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一村一品一风景

19.04.2018  15:21

  从过去的单打独斗、重复性种植,到如今特色化发展,兴庆区所属的4个乡镇32个行政村,依托各自地理位置、土地资源等优势,各展所长、竞相发展出一批叫得响的产业品牌,一村一品一风景成为了兴庆区农业发展的新气象。

  传统种植唱主角 西红柿红了村民好日子

  “春秋两季,就连银川人也吃不上镇河村的西红柿。”这句话,形容兴庆区掌政镇镇河村种植西红柿的畅销程度,可一点都不夸大。

  每年从春天开始,镇河村上就聚集了大量的菜商,等待将成熟的西红柿装车运往西安、上海、杭州、安徽等地。

  “以前大家都种露地蔬菜,既辛苦还不见效益。”采访中,镇河村村支书曹忠林告诉记者,镇河村集约化种植西红柿已经有近8年时间。过去农户们单打独斗,你种西红柿,他种辣椒,既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也低。如今,通过不断加大设施温棚的推广力度,村民们家家户户都种植西红柿,同时也尝到了设施温棚种植的高效。

  “2017年我们村仅西红柿的产值就有27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8元。”曹忠林告诉记者,今年镇河村还要把西红柿种出更多“花样”,迷你番茄、无土栽培西红柿、蜜蜂授粉西红柿,还要把产自镇河村的西红柿,送上香港餐桌。

  经济作物来登场 小吊瓜结出“致富果

  就在镇河村温棚里挂满红色致富果的同时,在掌政镇五渡桥村蔬菜育苗中心温棚里,一株株绿色藤蔓上,则挂起了金灿灿的“黄金果”。

  “这是黄金宝小吊瓜,一株藤上就长这么一个果。”手捧着巴掌大小的金黄小吊瓜,宁夏旭日阳光生态果蔬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理关自刚告诉记者,别看瓜个头小,1公斤的市场价就在20元左右。

  从今年2月底开始定植,关自刚温棚里的小吊瓜,要赶在5月初的“黄金期”抢先上市。

  “一棚的产量在5000公斤左右,预计纯利润能有2万多元,目前大部分瓜已经被预定了。”说起为什么要种小吊瓜,关自刚告诉记者,过去自己曾种植青贮玉米,抛掉各项成本,忙活一年下来亩均收入只有300元,收入并不理想。随着兴庆区在五渡桥村推行“一村一品”产业,关自刚把目光投向了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上面,改种起了黄金宝小吊瓜,同时把流转土地的村民返聘到自家大棚里从事田间管理,这样通过特色种植、高品质管理、错峰上市,打响本村品牌。

  新奇特农产品亮相 多肉植物市场走俏

  在五渡桥村3队,吕明虎的多肉温棚里,则是另一番别样风景。只见,一排排育苗床上,各种造型新奇、可爱、艳丽的多肉多浆植物,摆满温床,组成了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多肉花园。

  2015年,在外出多方考察下,吕明虎流转了当地120亩土地,决定种植新奇特农产品——多肉多浆植物。“我们银川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合种植多肉植物,另外多肉植物现在在市场上特别受年轻人喜欢。”种植户吕明虎看来,传统种植千篇一律,而“一村一品”产业模式下,通过改变传统种植结构,也让和他一样的农户转变了种植思维。如今,他自己利用设施大棚种植的多肉多浆植物,通过线上线下两条腿销售,一年能收入20多万元。

  如今,五渡桥村的小吊瓜、洼路村的鲜切花,镇河村的西红柿等一批叫得响的品牌农作物,已经成了兴庆区“一村一品”产业的当家代言。而五渡桥村、镇河村、茂盛村、洼路村、新渠稍村也成为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一村一品”示范村。

  据悉,近年来兴庆区还依托自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设施农业、优质水稻、畜牧养殖业和适水产业等四项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每年拿出5000多万元,用于各个村社设施大棚硬件投入和沟渠路林网等配套设施,鼓励村民走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子,从而让每一个村子都有能够拿出手、叫得响的农产品,让乡亲们有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有力抓手。采访中,兴庆区农牧局高级农艺师宁玉英告诉记者,去年兴庆区还依托农业项目选拔48名农技人员,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了6名农民技术员,充实到基层第一线,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提升产业的优势。

  记者  孙楠

西红柿“红”了村民好日子
  2017年西红柿产值达2700万元,银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