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扬帆开启创业新征程

19.01.2016  11:13

  【核心提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神州大地上涌动的热潮。银川围绕打造西北一流创业环境的目标,从改善政务环境、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培训等方面,不断推进创业工作发展。银川市两会期间,本报《面对面话民生》栏目邀请到市人大代表马凤花和市政协委员刘成敏两位嘉宾,与记者共同讨论当前“创新创业黄金时代”,银川如何进一步优化软硬实力,做梦想的护航者。

   创业激活市场创新需要平台

  记者:银川创新创业带来什么变化?马凤花代表: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社区的人大代表,我明显地感觉到随着银川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创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大小市场越来越有活力。正如所说“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是关系到社会进步、民生幸福的大问题。

  刘成敏委员: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创业的条件和素质,但是创新则是每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在宁夏大学有许多研制无人机、参与文化创意的学生,政府和学校首先要为他们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近年来,我市一直打造人才高地,许多高科技人才手中有非常好的技术和项目,这就需要政府为其搭建平台,扶持本土的创新企业、创新项目发展。

   完善创业要素破解资金瓶颈

  记者:如何优化银川创业环境?

  马凤花代表:我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能单单只是一句口号,也不能仅仅是一阵风,而是要尽可能地给予政策、贷款、场地等方面的帮扶和支持。比如政策扶持方面要增强,办事程序要进一步简化,同时贷款门槛要降低。做到能提升的提升、能放宽的放宽,这样才能在更广的范围内激发更多人的创新创业智慧和活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创业水平及层次,打造更优创业环境。

  刘成敏委员: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最大的难题是融资问题。中小微企业既缺乏抵押物,业绩量也比较小,即便勉强获得了银行贷款,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对此,我认为政府可以成立中小微企业扶持基金,专门对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同时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记者  孙楠  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