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不只是“点到为止”的告知
近日发现,跟朋友说起天气,除了温度,空气质量指数也成了必提项,大家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据报道,进入采暖期后,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大,直接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容易发生重污染天气。自治区环保厅与宁夏气象局将联合开展今冬明春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工作(本报12月18日报道)。
所谓预警,是在灾害或灾难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之前,根据以往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人员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对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对于公众来说,最直接效果就是,更清楚了空气状况,出不出门、出门做什么防护以降低对身体损害等,都有了选择和防备。其实,如果空气质量很差,公众是能感知到、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知的,但是,政府提前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就是在及时回应公众的疑惑和关切,作为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一环,预报预警是必须的。
当然,要达到预警效果,发布信息得保证权威、及时,渠道也得通畅,否则预警再清晰,也难免沦为无用的形式。这不只是技术问题,整个做起来,环保监测部门和气象部门需要建立起协商机制,包括监测技术把关、专家意见、部门审批等等,信息面向社会怎么发布,预报预警如何与政府决策对接,这些都规范、完善了才好。
诚然,我们不能太过高估启动预报预警的作用,毕竟不可能一预警、一关注,空气污染自动就消失了。但预报预警的启动发布,是一种信息公开,是有关部门对问题的直接关注,更重要的,它是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可以说,预报预警真的不是“点到为止”的提醒而已,它要求随之而来、行之有效的措施。
众所周知,治理空气污染,可不像一阵风吹走那样简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治本,就是一场不可松懈的持久战,靠的是上上下下齐心协力,需要的是久久为功。说到底,最为关键的还得看有没有科学的发展观。近日,自治区对地级市领导干部考核,强化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防止以GDP论英雄。这对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一种明确的导向,也是压力、鞭策和考验。经济增长是数字,上马项目是成绩。环境保护的如何同样要“亮”出来,不遮遮掩掩,不自欺欺人,做得好是成绩,做得不好也难过关。让人们能呼吸到更健康、更新鲜的空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看得见的政绩,是建设美丽宁夏的有力诠释。当然,转变实属不易,尤其是作为后发省份,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刚性需求和压力。但是,这些不能成为拖延的托词。“十二五”即将进入最后一年,能否如期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如何交上一份合格答卷,需要我们时时刻刻自我预警。
启动预报预警不是“点到为止”的告知,更应当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杨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