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文化惠民工程点亮农民精神之光

13.10.2017  01:12

  10月11日上午,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香园村秦腔自乐班的成员们早早聚到新建成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院,他们拉的拉,弹的弹,唱的唱,高亢嘹亮的唱腔和欢快的器乐很快吸引了村里人前来观看。

香园村秦腔自乐班正在表演节目。

  “现在是农闲时节,到村文化服务中心看看秦腔自乐班演出还是挺过瘾的。现在我们农民过上了好日子,要的就是精神文化生活。”正在观看秦腔自乐班演出的红寺堡区大河乡香园村村民邵忠玉脸上写满了喜悦和满足。

  在红寺堡区,香园村有“民俗文化第一村”之称。村主任郭锐说,香园村大部分村民是从南部山区隆德县搬迁过来,隆德县本就是文化之乡,搬迁来的隆德人也将秦腔、秧歌、高台社火等民间艺术传承到了香园村。前些年刚搬来时,自然条件艰苦,村里想搞文化活动也没有地方,自从建起了村文化服务中心,打球、看书、上网样样都行,村民们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乌沙塘村村民正在打乒乓球。

  红寺堡区文化馆馆长马宏志说,香园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自治区文化扶贫工程项目之一,红寺堡区从一开始就高标准建设,工程设计汲取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精华,融入移民庭院风格和田园风光,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周围民居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和包容性,彰显了“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的移民文化主题。

香园村阅览室。

  当天下午,记者在红寺堡区大河乡乌沙塘村新建成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电子阅览室里看到,一排电脑一字排开,几位农民正在驻村第一书记马青富的指导下上网查阅韭菜病虫害防治知识。一旁的书架上,码放着一排排涉及文学、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和农业、林业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图书。

乌沙塘村村民正在电子阅览室里上网。

  “乌沙塘村有种植大棚韭菜的传统,目前全村有223棚设施韭菜,每棚韭菜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现在有了电子阅览室,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也可以在网上为韭菜找销路。” 马青富告诉记者。

乌沙塘村妇女正在跳舞健身。

  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区,下辖64个行政村,共安置宁南山区8县移民23万人。按照计划,红寺堡区纳入自治区文化扶贫工程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的只有25个村,但当地克服财政压力,整合各类资金2700多万元,按照“七个一”标准为全区64个行政村配套建起了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图书(电子)阅览室、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影视器材和一套体育健身设施,实现了项目村村全覆盖。项目自今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已然成为当地农民的精神文化乐园。(宁夏新闻网记者 杨洲 徐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