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变“面对面” “送上门”变“找上门”
“出发!”项目建设在银川两会的余温还没退去时,已经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
俯瞰塞北大地,处处洋溢着新时代迸发出的生机,在银川丝路经济园时时悸动着新年的新气象。银川市规划管理局深入项目一线、走进“两园三区”,将规划服务送到了建设现场。1月16日,现场办公的第一站来到了银川丝路经济园。
规划服务送进一线
“‘两园三区’的建设,是我们规划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位于阅海东岸的银川丝路经济园,建设任重道远!希望我们能紧密对接,建设上有什么问题,规划上还有什么困惑,我们共同努力,实实在在地为项目推进解决问题。”银川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沈爱红在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现场办公时,对即将动工的园区提出了高标准规划。
“环阅海的湿地,要守住生态红线,离水岸线要达到100米。”
“项目建设方面,规划、建管实行一对一服务,建立紧密顺畅的服务关系。”
……
守住城市天际线,让银川人看得见贺兰山、望得见黄河水,城市建设者从规划之初就严守底线,将高端规划的理念送到了项目一线。
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办理,规划服务走出家门,由“背靠背”变“面对面”,由“送上门”变“找上门”,政府职能转变在建设项目现场释放着温度。
“水系、园林绿化、道路等方面,我们请的都是高水平的设计院,会严格按照规划标准执行……”银川丝路经济园建设服务办公室负责人在体验到市规划管理局的“上门服务”后,不住感慨。
2017年,银川丝路经济园已经完成了1.5万立方米的水系开挖任务。2018年,银川丝路经济园将完成水系连通、园林绿化景观、市政道路等所有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园区水系开挖工程即将复工,一批水系建设工人将走入园区,吹响2018年的建设号角。2018年,银川丝路经济园将在这里留下非公经济锐意创新的声音,总部经济、金融贸易、现代服务、智慧产业在内的产业力量将成为银川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
对接建设进度精准服务
在银川丝路经济园建设现场,白雪还没有融尽。市规划管理局各科室负责人与银川丝路经济园就具体建设情况做了精准对接。
银川丝路经济园建设服务办公室规划建设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川丝路经济园借阅海湾经济区构筑了生态优先、绿色产业的空间规划体系,未来将重点引进国际企业总部、非公经济企业总部及国内国际金融机构,为银川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掌握了园区建设的一手资料,我们就可以更加合理地编制规划,更好地完成审批,这种顺畅紧密的规划管理服务会形成常态化,服务‘两园三区’建设的同时,辐射到各个辖区,推动整个银川的经济发展。”市规划管理局规划科负责人陈睿早在2017年6月,就参与了《银川丝路经济园(非公经济聚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这期间,陈睿连同“两园三区”的各方专家,一同为规划内容把脉,推进规划编制不断完善。
站在银川丝路经济园,西邻览山、中国花卉博览园、阅海湖,正在进行报批推进的基础设施,正在设计的创新大厦,还有正在接洽的落地企业,处处彰显着城市发展的生机。银川丝路经济园(非公经济聚集区)由国内顶尖的设计院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编制,从规划之初就彰显着“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理念。
“两园三区”专家服务团助力城市建设
近期,银川市规划管理局还将分别赴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滨河新区、银川综合保税区进行现场办公,通过“一对一”式跟踪服务,推出“两园三区”常态化上门服务,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持续发力。
记者了解到,市规划管理局已牵头成立了“两园三区”专家服务团。专家服务团由银川在规划、建筑、园林、市政等方面的专家和市规划管理局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专家服务团中不少成员都是曾经参与过银川市重点项目的建设者,还有不少曾为城市发展提供专业指导的行业研究人员。目前,专家服务团已多次为“两园三区”产业布局、交通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开展了上门服务、现场办公。
记者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