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人线上将中宁蒿子面卖到全国

27.03.2020  15:36

  虽然受疫情影响,只能宅在家中,但对于中宁县的于振玲来说,宅在家并不等于闲着:和面、擀面、打包、邮寄……通过线上,于振玲将宁夏的蒿子面卖到了全国各地。

  于振玲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捧蒿子粉,通过和、揉、饧、擀、晾、叠、切、放八道工序,在她的巧手中就变成了一根根细如丝线的面条,再配上一勺色泽诱人、肉香浓郁的汤汁便成了中宁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1米多宽的面张子,母亲就那么随意一折,手起刀落,掌间就切出一根根细如丝线的面条。”从小看着母亲做蒿子面的于振玲,经过细心的琢磨和实操,自己也逐渐掌握了制作蒿子面的“武功秘籍”。

  由于高中毕业后当了工人,虽然身怀“绝技”,可制作蒿子面对于振玲只是用来帮助街坊邻居操办红白喜事时招待宾客的事,没有作为生存的技艺。

  2001年,于振玲下岗了。一时间不知何去何从的她,在丈夫的鼓励下,从制作最拿手的蒿子面入手,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

  创业初,由于资金有限,于振玲只好摆起路边摊,筋道的面条,浓香的汤料,没多久便吸引了第一批“粉丝”,生意越来越红火。拿着创业的“第一桶金”,于振玲在中宁县城开了一家面馆。

  由于于振玲的蒿子面是纯手工制作,原料地道讲究、掺配合理,汤汁料足味美。通过口口相传,很多人慕名到她的小饭馆来吃面,临走的时候会带一些生面条回去。

  2007年,于振玲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宁蒿子面代表性传承人。自此,她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将中宁蒿子面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打理饭馆生意的同时,她还开展了手工蒿子面制作培训,带动更多人就业。从2011年至今,已培训来自北京、天津、河南、重庆、河北及宁夏区内学员100多人。

  近几年来,随着“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电商的兴起,于振玲从中看到了商机,逐步试水线上销售平台。

  “以前我们店里的生面条都是中宁本地或周边的顾客购买,随着宁夏旅游业的兴起,很多外地的游客在品尝了蒿子面之后,都会加我的微信,然后通过邮寄的方式,销售给他们。”于振玲说。尤其疫情发生后,她更体会到了线上销售的优势,在微信的基础上,又开通了“抖音”账号,不定时地上传手工制作蒿子面的全过程,粉丝量也在逐步增加,“目前,我们的蒿子面,线上销售额已经占到总销售额的50%。

  于振玲告诉记者,2月28日以来,她的蒿子生面条全部都是通过线上销售出去的,每天的销售量都在几十箱,除宁夏境内,还销往深圳、黑龙江、陕西、甘肃等地。(记者 张瑛)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