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成为我区粮食新的增长点

17.08.2017  21:39

  我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区现有耕地面积1200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73%,其中:旱作耕地面积940万亩,占旱作区总耕地面积的78%。建国以来66年间,干旱年数达53年,干旱发生频率高达80%,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我区农技推广部门根据中南部山区各地自然降雨等资源条件,经过多年系统试验示范,集成创新出全膜双垄沟侧播、全膜覆土穴播、起垄覆膜覆土、滴灌水肥一体化、一次性施肥等旱作节水技术,建立了适应我区所有旱地作物的覆膜保墒栽培模式。2016年,中南部山区累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92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24万亩、秋春覆膜面积223万亩,其中: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20万亩。中南部山区粮食总产147.8万吨,比2010年增加27.5万吨,增幅23.1%,6年来,山区粮食产量对全区粮食总产的贡献份额由35%提高到40%,为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亩均增收206元,亩均增加纯收益134元,受益农户人均增收183.4元。

  从2008年开始,农业部累计安排资金3亿多元,重点扶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对中南部9县(区)的全覆盖。2016年推广覆膜保墒技术233万亩,财政地膜补贴标准为全膜覆盖每亩60元、半膜覆盖每亩45元,补贴资金占地膜投资的一半,总补贴资金1.02亿元。累计建成各级各类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100多个,切实发挥了技术集成、效果展示、现场培训、辐射带动和机制创新作用。

  覆膜保墒、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带动山区旱作农业由被动性种植向适应性种植转变,夏秋比例调幅加大,抗旱稳产性能好的冷凉菜、玉米、马铃薯、优质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2010年到2016年,山区夏秋粮面积比例由27∶73调整为20∶80,产量比例由18∶82调整为12∶88。结合旱作农业发展,加快玉米粮改饲步伐,调减籽粒玉米面积,扩大粮饲兼用、青贮饲用品种种植,为肉牛、肉羊等养殖业提供了稳定的饲草料来源。目前,“种植秋粮→秸秆养畜→发展沼气→沼液还田→促进种植”的循环农业模式在山区各地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构建。

  虽然我区旱作农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旱作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较低、农用残膜回收利用低等问题。今后应在加快构建旱地轮作休耕制度、大力改善农田基础条件、加大农膜回收力度等方面下功夫。建议农业部选派资深旱作节水农业专家,组成顾问组,指导协调北方省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联合攻关和创新性研究。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宁夏粮食种植达百亩以上经营主体2422家
  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土地流转进程加快,新华网
宁夏粮食种植百亩以上经营主体2422家
  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土地流转进程加快,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