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试点建设困境儿童保护链
本应是活泼无忧的年纪,却早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稚嫩的脸庞,少了天真活泼的表情,多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愁云……在我市4月开展的困境未成年人摸底调查中,困境儿童的生存现状引发关注。根据民政部要求,银川市于今年2月出台《银川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4月底结束摸底调查后,于本月初开始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试点保护机制,从生活、教育、就医就业、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形成联动,促进我市困境儿童保护链向纵深发展。
事实孤儿让爱无处安放
穿着一身褪色而款式陈旧的衣服,兴庆区月牙湖乡海陶南村十一组的杨文花与记者谈话时声音很小,多数时间以“嗯”来作答,表情中少了10岁孩子该有的童真,多了几分胆怯和愁苦。邻居介绍,杨文花1岁起就没有见过爸爸妈妈,常年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奶奶腿脚都不好,劳动力难以为继,经济捉襟见肘。杨文花的学习用品和家里的米面、油多数是社会机构捐助的。乡里考虑到杨文花的实际情况,将这家纳入困境儿童救助试点,为她提供生活和教育上必要的帮助。
在兴庆区月牙湖乡,类似杨文花这种情况的孩子有近百名。月牙湖乡副乡长罗海霞介绍,今年11岁的何小东、何勇均有视力残疾,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不回家,全家生活重担压在母亲黑小凤一人身上,生活困难。据了解,当地不少孩子的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独自抚养孩子,一旦父亲意外亡故或联系不上,失去经济能力的母亲就会改嫁或者将孩子塞给年迈的老人,从而导致事实孤儿的产生。
不完全统计,月牙湖乡4000户家庭中,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约有60余户,其中乡政府已为40余户家庭办理了低保。据银川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摸底,困境儿童在农村、城市社区的困难家庭中均有存在,他们和农村留守儿童、病残儿童等一样需要关爱。
民间组织有望并入政府采购范畴
在银川市民族综合福利院,该院负责人多次提到了一个社会组织的名字——宁夏困境儿童关爱协会。作为一家民间公益机构,其主要业务是为困境儿童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和关爱。
2015年2月15日,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宁夏困境儿童关爱协会正式成立,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他们的爱心行动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不仅如此,各级慈善基金组织、义工联合会和社工机构等也频频关注困境儿童,提供资金、物力支持。记者从银川市慈善总会获悉,如浙江万向集团的“4个一万”工程也将西夏区的困境儿童纳入了助学范畴,对其定向资助到大学毕业等。
今年,结合民政部要求,我市率先启动困境儿童救助保护试点,按照《银川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并拟出台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让致力公益事业的社会机构进入良性循环,并构建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为更多的困境儿童撑起一片天空。
多部门合力托起未来的希望
银川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马红军介绍,《银川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困境儿童是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和流浪儿童等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对他们要施以保护,并逐步向父母重度残疾或重病的儿童、父母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的儿童、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原因无法履行抚养义务或监护职责的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等困境家庭未成年人延伸。通过生活帮扶、医疗救助、就业扶助、组织关爱等具体措施,使困境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困有所助、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从源头上消除导致未成年人外出流浪的因素。
记者从团市委获悉,今年,在重点做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基础上,将适度向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倾斜,借助共青团青少年服务平台,使更多的困境儿童实现困有所助,医有所治,学有所教,并考虑和市督办热线12345整合,发挥社会力量,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发现报告和跟踪反馈机制。
市卫生局、司法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民政局一起积极行动起来,在教育、医疗、就业、生活帮扶、组织关爱等方面和更多部门一起实现对困境儿童的全域保护。同时,市慈善总会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也将同步推动。据悉,5月起,市辖三区民政部门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逐步推进试点建设,今年8~10月间全面铺开关爱困境未成年人的建设网络。
记者 束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