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期)宁夏与陕甘晋四省旱作农业协作成效突出

14.07.2017  11:44

  宁陕甘晋四省(区)同属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相同、气候条件相似、贫困人口集中、水资源十分短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旱作农业区。2009年以来通过建立四省(区)旱作农业协作工作机制,搭建了旱作农业展示交流平台,示范带动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全面发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是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进一步加快覆膜保墒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残膜回收利用技术的示范推广,现代旱作农业和节水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很大成效。促进了旱作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旱作区农业绿色持续发展,为提升旱作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促进了农民增收,助力了扶贫攻坚,意义重大深远。2016年四省区累计推广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技术3096.2万亩,推广高效节水技术865万亩,推广残膜回收技术2167.3万亩,旱作区粮食总产量1548.1万吨。其中:宁夏2016年中南部旱作区粮食平均单产203.3公斤,比2010年增加40公斤,增幅24.4 %;粮食总产147.8万吨,比2010年增加27.5万吨,增幅23.1%。宁夏和甘肃两省区结合旱作农业发展,加快玉米粮改饲步伐,调减籽粒玉米面积,扩大粮饲兼用、青贮饲用品种种植,为肉牛、肉羊等养殖业提供了稳定的饲草料来源,“种植玉米→秸秆养畜→发展沼气→沼液还田→促进种植”的循环农业模式在旱作区逐步形成,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构建。

  二、旱作节水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宁夏近年来积极探索滴灌水肥一体化、一次性施肥等旱作节水技术,2013-2016年旱作区累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92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24万亩,节水增产效果明显。特别是在残膜回收利用上,甘肃、宁夏等省区坚持 “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驱动,农户参与”原则,按照“三有、三无”和“三个双约束”(三有:有回收网点,有加工企业,有回收作业公司或合作组织;三无:田间、地头无裸露残膜,村庄、道路、林带无飘挂残膜,无随意焚烧、填埋二次污染;三个双约束:覆膜面积与用膜量、回收残膜面积与残膜收集量、残膜交售量与加工量三个指标相互适宜、相互印证、相互约束)要求,围绕“源头控制、残膜回收、残膜交售、残膜加工利用和残膜无害化处理”5个关健环节,经过连续多年的专项整治,农田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宁夏和甘肃两省区在生产中以强制使用厚度大于0.01mm的耐候地膜,为后期残膜回收、加工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山西省2016年示范推广渗水地膜谷子机械化穴播技术3.5万亩,取得显著成效,晋谷21号亩产量达468公斤,张杂3号亩产量达694公斤;山西省的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是现代农机与传统农艺结合的抗旱播种技术,采用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联合机,通过一次作业,同时完成灭茬、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达到节本增效、节水提墒、提高肥效,一播全苗、苗齐苗壮等效果,平均亩产319.5公斤,比旋耕平播田亩增产47公斤,增幅17.2%;陕西省在陕北地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推广粮饲、粮豆、玉米和马铃薯轮作技术,改变连作重茬,实现养分平衡利用,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在渭北地区,实施“一季休耕、一季雨养”的季节性休耕,发展正茬小麦,压缩复种夏玉米面积,推广宽幅条播、秸秆覆盖、深松镇压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涵养水分,提高土壤养分,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目的,2016年建立旱地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区1.05万亩,实现节水40%、节肥20%,增产10%以上目标;

  三是加快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推动旱作农业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16年,宁夏按照“政策引导、主体多元、资源互补、便民高效”原则,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机作业公司、农资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乡镇农技推广站,创建公益服务型、企业引领型、公益服务和企业引领相结合型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40个,其中:中南部旱作区从事优质粮食产业社会化服务的7个、从事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的12个。在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技术指导、农资供应、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信息服务“六项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向土地托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服务领域拓展,实现了从生产领域向全产业链延伸、从常规服务向专业化服务转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要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

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成为我区粮食新的增长点
  我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区现有耕地面积1200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73%,其中:旱作耕地面积940万亩,占旱作区总耕地面积的78%。建国以来66年间,干旱年数达53年,干旱发生频率高达80%,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我区农技推广部门根据中南部山区各地自然降雨等资源条件,经过多年系统试验示范,集成创新出全膜双垄沟侧播、全膜覆土穴播、起垄覆膜覆土、滴灌水肥一体化、一次性施肥等旱作节水技术,建立了适应我区所有旱地作物的覆膜保墒栽培模式。2016年,中南部山区累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92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24万亩、秋春覆膜面积223万亩,其中: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20万亩。中南部山区粮食总产147.农业
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成为我区粮食新的增长点
  我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区现有耕地面积1200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73%,其中:旱作耕地面积940万亩,占旱作区总耕地面积的78%。建国以来66年间,干旱年数达53年,干旱发生频率高达80%,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我区农技推广部门根据中南部山区各地自然降雨等资源条件,经过多年系统试验示范,集成创新出全膜双垄沟侧播、全膜覆土穴播、起垄覆膜覆土、滴灌水肥一体化、一次性施肥等旱作节水技术,建立了适应我区所有旱地作物的覆膜保墒栽培模式。2016年,中南部山区累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92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24万亩、秋春覆膜面积223万亩,其中: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20万亩。中南部山区粮食总产147.农业厅
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成为我区粮食新的增长点
  我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区现有耕地面积1200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73%,其中:旱作耕地面积940万亩,占旱作区总耕地面积的78%。建国以来66年间,干旱年数达53年,干旱发生频率高达80%,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我区农技推广部门根据中南部山区各地自然降雨等资源条件,经过多年系统试验示范,集成创新出全膜双垄沟侧播、全膜覆土穴播、起垄覆膜覆土、滴灌水肥一体化、一次性施肥等旱作节水技术,建立了适应我区所有旱地作物的覆膜保墒栽培模式。2016年,中南部山区累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92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24万亩、秋春覆膜面积223万亩,其中: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20万亩。中南部山区粮食总产147.农业厅
覆膜保墒技术助宁夏山区粮食丰收
6年来山区对宁夏粮食总产贡献份额由35%提高到40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