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西海固会说话

19.01.2016  11:01
——聆听陶克图《告别贫困纪事》里的故事
  这些人的故事并不那么绚烂,甚至有些苦涩。
  11页,是一对等候取水的母子,守着一眼干枯的泉水,苦苦等了一天。母亲的肩上是一根沉重的扁担,水桶却空空如也。少年蹲坐在枯黄的背景中,双手抱膝,与母亲无奈对视。这幅母子取水图,是上个世纪西海固所有缺水群众最寻常的生活场景。
  51页,花白胡须的老汉头戴瓜皮帽,眼神迷离,坐在山坡的木板凳上遥望家乡,破旧的棉絮从袖口钻出来,身后是一支刚刚开败的杏花。35万生态移民,与故乡挥手作别,有疼痛,有不舍,还有几丝难言的酸涩。
  82页,是老虎沟少年王小牛:一双破烂的露出大拇指的布鞋,干净却调皮的眼神,不安分地坐在一条长板凳上,背后是简单粗糙的农具。12岁的王小牛定格在照片中,是千千万万西海固少年的缩影。
  194页,是刘伟一家暗夜里点亮的荞麦灯,一家四口注视着希望的火苗,个个笑靥如花。告别贫困,走进崭新的时代,生活在前方亮起一盏盏烛火,映衬着移民们火红的生活。
  ……
  前不久,原宁夏画报社副总编辑陶克图将跨越20多年的影像资料集结成册,出版了《告别贫困纪事》一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陶克图把镜头对准了这片贫瘠的土地,先后出版编辑了《跨越》《走出大山》《丰碑》《兴水富民》等专辑,反映宁南山区的贫困状况,唤起人们对如何走出贫困的思考。
  这是陶克图镜头中的“脱贫宣言”,是一部西海固改天换地的“奋斗史”。 镜头对准的地方,是一条干涸的水渠,是一个普通的村落,是一个失意的少年,是一群充满希冀的移民……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人物、太多的情节,像一把隔着光阴的剑,穿越历史的烟雾迷茫直抵内心。
  “在西海固,我目睹了想象不到的贫困。寒冬腊月孩子还光着脚,有的还光着屁股,十来岁的姑娘没有裤子穿,白天只能盖着破棉絮围坐在光溜溜的土炕上,有的人家没有饭碗就在炕沿上挖几个坑……苦啊!苦得让人心酸,让人落泪。”陶克图说。
  这是一本以宁夏西海固扶贫开发为主题的纪实摄影集,镜头由苦到甜,从一贫如洗的日子到脱贫致富的时代,一帧帧图片里流淌着如许温情。但温情不是用来观赏、仰视和消费的,而是在激发共鸣共情之后让大家共同行动,通过脱贫攻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一转身,20年已过,影像却鲜活如初。20多年心静如泓,耐得住寂寞,陶克图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着最寻常的农村,关注着贫困山区的人们和那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峁峁梁梁。
  曾经有人问陶克图:“老陶,你拍摄的西海固影像得了几个大奖?”陶克图却说:“得奖重要吗?作为摄影记者,我的责任就是用镜头去探寻、揭示和记录所经历的这个时代,这就够了。”(记者 李东梅)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