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镇从“干沙滩”变“金沙滩”
海国宝和记者团成员
聊起现在的幸福生活。
7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央媒体采访团第一组来到闽宁镇。走近村民海国宝的家,记者看到,院子干净整洁,花池里鲜花盛开,引人注目的是院里还停放了一辆私家车。走进客厅,摆设井井有条,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墙上的那张有总书记的大照片,原来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来到闽宁镇,并到海国宝家中看望,还在他家的客厅里,和村民代表聊起了心里话。时隔两年了,海国宝仍难掩激动的心情。他说:“我们现在享受到这么大的幸福,搬到这里,总书记和总理都来看过我们,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们的心情。真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说起2012年从固原原州区开城镇搬迁到闽宁镇原隆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变化,海国宝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了:“老家山大沟深,靠天吃饭,虽然有各种好政策,但是自然条件太差了,以前三年多挣的都不如现在一年挣得多,村里的路一下雨就走不成了。2012年搬到这里,和大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儿子在村里引进的立兰酒庄找到一份驾驶员的工作,每月能挣4500元。儿媳在附近的壹泰牧业公司的食堂做厨师,每月能挣2500元。4亩多的地也陆续流转到3家企业,每年还有一部分收益。三个孙子孙女都就近上了学。年过六旬的他如今闲适安逸,即使生病也不怕,去年在永宁县医院住了10天院,花费7000元,医保报销后,自己只承担了2200多元。搬到这里,日子节节高,2015年花了12万又盖了4间房还装修了,2017年儿子贷款买了车。”
家里买了车,出行更方便了。
海国宝家的生活变化只是闽宁镇众多移民家庭的缩影。据介绍,闽宁镇的开发建设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成功探索出了易地搬迁脱贫的新路子。而且,以产富民、产镇融合是闽宁镇不断繁荣发展的关键,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问题。这些年来,区市县镇四级把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闽宁镇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立足闽宁镇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改变过去政府主导产业发展的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引资、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机制,构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光伏产业、旅游产业、劳务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格局,为移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创造源头活水。比如,引进青禾红树莓生态休闲产业园项目,种植红树莓2700亩,这是世界最大的红树莓连片种植基地,吸纳了400余名群众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2.5万元以上,而且带动了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另外,移民群众从大山中搬出来,最大的愿望就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过上好日子。闽宁镇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既利用移民群众集中居住、条件便利的优势,坚持规划先行,集中人财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镇村面貌在短时间内大为改观;又利用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发展社会事业、持续改善民生,让移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记者 张静 文/图)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作为青禾红树莓生态休闲产业园项目中的三产项目——棚湖湾树莓生态景区一到中午,游客不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