和孙家滩科技园区、金积工业园区开展集中科技服务478场次。

  四是针对提升学会服务科普能力,以组织百名专家进机关、社区、学校、企业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会专业领域特点,推动学会工作与科普工作更好地相结合,3-8月份,自治区科协委托或联合部分学会,针对各自专业领域特点,组织开展了各类学术报告会和科普讲座。宁夏保健学会在全区各学校、社区、企业以《如何培养优秀孩子》、《家庭关系中的心理调适》、《女性心理保健》、《科学运动与日常保健》等为题,举办讲座与报告15场次;自治区科协邀请宁夏医科大学张惠英教授在中卫市中山社区、长安社区、华西社区作了“科学饮食与健康”专题讲座;宁夏电机工程学会联合石嘴山供电公司走进湖畔家园居民小区,开展了以“安全智能用电创新助我智慧生活”为主题的电力科普进社区宣传活动;自治区科协与宁夏医科大学科协邀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叶培建院士围绕“中国空间技术的进步”举办了“中国空间技术的进步”学术报告会;宁夏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在银川市兴庆区第十二中学举办了“健康大讲堂——走进宁夏中学校园”主题活动;宁夏药学会邀请国家新药研究和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陈凯先院士举办了“支援西部建设振兴宁夏医药健康产业专家报告会”;宁夏科协邀请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朱希铎在石嘴山市作了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报告。

  (五)编印系列科普手册34万册,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针对公民应知应会的科学素质知识,今年编写印刷《公民科学素质知识200问》5万册;针对重点人群必备基础科学知识和应掌握的基本科学素质知识,编写《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知识手册》、《农民科学素质知识手册》、《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知识手册》、《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知识手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知识手册》等5本学习手册,各印刷5万册共25万册;针对中小学生应掌握的反邪教知识,让他们健康成长,编写印刷《小无邪反邪记》4万册,共34万册,完成计划的170%。系列科普手册已免费发放到各市、县(市、区)、各行业和各类人群。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自治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自治区科协成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抓工作落实,具体由刘平和主席总负责,陈国顺副主席分管负责,科普部牵头落实,机关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各市县区科协协助落实。并积极与财政厅、科技厅、教育厅、农牧厅、扶贫办(移民局)等部门联系,协调解决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问题,部署落实有关任务。自治区科协牵头制定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总体落实方案和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财政厅负责落实工作经费,科技厅、教育厅、农牧厅、扶贫办(移民局)等部门协助推动提升我区全民科学素质等各项政策、科技服务工作。

  (二)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按照“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总体落实方案和责任分工,3-5月份,自治区科协领导带领科普部负责人和有关同志,认真研究方案,深入全区市、县(区)进行了调研考察,认真制定方案,推动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这项为民办实事的有序开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分管领导、牵头落实单位、协助落实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细化目标任务,层层推进落实,确保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

  (三)落实经费,加强管理。2015年,自治区财政预算中设立“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专项经费。同时,自治区科协积极拓展科技服务资金来源,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服务民生提供财力支撑和保障。在实施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这一为民办实事中,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协调配合,切实把实事办实办好,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四)强化督办,务求实效。自治区科协始终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作为年度工作督查落实的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跟踪问效,强力推进,适时督查和检查项目落实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确保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民生计划项目取得良好的实效。

  采访联系人:赵文象   

  联系电话:5085099  13895392796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近日,记者从宁夏水利厅获悉,新华网
宁夏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出炉
  合理扩增空气自动监测站   实现天地一体新华网
宁夏首例海关信用修复案例办结
  “拿到手里的那一刻,新华网
宁夏5G网络普及率达23.8%
  近日,记者从宁夏通信管理局获悉,2021年宁夏完成5G投资9.新华网
宁夏减免企业所得税6.69亿元
  近日,记者从宁夏区税务局获悉,2021年,全区914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6.新华网
中卫市沙坡头区:环卫市场化让城市更美丽
  中卫市沙坡头区环卫工人工作量大不大?2009年新华网
宁夏空气质量改善“十四五”规划发布
  ■ 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新华网
灵武市:特色产业“种”出乡村致富路
  “要想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就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新华网
新集乡肉牛养殖“畜”势待发
  1月1日,恰逢彭阳县新集乡集日,暖阳下,新华网
银川市金凤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28.6亿元
  新华网银川1月1日电(记者 任玮)为进一步营造新华网
看过来!他们是首届“宁夏最美消防员”!
  新华网银川12月31日电(记者 刘海)由宁夏回新华网
宁夏博览局(贸促会)签发首批RCEP优惠原产地证书
  助力企业实现对外贸易开门红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正式对包括中国、日本、文莱等已提交核准书的10个缔约国生效。生效首日,宁夏博览局(贸促会)为宁夏嘉峰化工有限公司和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2家企业出口日本的货物,签发了RCEP项下首批次6份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84.新华网
宁夏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12月30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获悉,新华网
仿冒混淆、虚假宣传 宁夏市场监管厅公布一批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新华网银川12月31日电(记者 马丽娟)记者从宁夏市场监管厅了解到,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区组织开展的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中,立案查处违规促销、虚假宣传、仿冒混淆、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案件26起,罚没款319.新华网
宁夏持续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
  12月30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2022年宁夏将针对有劳动能力和培训就业愿望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各类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6万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5.新华网
专家为剪纸进校园建言献策
  新华网银川12月30日电(记者 艾福梅)近日,新华网
第五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收官 宁夏2个参赛项目摘获二三等奖
  以“激情创业创新 圆梦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涪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