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都市圈创新发展“融”出优势
7月23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就银川都市圈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了新闻发布,介绍银川都市圈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相关建设情况——
“融合”一词近年来尤为火热,将优势资源重新配置,闲置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抱团发展方式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的效果。宁夏在发展中由于地缘优势,推出《银川都市圈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协同联动的发展机制,打造以银川为核心、辐射带动石嘴山、吴忠、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协同发展的银川都市圈。
连通都市圈交通脉络
以银川市为圆心,半径200公里画一个圆,即可覆盖银川都市圈,地缘优势是都市圈发展的基础条件。在银川都市圈建设中,交通基础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最近银西高铁建设进度捷报频传,动车组已对银川市内线路开始分阶段测试。宁夏段线路铺设顺利,建成后将对银川都市圈交通、周边省区以及全国高铁网的接入、推动银川都市圈整体发展产生非同寻常的意义。
银川都市圈既注重向外开放,又注重内在修为。今年以来,银川都市圈公共交通同城化实现突破。银川市、吴忠市城市公交一卡通数据平台上线运营,两市累计发出互联互通卡3.58万张。大武口区至平罗县、利通区至青铜峡市2条城际公交开通试运营。在银川都市圈交通建设中,还将继续推进断头路、瓶颈路的打通,建设银川都市圈畅通的公路网。
通过新建银川都市圈骨干供水“主动脉”、保障都市圈供水安全,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西夏水库、输水管道、取水泵站等工程有序推进。届时,银川都市圈居民将实现“同饮一河水”,随着银川都市圈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银川都市圈内居民的认同感、幸福感也将得到加深。
协同推进产业融合
产业是银川都市圈发展的核心主导,银川作为都市圈中重要城市,将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在新产业打造方面,银川都市圈将组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化工3个重点产业联盟,推选中色(宁夏)东方、宁夏机械工程学会、国能宁煤集团分别担任理事长单位,积极开展联合技术创新和强化产业链配套工作。三市一地集中有限资源,支持打造现代煤化工、现代纺织、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葡萄酒五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共享装备、恒利新材料、泰和芳纶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完善物流体系建设,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主体完工,正在推进附属设施施工;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已开展钽铌矿、锰矿石、木材等保税业务。
同时,推进银川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培育新百连超、新百物流等商贸流通供应链示范企业,增强供应链协同和整合能力。推进旅游核心区建设。整合银川都市圈文化旅游资源,实施游览步道、观景栈道、便民设施等项目,加快西夏陵、贺兰山东麓葡萄小镇、黄河大峡谷等景点改造。依托机场枢纽、客运车站、城市候机楼等重要交通枢纽,完善银川都市圈旅游集散体系。
生态共治资源共享
银川都市圈在融合发展的同时,不忘生态环境共治,今年上半年,银川都市圈范围内空气质量实现较大幅度改善,其中,银川市改善最为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8%,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银川都市圈建立跨行政区域水质断面交接机制,初步建成覆盖银川都市圈的水质断面监测点位,建成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66个考核断面基本实现采测分离,水质优良比例(Ⅲ类或好于Ⅲ类水质)为73.3%。
为加快推进银川都市圈电子政务互联互通,打造了都市圈APP“i银川”,网内可直接办理事项50项、在线预约事项500项、在线查询1100项。自治区本级、市、县事项网上可办率分别达到90%、80%。
位于银川市的北师大教育综合体将向银川都市圈内开放招生,并且依托北师大和银川当地优质教育资源,与银川都市圈内学校联合办学。银川都市圈内各教育机构通过互联网+教育实现了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开通了教育云智慧校园381所,建设名师网络工作室254个。启动都市圈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利用在线互动课堂,开展跨县(区)、跨学校“1拖2”互动教学活动。
同时,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筛选33家医疗机构和1家检验机构为第一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资格单位,基本建成覆盖银川都市圈的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互联网+远程医疗应用中心,努力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银川市还将整合沿黄土地进行高效开发和利用,打造都市圈沿黄经济带。
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