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高新区以“三个一”牵动人才引进机制创新
2015年以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连高新区时提出的“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的要求,大连高新区重点从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区内人才已达16万余人,国家“千人计划”创业型专家9人,“万人计划”专家4人,辽宁省“十百千工程”、大连市“海创工程”等省市各类高端人才170余人。人才智力集聚度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2016年大连高新区获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软件、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一、把握一个“切入点”,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创新。
人才引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发展、薪酬标准、发展环境、平台渠道等多方面要素。要推动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必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近年来,大连高新区把政策创新作为切入点,通过政策创新“点”上的突破,牵动人才体制机制全局的突破。在政策创新过程中,既重视高端人才,即“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海创工程”专家的引进,也重视紧缺人才,即创业人才和软件等科技人才的引进,确立了以资金投入力度大、覆盖人群广、创新创业人才兼顾为特点的人才引进政策竞争优势。
出台《大连高新区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做活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创新十条”政策),对“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给予每年最高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新引进的中高端人才给予落户补贴,对“千人企业”净增员工给予4500元的人才引进补贴。实施“海创工程”政策,给予引进的“海创工程”的专家项目50~200万元创业专项资金以及办公场地、生活公寓等政策,入选海创工程项目专家已达58人。启动有利于软件企业聚才的“社保补贴”政策,市、区两级财政向97家软件企业发放2.36亿余元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极大地降低了软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实施《大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试行)》(“众创十二条”政策),针对众创空间在孵的初创企业,给予3000~5000元不等的人才引进补贴。
二、紧抓一个“着力点”,搭建人才引进对接平台。
企业招人才,人才寻企业,对接平台是关键。近年来,大连高新区围绕软件、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储能和集成电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发挥企业用人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人才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引才的积极性,不断开拓人才引进渠道,着力为企业引才搭建平台,人才积聚度有了显著提高。目前,高新区已经成为大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最集中的区域,埃森哲、IBM、东软、华信等超千人规模企业已达12家,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的积聚度位列全国高新区前列。东软、IBM未来2~3年内将发展成为万人以上规模企业,
开展2015、2016两届“海创周”活动,共组织市内外近800家企事业单位到场招聘优秀人才,累计提供招聘岗位7000多个,经过会前预对接、现场招聘、深度洽谈、岗位竞聘等形式,共有800余名海外留学人才与企事业单位达成用人意向,海创周――这一国家级引才平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施“高新区企业校园行”活动,每年组织两次企业招聘团走进市内高校招聘高校毕业生,两年累计举办招聘会20场,参会企业累计达到400余家,每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近6000人。组织“高新区2017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月活动”,借助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东北五校资源,依托高新区人力资源协会、连城人才机构,筹建东北五校联盟,组织东北地区校园巡回招聘会、大连2017届毕业生大型现场招聘会、东北高校毕业生线上招聘会等活动。此外,还组织企业赴西安等十所高校招聘高校毕业生,引导坐标数码等公司开展“动漫企业专场招聘会”等一系列招聘活动。
三、突出一个“关键点”,营造人才引进服务环境。
人才的引进除出台政策和搭建平台外,服务环境也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点。近年来,大连高新区紧紧围绕企业和产业人才实际需求,不断提升政府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充分借助市场力量,发挥协会中介组织作用,共同营造公共性服务到位、个性化服务细致、高端人才服务引领的人才引进服务环境。
启用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人才服务大厦,重点建设东北首家IT+和高端人力资源市场,打造具有高新区独到之处的、重点服务中高端人才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积聚服务平台,为企业招聘、人才交流、大学生就业提供一流市场服务。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帮助企业与院校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区内拥有博士后工作站14家,累计引进博士后50余名。成立高新区人力资源协会,确立了招聘、培训、拓展等部门,着力开展以促进人才招聘为主的业务,有效搭建了政企、校企、企业之间沟通平台。目前协会微信群已有344名企业的HR入会,已开展了人才引进政策座谈、人才引进论坛、人才市场建设调研等诸多活动。启动小崔高端人才服务工作室,围绕人才的落户、子女教育、政策申报等需求,先后为园区“千人计划”“海创工程”专家提供近十人次的专属服务。实施大有青春公社人才公寓项目,为新毕业大学生提供1800余套公寓住房,解决了3000余人的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