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非常6+1”的经济长城

13.01.2016  11:45

  随着宁夏现代纺织产业示范园百万平方米高规格、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中国首条全流程智能数字化自动纺纱生产线在纺织园2号车间正式投产运营,创造了“银川速度”,也缔造了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典范。

  随后,在纺织园1、3、5车间的安装现场,一台台从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引进的一流全流程自动化设备全部汇集在这里……通过“大干100天”等活动开展,截至2015年年底,纺织园各生产厂共100万锭棉纺生产线全面投产,目前宁夏如意科技时尚产业有限公司“6+1”工程全面投产。而这其中,在一个锻造百名乃至千名复合型人才的熔炉中,一支支穿着工装的队伍,充分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苦干精神,与时间赛跑,向效能挑战,负重拼搏,夜以继日地用勤劳的双手构筑着“非常6+1”的经济长城……

  【故事一】

  “不停歇的斗士”啃下硬骨头

  2015年11月29日早8点,在如意公司三分公司的晨会上,领导下达了在保证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在一周内安装16台络筒机并开启其中5台的艰巨任务。会议结束后,三分公司党支部书记郭大海立刻从各个工段抽调出6名技术骨干,6名技术骨干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下班以后通宵加班安装络筒机。

  来到安装现场,6名技术骨干有的趴在水泥地上,有的跪在机器前面,有的整个人都躺在机器下面拧螺丝,一干就是整整30个小时,如同“不停歇的斗士”。他们起来后连路都不会走,手也抬不起来了,但是没有人叫苦,更没有人当逃兵。   

  大半晚上,郭大海自己掏腰包买了面包、火腿肠、牛奶等夜宵送到了安装现场,与大家同吃同战斗。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16台络筒机一周之内全部安装完毕并顺利开启了5台。

  【故事二】

  关企合作分秒必争挽回3万元损失

  2015年12月21日,如意公司单证部职员杨雨敏不到8点便来到银川海关报关大厅。等到上班时间,小杨便联系海关现场业务处关员,查询公司16台自动络筒机出区通关状态。经查询得知,这两批业务已提交青岛审单中心,转入人工审核。因推行区域通关一体化政策,九地十关所有业务数据均需由青岛审单中心审核通过,业务量巨大,造成严重的排队现象。

  由于该公司已租用8辆平板车用于当日拉货,如果当天不能提取到设备,公司安排的8辆平板车在将会产生压车费。在这种情况下,杨雨敏找到现场业务处科长刘伟,了解情况后刘伟立即联系了青岛审单中心审单四科,向对方详细说明了情况并对接业务。同时,海关现场业务处所有关员都因这项进口业务在大厅等候。经过对接,17时05分,青岛审单中心审核通过;17时10分,东方支付系统已经刷新出来两票业务税单,杨雨敏立即联系出纳尝试支付;17时15分,刘伟看到税费支付成功后开始审单;17时30分,海关打印税票盖放行章。此时,出区核放单还未绑卡,卡口关员已下班。于是,银川海关又协调联系卡口关员折返回来帮公司绑卡,19时,第一批设备成功刷卡出区。

  通过银川海关工作人员和如意公司员工的不懈努力,最终保证了设备提前2天进厂安装,为公司挽回了近3万元的经济损失。

  【故事三】

  月产量破千吨创造“如意速度

  百日会战期间,纺织园2号车间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由支部委员杜应战带队,成立产量攻关小组。如意公司执行总裁为解决资金问题,奔走在济宁、银川、济南、北京之间,多次重感冒都不停歇,吊完针后拔掉针头就直奔机场。

  通过技术改进,多次试验,在他们的努力下,2号车间2015年11月份产量超过1005吨,创造了产量超千吨的纪录,也创造了纺织园的“如意速度”。正是在大家的同心努力下,企业100万锭棉纺生产线全面投产。   

  记者  姬恒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