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关注:加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

05.01.2020  22:4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银川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通过保护水域、植树造林、公园建设等措施,积极探索建设兼具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的城市。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参加政协会议的委员们提出不少有针对性的建议。 

   加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政协委员沈爱红建议,加强水质保护和生态修复,强化“河长制”监管力度,结合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水环境质量较差的河流和沟渠,实施截污导流、污水处理、再生利用、雨污分流等工程,降低入河污染负荷。加强管护和沟底清淤,采取水生植物和石墨烯光催化网等技术,提升水质,消除全市的“黑臭水体”。防止只注重湿地水域面积的扩大和景观效果的提升,而忽略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恢复,造成有水域而缺乏水生动植物的状况。要从工程水利转向生态水利,着力恢复河湖功能、修复河道天然形态、防控污染和有害生物,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 

  以现有河湖沟渠水系为基本格局,在科学规划和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水系连通、湖泊整治、湿地保护、节点提升,使河道水体活起来。选择关键水系网络“梗阻”段,进行疏浚和联通治理。以现有河湖沟渠水系为基本格局,在科学规划和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水系连通、湖泊整治、湿地保护、节点提升,使河道水体活起来。 

   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 

  政协委员崔悦慧说,她在调研中亲眼见证了银新干沟、第二排水沟由“臭的龙须沟”变“清的休闲区、景观带”的演变,如今,沟道内早已褪去黑色,换上了绿衣,而沿线建设的小微公园也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散步、休闲、锻炼,排水沟的治理改造,为市民营造了一个亲水、爱水、近水的良好环境,提升了银川城市品位,作为一名银川人,由衷地感到欣慰。 

  崔悦慧建议,要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科学谋划城市排水功能,打通城市排水“肠梗阻”。要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把产业准入关,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从源头上强化污染防治,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要积极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做法,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和科技支撑作用,科学设计、综合施策,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水污染治理项目,以项目化的手段推进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对每一条沟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整体施策、精准落实。同时,广泛运用科技创新机制,统筹运用无人机、摄像头等先进的“智慧城市+河长制”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实现巡河任务处置可联动,督查督办可追溯,巡查监管常态化,考核验收有依据,公众参与有渠道,数据共享全面化。 

   规划先行产业联动  

  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进生态产业化发展,但在推进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不够紧密、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民进银川市委会的政协委员们提出建议,应加强生态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编制银川市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促进我市发展生态经济或生态产业的指导性意,建立推动生态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统计核算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督查机制,形成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产业方面,民进银川市委会的政协委员们建议依托现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等各类园区,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 

  依托贺兰山酿酒葡萄、有机水稻、蔬菜种植、奶牛养殖等产业优势,优化种养殖结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交通”等产业。 

  同时,政协委员们还建议,应推进产业生态化改造,探索建立绿色制造产品生态设计的激励机制和推行模式,设立银川市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对有产业化前景的生态项目和服务于生态的产业化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记者  盛晓芳  王一平  鲍淑玲  肖梦琪  梁小雨 

宁夏银川:180万城乡居民喝上黄河水
  新华社银川12月29日电(记者 任玮)29日上新华网
【生态文明@湿地】宁夏银川阅海湿地公园造就“塞上西湖”
  宁夏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金凤区,银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