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右手公文左手诗文

29.10.2015  10:17

  “鱼虾同莲荷絮语,浪花携笑声飞旋。桥岛拱卧披彩虹,馆阁朦胧锁烟霞。犹喜十里长岸,掩一路荻风,皴两边楼苑;千顷湖面,撑半棹春色,染四周池潭。”这是金秋十月的塞上湖城,这是《银川绿博园赋》里描绘的美景。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绿化博览会”,银川绿博园华丽绽放,吸引游客36.7万人次,成为世界园林行业的聚焦点。这篇文辞优美、形象生动的《银川绿博园赋》也随之不胫而走。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篇赋文并非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而是自治区人大机关一名普通干部的业余之作。

  高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人称“人大机关一支笔”。业内同行都知道他撰写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研究论文的功底了得,却鲜有人知道他对文学爱得痴迷,不仅倾注了大量心血,还颇有建树。

  高宏喜爱写作,儿时的年味儿,平生第一次买的小说,生活里琐碎而美好的记忆,这些事都在他笔下化作一篇篇精致的短文,见诸于同城报刊杂志。2003年,高宏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散文诗集《月影无痕》。2006年,他写的长篇官场小说《雪殇》,成为唯一一部宁夏本土作家当年出版当年再版的作品。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诗歌集《月影无痕》、散文集《像夜菊那样绽放》、长篇小说《日子越来越像水》,累计创作200多万字。高宏还涉猎电视剧创作。2007年国庆期间,首部由宁夏地方台自主编剧导演的20集电视剧《四十二天》在宁夏影视和银川文艺频道先后播出,该剧撰稿就出自高宏之手。此后,阅海商务区专程邀请高宏为其巨屏宣传片撰写解说词。

  高宏的名字真正被大家知晓却是他的碑赋。高宏戏言,在宁夏他是碑赋作品最多的作者。他甚至调侃地说,看见石头就会有创作的冲动。

  “立足阅海弯,面向波斯湾,顺势而为,科学论证,超前谋划,于览山脚下,规划阅海商务区,筑中阿博览展会,搭国际交流平台,建金融商贸中心。云蒸霞蔚,俊采星驰,助银川如虎添翼。”这是高宏为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展示馆所作的序,文章开篇就高屋建瓴地点明了银川市打造阅海湾的主旨思想。

  “原始情愫,传千古而真切;纯朴刀法,留万代而铿锵。时代更迭,依旧山溪脉脉;风雨侵蚀,更显铁石苍苍。入石三分而不朽,雕满奇山而名扬。先祖之灵性,后世之荣光。美哉,大地艺术,宇内遗存之名胜;壮哉,形象史诗,四海文明之宝藏。”在为银川国际岩画园作赋时,高宏特意展现“神奇宁夏”从历史中来到风景中去的特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朔地发祥,源起水洞一沟,祚承千载,繁衍生息。”“汉时兴盛,经济繁华。丝绸之路,彰扬中华。起点长安,纵贯西亚。古道驿站,有我宁夏。传播友谊,交流文化。”在《文明大峡谷赋》中,高宏韵味十足地以立体视角向人们集中扫描了宁夏历史,更将宁夏在丝绸之路的地位凸显出来。

  谈及读书、写作,高宏的眼睛总冒着亮光。“你可能无法相信,我现在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都要大声朗读《论语》或者《大学》、《中庸》中的章句,时间充裕多读一点,时间紧张就少读一点,很多章节我都能背诵下来。最近我和一位朋友相约重读《红楼梦》,这是我第15次读《红楼梦》。”高宏说,看到周围的人受他的影响爱上读书,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

  在党政机关工作,大部分人都以职位晋升为生活目标,高宏却醉心于读书和“爬格子”。他甚至低调到作品出版一年后,单位同事都没人知道。直到有人在书店看到署名“高宏”的小说赫然排在宁夏本土作家推荐书目上,回来问他时,他才不好意思地说:“写着玩呢”。

  在自治区人大机关工作了17个年头,高宏一边兢兢业业工作,一边默默无闻地写作。他说,是脚下这片热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几年来,宁夏发展得很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外地来的客人,无不用惊叹的口气赞美宁夏。这片生我养我热土,让我内心总有一股冲动,想要为它做点什么。所以,我以诗歌的名义,深爱着我的家乡。”(记者 尚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