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创新体制机制释放科研活力
陕西省科技厅通过破解制约人才流动、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催生培育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小巨人,成为支撑和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仅仅在陕西省西安市700余家科技企业小巨人中,有超过70%的企业都是由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并从初创的小微企业成长壮大而来的。据介绍,陕西省科技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院(所)企合作”模式,引导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求变,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和成果转化路径的创新实践,大大释放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同时积极鼓励高校院所出台本单位实施办法或细则,建立兼顾单位、团队、个人利益的激励机制。
西安光机所实施“拆除围墙、开放办所”和“参股不控股”模式,鼓励研究所有创业潜力的科研人员带着科研成果或许可转让、或创办企业,并积极吸引全社会优秀人才在光机所这个开放的“舞台”上创新创业。截至2015年底,已成功孵化培育企业80家,初步培育起激光装备制造、光子信息以及生物光子三个产业集群。
2015年年底,西北大学在生命科学学院开始探索“教授众筹”试点。参与实施众筹的人员为本院教授,在对成果进行专业评价后,一起投入资金来支持成果的研发、转化和产业化,并占有成果的收益和奖励,同时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通过这一模式,西北大学目前已经培育8个有转化前景的项目。
陕西省科技厅还鼓励各高校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资源融合、协同研发、成果共享。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很注重保护教师的研究成果,全资资助教师申请专利授权,并奖励转化转让。西安理工大学通过修订了《西安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对收益分配做了规定,让在专利转让过程中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工作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益体现。
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同组建新型研发平台,形成“战略研究-前沿基础研究-核心与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应用”链条,使其成为行业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成果转化中心,有助于大大提高西安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陕西产学研服务中心总经理杨卫刚说,科研成果转化“以前是以高校为主体,现在转而以企业为主,高校等科研机构根据企业需求去搞研究,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企业需求,高校的科研成果也更具实践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