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铺就“一带一路”资金通途

03.02.2016  07:32

   创新金融服务,为国家战略提供持久驱动力

  新疆喀什,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连接东西方的咽喉枢纽。如今,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下,喀什一路向西南,可直抵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贯穿南北,连接内陆和海域。

  “以前中国从中东和欧洲进口的货物,需要绕马六甲海峡、南海运回,如果从瓜达尔港上岸,通过走廊直接便捷地到达内地,费用和时间都省了不少。”新疆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邓慧江说,只有路通了,人流、物流才能活起来。

  特殊的地理位置给这片土地带来机遇。在喀什经济开发区一片荒漠戈壁之上,居于交通要塞的远方国际物流产业园已显生机,一期项目投入运营后,物流、商贸、涉外运输类近500家企业入驻经营。

  “产业园区计划投资10亿元,已完成4.6亿元,全部投入运营后可实现年货运吞吐量400万吨。”远方企业集团董事长郑晓峰说。

  然而项目建设尚属初期,投入资金巨大,投资回收期长,远方企业集团不得不求助于银行。让郑晓峰没想到的是,第一笔贷款申请交给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不到3个月,他就获得了一笔7000万元的10年期贷款,随后其他银行的贷款陆续到位。不仅是园区建设需要资金,入驻园区的企业同样需要资金“血液”滋养。目前银行正在为企业量身打造“租金贷”“商圈贷”“助保贷”等特色金融服务,源源不断的资金“浇灌”园区。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这给新疆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银行业面对跨境、跨界新环境,既要积极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也要控制好国别风险、区域风险等新型风险。”新疆银监局局长王俊寿说,面对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前的金融支持已不仅仅是提供信贷资金,而是要重塑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强大且持久的驱动力。

  不仅在新疆,各地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创新产品和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在河南,银行为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物流企业提供存货质押融资;在浙江,银行利用离岸金融业务优势,帮助港口航运类企业跨境结算;在广东,银行创新推出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帮助企业实现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节约财务成本……

   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护航企业“走出去”

  在泰国东北部乌隆他尼府,广垦橡胶的到来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广垦橡胶(湄公河)公司当年投产就实现盈利,橡胶加工企业广垦橡胶(沙墩)公司成为当地最大企业,并带动当地上万户胶农脱贫致富。然而企业初入泰国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广东农垦副总经理吕林汉介绍,当年沙墩公司经营之初,营业利润达到1000多万美元,但当年汇率亏损也有1000多万美元,全年的利润就这样化为乌有。

  看到企业的痛处,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及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跨境资金管理计划,帮助企业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同时获得低成本资金支持。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助理黄旭华介绍说,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融资成本偏高,进出口银行以“内保外贷”的形式开具保函,企业凭保函在新加坡取得综合授信,利率降到2%以下。近年来在“走出去”过程中,广垦橡胶的海外综合授信融资已经逐步取代国内贷款,每年减少财务成本近千万元。

  当前全球市场需求相对萎缩,出口买方信贷则给“走出去”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出口买方信贷是指国内银行给境外卖方提供贷款,用于购买本国产品或服务,这种贷款成为我国许多企业“走出去”最初的资金来源。

  2012年,湖南建工集团承接了斯里兰卡中部和乌瓦省的公路改造升级与桥梁重建项目,然而由于该国政府经济实力有限,项目迟迟没有成行。去年7月,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向斯里兰卡国家财政部提供不超过8498.9万美元的出口买方信贷,用于支持上述项目,项目得以落地。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如何定位?王俊寿说,首先引导政策性银行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和保障;商业银行积极跟进,发挥机构网点优势,逐步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创新的主力。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优势互补,各有侧重,共同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

   未来还宜引入多渠道资金,打破企业资金瓶颈

  “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得到金融机构的倾力支持,但前方还会遇到不少困难,既有资金难题,也会遇到其他困窘。

  “从长远看,单纯的信贷已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说,未来希望银行能有所创新,通过入股方式投入资本,也希望更多基金能尽快落地开展项目,让信贷资金接续产业基金,加速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

  “一带一路”涉及项目包括不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民生领域项目,这些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收期长,但企业现有的担保、抵押物资产规模小,难以达到借贷标准。

  吕林汉介绍说,在农业“走出去”方面,有些贷款期限不合理,比如橡胶种植投入周期在15年左右,但国内贷款很少有这么长周期的,一般只有5年,没法适应生产需求。今后“走出去”的农业龙头企业越来越多,金融机构要找到适合他们的金融支持政策。

  面对企业担保不足的问题,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徐毅建议,政府尽快牵头打造“走出去”项目银、政、企信息平台,及时发布企业“走出去”项目信息和融资需求,同时由财政出资设立“走出去”专项担保基金,为优质项目提供融资担保。

  行业引领,标准先行,企业“走出去”还面临着国外的技术标准门槛。“现在国家之间的产业技术标准不通行,技术产品要进入一个国家,首先要适应当地的技术标准。”张新说,而实际上,我国的技术标准优于不少国家,比一些国家原有的标准节能10%以上,但说服别人接受我们的技术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新建议,输出工业技术标准这种基础性工作还是由政府来推动会更容易被接受。希望未来国家大力推动标准建设,将中国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推广到海外,也会有助于企业“走出去”。(记者 欧阳洁 李刚 付文 颜珂)

40多年来,习近平始终对这件事很上心!
  【学习小组按】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宁夏新闻网
习主席体验过的兵工科技
   央视网消息 :5月16日,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