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件雕塑作品将“安家”中阿友谊雕塑园
厂房内如火如荼的创作场面
切割机、烧焊机声音嘈杂,拉着泥土的推车在厂房里来回穿梭……9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夏区创业园内,原本冷清的两间厂房此时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21位来自阿拉伯国家的艺术家们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正在为中阿友谊雕塑园内展示的作品发挥着自己的奇思妙想。选材质、量尺寸、做模具……有的蹲在地上捏泥塑、有的在用砂纸仔细打磨作品、还有的则在切割材料……
艺术家正在创作
黎巴嫩的Naim Doymit是本次来银艺术家中最年长的一位,同时也是黎巴嫩国内雕塑界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主要表达出世界人民友好相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信任。“预计会完成2到3个作品。”他说自己很喜欢银川这座城市,宽阔的马路、整齐的街道、优美的环境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他表示,回国后,他会告诉朋友银川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有机会还将再来银川。
来自黎巴嫩的雕塑家Naim Doymit正在用砂纸打磨作品
来自巴勒斯坦的雕塑家Ahmed M.M.Kanan也正忙碌着,他的作品已经有了大概的模样。底座是个正方体,边长约50公分,依稀可以看出是由4张女性的面孔组成,在众多的作品中是个“大家伙”。他告诉记者,雕塑的上半部分是各色各样的村庄,借此表达不同文化的内涵,作品放大后预计高达到6米,底座边长也在2米。记者了解到,他的作品主要以阿拉伯国家民俗、民风以及重要历史人物、重要人文事件、著名学者代表为主要创作原型,结合雕塑创作手法,以真实或抽象形式及理念进行创作,着力弘扬民族团结、和睦共处与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
Atef Abdelgaui是突尼斯美术学院的硕士,他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其作品是两个阿拉伯字母的结合体,互相交融,好像两只手有力地缠绕在一起,不抛弃、不放弃!这幅作品表达的主题是北非国家文化、政治、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与交流。他告诉记者:“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中国,这次能亲自来中国,接触回乡文化,对于我以后的创作会有很大帮助。”
创作者正在烧焊材料
“中阿友谊雕塑园占地约300亩,将纳入银川绿博园总体规划,预计下届中阿博览会举办之时就是开园之日。”银川市文广局调研员冒学礼介绍说:“我们每年从阿拉伯国家邀请15名著名雕塑艺术家在银川创作1-2件雕塑作品泥稿,并制定好放大制作的方案。”冒学礼说,3年后将完成80件雕塑作品,再选取国内艺术家的20件作品,共计100件雕塑作品都将入驻中阿友谊雕塑园。此外,市文广局还邀请了区内外著名雕塑艺术家若干名共同参与创作,形成更多作品,力求将中阿友谊雕塑园建成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雕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