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的“光合作用”

23.07.2021  09:21

  从荒漠到绿洲,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一场“光合作用”在黄河东岸持续进行,这里“生长”出全球单体最大的农光互补项目,耕读绿色产业篇章。

  7年前,宝丰集团对黄河东岸16万亩荒漠化土地进行生态治理,改良土壤,植树造林,该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5%。

  盛夏,置身宝丰农光一体化产业基地,一块光板,不但完成了光的能量转化,也成为枸杞的蓝色“屋顶”。“上方光伏发电、下方生态治理”,这种新型的“一地多用、农光互补”模式,在作物上方铺设光伏发电装置,既耕作绿色农业,又收获清洁能源,实现土地的复合收益。

  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光伏板通过合理遮光,为农作物、畜牧养殖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还可以有效减少蒸发,并抵御恶劣气候条件。此外,还能阻隔部分紫外线,有效减少病虫害,打造绿色生态农业。

  目前,基地已种植万亩有机枸杞、苜蓿等作物。每棵作物,都可视为田间的一个“数据”——推行现代农业种植标准化、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基地种植的枸杞已通过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并获得欧盟有机认证。

  在田间,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听到错落起伏的“嘎吱”响声——这是追光的声音。与传统光伏电站不同,这座全球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依托国际先进的光伏组件和智能追光技术,如向日葵一般,精密捕捉阳光。在华为智能化运维手段的支持下,应用带倾角平单轴自动跟踪技术,让每一串太阳能组件都能通过智能算法找到最佳角度,最大限度确保光板吸收每一缕阳光,发电量较传统光伏电站提高20%。

  基地为更多人提供了发展之“”。陈思康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负责宝丰光伏电站的日常运维。在基地里务工的群众,多为附近移民群众。“我和媳妇从西海固到了月牙湖,现在2个人都在这里打工,年收入能有八九万元。”在基地从事枸杞管护工作的杨柱生说。目前,基地每年用工约8万人次,每人可增加收入4万多元。

  一块光伏板,呼应天空与土地,释放荒漠之光;链接智能与科技,增色产业之光;输出能量与收益,点亮乡村之光。

  当前,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推进清洁能源等九大重点产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企业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建设“宝丰碳中和示范项目”,立足源头治理,通过光伏自备电厂生产绿电,用绿电生产多晶硅绿色材料,再以绿色材料生产拉晶切片及电池组件绿色设备,最终以绿色设备生产绿电,着力构建光伏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新格局,打造以绿色能源生产新材料低耗能、低成本、零碳排的全新“碳中和”工艺路线,实现光伏全产业链绿色、闭环、集群式发展,助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守护绿水青山,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毛雪皎)

宁夏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粒硅粉,数道工序,与千万同伴携手,新华网
宁夏同心县上能电气10GW逆变器项目正式投产
  新华网银川7月23日电(记者 杨植森)22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