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军眼中的尼泊尔救灾

08.05.2015  13:13
陶军眼中的尼泊尔救灾 - 宁夏新闻网
来源: www.nxnet.cn

中国红十字会医疗队为受伤灾民包扎伤口。(图片由陶军提供)   尼泊尔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遣由21人组成的先遣队前往地震灾区,这21人中有咱宁夏人。
   宁夏红会首次派员参与国际救援
  4月28日,地震发生后第三天,宁夏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陶军被紧急集结。次日凌晨2时,他到达广州,与中国红十字总会赈济救援队会合,于8时30分启程飞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这是宁夏红十字会首次派员参与国际救援,也是中国红十字(宁夏)赈济救援队自2013年成立以来第二次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7个多小时后,因加德满都机场无机位,飞机临时降落在孟加拉国达卡机场,加油、等消息。随后又经过12小时飞行,陶军一行到达加德满都机场。舱门打开,热浪扑面而来,机场里人很多,陶军一行遇到了加拿大、挪威、新加坡、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红十字会救援队。各类民间救援队也很多,他们还遇到4支中国民间救援队。一行人赶赴尼泊尔红十字会大本营进行对接。此时,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批救援帐篷已到加德满都,次日医疗救援队抵达。 
   驱车数百公里搭建安置点 
  此次救援,中国红十字会向尼泊尔红十字会援助了2000顶帐篷,用于受灾民众安置点建设。陶军等人负责协助灾区安置点建设工作,为尼泊尔红十字会提供技术支持。 
  5月1日14时30分,一行人来到受灾较重的莎库地区。路边一户人家房屋全部倒塌,一家16口挤在一个遮阳篷布下,急需帐篷用于临时居住。救援队员立刻协助当地红十字会带上帐篷赶去搭建。村民们见到中国红十字救援队队员搭建帐篷,连声道谢,告别时感动地大喊:“Chi⁃nese,Chinese!”几天后,中国红十字救援队所到之处,不少当地民众都会用中文“你好”表达问候,用“谢谢中国”表示感谢。期间,救援队队员根据尼泊尔红十字会的帐篷分配计划,驱车数百公里,深入灾区指导受灾民众搭建帐篷,并为尼泊尔红十字会培训了大批帐篷搭建志愿者,顺利完成2000顶帐篷的搭建工作。 
  从5月4日开始,救援队对已发放、搭建的帐篷进行检查回访。由于中国红十字会援建的帐篷舒适度优于防雨布,但数量有限,每顶帐篷内居住的群众都在20人左右,有的达30多人。 
   历尽艰辛设立医疗营地      灾区医疗资源缺乏,缺医少药的情况普遍存在,抓紧建立一所临时医疗点是救援队面临的最急迫的事。经过详细评估,中国红十字救援队与尼泊尔红十字会、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将中国红十字救援队医疗营地最终选择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离震中较近的达丁省萨兰达(Maga⁃gun),因为这里可有效辐射极重灾区。 
  救援队分三批次长途跋涉抵达萨兰达,第一批次负责前期营地规划建设,第二批次负责装备、设备运输,第三批次为医务人员。 
  萨兰达地处大山深处,交通状况极差,130公里的路程,运送装备的卡车耗时8个小时才到达。救援队在此展开规模为10顶帐篷的医疗营地建设工作,包括医疗单元、仓储单元、后勤单元等。       满怀爱心医治伤病患者 
  5月6日上午,医疗营地外,受灾病患拿着挂号单有序排队等候,人群中突然一阵喧闹,只见3个小伙抬着一位老人匆匆赶来。原来,这位老人在地震后从二楼跳下,双脚受伤无法走路,因缺少医疗资源,至今没有得到医治,听说中国红十字会派来了医生,家人才带他赶了两个小时山路来到这里。 
  陶军在中国红十字救援队设在达丁省萨兰达的医疗营地忙碌着。病人络绎不绝,骨科、儿科、妇科、呼吸科、感染科的医生们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陶军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帮助分检病人。 
  据了解,此次中国红十字救援队医疗救援配备了B超、心电图、血球分析仪等检测设备,携带了大量灾区急需药品,可满足灾区基本医疗需求。截至7日晚,中国红十字会共诊治伤病患者1550人次。 
  陶军在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称,在救援的7天7夜中,不时有余震发生。因为帐篷极度缺乏,安置点人口密集,饮水和卫生条件差,许多民众出现感冒、腹泻及皮肤感染等病症。本报记者 韩胜利 李瑞红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