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特教学校侧记

21.01.2015  01:01

特殊”儿童“变形记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言,生活在没有色彩和无声世界里,经过一群“护花使者”以爱心、耐心、细心和坚忍,日复一日,陪伴在这些特殊的孩子身旁,教他们吃饭穿衣,训练他们的自理能力,引导他们说话表达,指导他们学会与人沟通,慢慢适应社会……

固原第一家以智力培养为重点的特殊教育康复学校在隆德建成投入使用后,为当地智障、脑瘫、自闭症以及肢体残疾的孩子带来了希望。在爱心的呵护下,经过半年多系统科学训练,这些从没有走出过家门的孩子,这些无法与人沟通的孩子,有的第一次开口说话,有的手指第一次有了触感……1月16日,在隆德县特殊教育康复学校,县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了这些内心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孩子是如何“变形”的。

——17岁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开始走路写字

姣姣今年17岁,刚出生因为感冒发热引起小脑瘫,17年来不会走路,不会写字,说话也不流利。2014年被家长朱女士送到隆德县特殊教育康复学校,经过老师不停地鼓励、锻炼、按摩,现在,大人搀扶着能够行走,

17年了,没有走过路,一直在轮椅上生活,现在终于有所恢复,还会写字了。”朱女士激动地哽咽说。

——15岁了,他第一次开口叫爸爸

爸爸。”当患有自闭症的15岁孩子小飞,第一次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25岁的老师顾娜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并迫不及待地将这一喜讯告知其他老师和小飞的家长。

小飞是特教学校老师在隆德县沙塘镇摸底时,带到学校进行智力培训的。当时,老师提出带小飞来特教学校学习,小飞的父亲不同意,他认为孩子是健康的,如果送到特教学校,就成了残疾人。经过老师耐心劝说,小飞的父亲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小飞前往特教学校接受培训。

小飞来到学校,不与人交流,经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在一个周五的下午,学生回家时,顾娜摸着小飞的头问:“今天谁接你啊?

爸爸接我。”小飞说。

父亲知道小飞会叫“爸爸”了,满足地笑了……

——用超常爱心和坚忍陪伴残疾孩子的“护花使者

转岗教师袁会省来这里之前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特教学校成立后,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只因他的小孩曾患有先天性疾病,后经过治疗得以康复。怀着对这份职业的崇高敬意和对孩子们的爱,袁老师和同事们一起赴四川、兰州、北京等地特教学校学习,加上自己细细揣摩,逐渐由特教的门外汉成为学校里的顶梁柱。

我认为这些无辜的孩子,是天下最需要帮助的人,从普教到特殊学校,刚进校时对这个工作压力非常大,因为我们原来都在普校工作……我们虽然很苦,但内心却非常滋润,因为我们这份工作老有所得,苦有所值。”袁会省说。

48岁的孔进前老师在学生大便后,为学生换衣服,收拾清洗……

走出大学校园刚满两年的王彩霞老师是特教学校仅有的三名专业老师之一,她今天上的课是教会孩子们叠被子。面对这些患有唐氏综合症、自闭症、不同程度智障的孩子,王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一遍又一遍、一个环节又一个环节,细心、耐心、手把手教孩子叠被子,直到每个孩子都能将自己的床铺收拾干净、被子叠整齐。

啊,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记者采访时,今年毕业的大学生老师齐婧耐心教孩子唱《鲁冰花》。

地上的娃娃想妈妈……”让旁听的家长们热泪盈眶。

——希望将继续启航

隆德县特殊教育康复学校是当地政府实施的民生实事之一,是集义务教育、康复训练、智力培养为一体的学校。学校于2014年3月开始筹建,当年8月正式开学,专门招收智障、脑瘫以及自闭症患者,现有老师20名。隆德县特教学校负责人张金林介绍,目前在学校接受智力培训的孩子有46名,由于特教学校在当地是一个新事物,农村很多孩子和家长都不了解,对于将孩子送往特教学校接受培训比较排斥。因此,每一名到特教学校的孩子,都不容易。在特教学校,年龄最大的孩子23岁,年龄最小的孩子6岁,十七八岁的孩子最多。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没有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特教学校建成后,学校老师一个村一个村走访,将这些孩子接到学校进行康复培训。

学校分设盲部、聋哑部、培智部,除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外,还开设了语训、感统、康训、生活适应等康复训练课程和音乐、体育、绘画与手工等专业,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缺陷补偿,满足每个学生的教育需要。为减轻家长负担,学校还免费为学生提供一切生活、学习用品,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家庭般温暖。

有人称特教事业是“无花果”,但特教学校校长张金林却不这样认为。“我们要为每一个特殊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以文化教育为基础、艺术教育为亮点、康复教育为特色,以身心补偿、启聪培智、学会沟通、学会交流为办学目标,让每个残疾学生成为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张金林说。“学校的老师比较年轻,大多数都是特岗教师,也是女教师,没有结婚,但是到这个岗位上来,都付出了很多。这才刚刚开始,我们将用心培养孩子,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适应生活,成为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