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淑玲:10万余次无差错操作背后的“锱铢必较”
一身蓝色工作装,一顶深色的棉帽,靳淑玲在人群中略显突兀,女人所追求的时尚似乎离她很远。
靳淑玲是宁夏电力检修公司黄河运维站副站长。12月12日,记者见到靳淑玲时,她刚从中宁的变电站回到银川。连日来的超负荷运转,使她看起来疲惫不已。
从事变电运行工作二十多年来,靳淑玲兢兢业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了工程验收中“锱铢必较”的工作习惯,造就了连续101865次操作无差错的记录。她多次被宁夏电力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班组长”等,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个荣誉称号。
(一)
在与设备和机器打交道的二十多年中,给靳淑玲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工程是黄河750千伏变电站。这是国内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变电站,全部设备都是国内首台、首套,建设运行中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2008年,靳淑玲被抽调到该站。当时,站上超过一半的运行人员都是新人,其中多数是刚招进来的大学生。
“一般情况下,这个岗位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熟练的岗位技能水平。”靳淑玲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尽快掌握设备的新技术,她每天查阅大量的图纸,多次请教保护及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有时候需要四、五张图纸拼合在一起才能看清完整的线路,我就把图纸拼起来铺在家里一米八的床上,逐个连接每个回路。”靳淑玲说,她带领同事绘制了常用二次图纸67张,并装订成图册,人手一份,随时随地学习交流。
从2008年至今,靳淑玲负责的黄河750千伏变电站已经进行了新建验收投运和前后共六期扩建。对待技术上的问题,靳淑玲从来都是“锱铢必较”。那时候,整个站上都传一句话,“750千伏变电站无小事”。
“一点点的偏差和失误就会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或设备的损毁。”靳淑玲说,在操作时,和带电设备保持的距离稍微出现偏差,就会发生人员伤亡。另外,每台变压器的价格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因为技术失误导致财产损坏是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
七年来,靳淑玲和她的同事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验收、投运任务。黄河750千伏变电站也由最初的开关站升级为连接西北电网的枢纽变电站,每年送出负荷约180亿千瓦时。
(二)
“传帮带”在变电运行系统中是提升运行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的重要方式。靳淑玲说,她最初上岗的时候,除了自身刻苦钻研学习之外,老师傅的经验传授是她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每年分配来的十多名新同事,她都会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
多年来,靳淑玲将黄河750千伏变电站验收投运过程中学习到的新知识和自己多年的运行经验相结合,编写成培训教材,对站内人员进行培训。她带过的学徒中,不少已是技术骨干。“在技能培训方面,我算是‘总教练’了。”
宁夏检修公司有一个“靳淑玲创新工作室”。如今,这个工作室每年都有不少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成果。靳淑玲也和同事们一起创新思路,结合生产现场实际,完成了“带有声音报警的安全遮拦”等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
变电站一般都建在荒芜偏远的地方,在这儿工作的人十多天才能回家一次,这样的工作条件对于需要照顾家庭的女性来说,能坚持数年不调动岗位的寥寥无几,靳淑玲便是其中一个。
“刚到这个站上的时候,住的是彩板房,常常一抖被子就是一层沙子。”靳淑玲说,跟机器和设备待得久了,人也变得比较沉闷,没有灵气,就连跟孩子的相处也生疏了不少,但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过调动岗位,“不管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有付出才能有回报。”(记者 张文攀)
来源: 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