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移民村妇女用小银针“绣”出新生活

08.07.2015  11:02

从炕头经济走向文化产业

——青铜峡市移民村妇女小银针“”出新生活

    七月,黄河两岸绿意盎然。虽然正是农忙时节,但走进青铜峡市邵刚镇同富村的农家小院,记者见到的却是许多“不务农事”的农家妇女。大家围坐在树荫下,边聊天边忙着飞针走线,一根根彩色丝线在她们的手中变成了十字绣、钻石画上一个个精美的图案。

    同富村,这个距离镇政府18公里的生态移民村,居民全部来自同心县大山深处,以前妇女们主要在家做饭带孩子。如今,在青铜峡市妇联和刺绣带头人李秋梅的支持带动下,因为“美丽产业”——刺绣和编织的发展而不再成为沉寂的乡村,村上的妇女们正在用一针一线逐步铺开文化产业的发展蓝图,让零散的刺绣工艺产业化发展。

    马彻尔家的院子干净整洁,宁静而秀美的钻石画、活灵活现的动物编织、惟妙惟肖的十字绣……一幅幅逼真的艺术作品摆在自己家中,前来讨教针法的妇女和观看的顾客络绎不绝。

    “以前我从来没想到串珠子、做刺绣还能挣钱,自从李秋梅刺绣公司建立后搞培训,我们便在公司领材料,拿回家做,每个月在家里还能挣个几百元,可以贴补家用。”今年38岁的冶自梅是一位单亲母亲,5个孩子全部上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她告诉记者,如今她已经掌握了贴钻石画、手工串珠等技艺,然后传授给4个女儿,让她们也在学习之余搞编织和刺绣,挣零花钱,减轻家庭负担。村民马英梅说:“我们可以把材料带回家,自由安排时间进行刺绣和编织,不但不会耽误看孩子,而且我们只管加工,不用考虑产品的销路问题。

    在青铜峡市小坝新民街一间上下两层商贸楼,上面写着“绣香阁”,是李秋梅的青峡绣女工艺品编织有限责任公司的展示间,墙上挂满了“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等牌匾。在宽敞明亮的加工间里,工人们或飞针走线,或巧手裁剪,或精雕细琢……她们个个技艺娴熟,件件作品精巧别致、独具匠心,让人赞叹不已。

    “我曾经是一名下岗女工,能深切体会到没有一技之长在家带孩子的妇女苦闷心情。”今年42岁的李秋梅告诉记者,她最先从摆地摊卖十字绣干起,到如今成立公司,注册“青峡绣女”商标,已经在刺绣编织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移民村的妇女大多好几个孩子,因为要带娃娃走不出家门打工挣钱,我想通过我的公司帮助这些姐妹们就业挣钱,在家中有地位有尊严。”李秋梅说,从去年开始,在青铜峡市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她到移民村免费招募学员进行培训,目前已经在3个移民村开了2期培训班,培训妇女近百人。她还带出了一批刺绣带头人,多难的工艺、多大的单子、多急的活都能做,手编毛衣、围巾、帽子,纯手工钩织、绣花、串珠样样行。

    “让移民村的妇女们做这些‘美丽产业’对于她们每天的心情也好,因为每天都接触的是美好的东西。”青铜峡市妇联主席李艳说,由于刺绣和手工编织不需要专门的工厂,没有过多的投资,易学易懂,利用闲暇时间制作,足不出户就能赚钱,从事刺绣和编织产业已成为移民村妇女致富的一条路子。青铜峡市妇联将进一步支持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工作,让刺绣和编织成为移民村妇女就业脱贫的重要抓手。(记者 李志廷)

    

    来源: 宁夏日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