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川编织梦想的90后男孩儿
李思遥——这个名字对银川喜欢戏剧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这个90后男孩创排了宁夏首部浸没式话剧《我想和你谈谈》、宁夏首部原创先锋剧《窥》……参加了全国著名的乌镇国际戏剧节嘉年华单元,今年还作为国内先锋戏剧的代表嘉宾,参加了欧洲第三大戏剧节罗马尼亚锡比乌戏剧节。如今,这个年轻人不仅成为了宁夏先锋戏剧“符号式”的人物,他创建的“遥剧场”,也成为了一群戏剧粉的聚集地。
心怀梦想 创办银川首家民间小剧场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2016年李思遥创办了银川首家民间小剧场“遥剧场”,这个坐落于金凤区正源南街艾依水郡商业街内的工作室,成了李思遥和他的伙伴们践行戏剧梦的摇篮。
“最初租场地排练太贵,而找人投资受限很多,我毛病多,怕因为商业利益把剧弄得四不像,所以就决定自己开剧场。”李思遥回忆,虽然不再为场地发愁,但接下来的挑战更大。他兼顾导演、演员、剧场运营者等多重身份。没有外来资金,演出收入有限,又不想盲目涨价降低观众的观戏热情,他和他的团队只能在保证不耽误创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压缩运营成本,多接商演策划活动,以保证剧场的正常运营。
为了呈现最好的作品,李思遥把自己额外接活的收入都用在了剧场。为了提高整个团队的创作水平,他自掏腰包带团队成员去看戏、参加知名戏剧人的工作室学习提升;为了让本土儿童剧市场增加更多优质的作品,他与丹麦知名儿童剧团合作,顶着压力借了数十万元筹办首届银川国际儿童艺术节,引入前沿的儿童剧目,让孩子们以更实惠的价格接受到前沿的儿童戏剧和艺术教育。
天道酬勤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外人看来,毕业不工作而去创办剧场是个极不理智的选择,但越是艰难越是坚定了李思遥的决心。
李思遥(右)与著名戏剧导演孟京辉在乌镇戏剧节上合影。受访者供图
李思遥热爱观察与总结,生活中发生的事都能成为灵感,使得他创作的戏剧不再抽象,能够引起观众共鸣,每场观演的人数都在增加。一次偶然的机会,知名戏剧导演孟京辉、赖声川看到了他的作品,对他的创作给予肯定,也被他的真诚与专注打动,在他的逐梦之路上给予了不少帮助。
“小剧场前行得并不容易,做好自己吧,把每一件事认真做好,其他都会慢慢靠近。”李思遥总是以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冷静坚守着自己的热爱。今年,他提出了“艺术家驻地创作计划”,改变过去知名艺术家只是来银巡演的演出模式,邀请知名现代舞蹈家侯莹、戏剧人蔡艺芸等,来银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开展艺术创作,并尝试将这样的作品推向全国,让更多人开始了解银川的戏剧文化。
云开月明 多城市巡演数十场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生活中的琐碎消磨了勇气,感觉变得麻木,但在这里或许可以找回一些对生活的憧憬。以戏剧观照己心,照亮心底的大海星辰,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不大可能被生活击倒。这是我希望来剧场看戏的人能够获得的。”李思瑶一直以这样的戏剧梦,影响着更多人。
他最新排练的作品《瓮中嫁衣》,便是围绕“如何去爱”的当代年轻人关注的主题展开,呈现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诸如年轻人不敢爱、不会爱,在爱情中表现出的非理性“巨婴”心态、“恋爱症候群反应”等。
此外,他还尝试独角戏,创作了《一个男人一天中的10小时》,一人独白10小时,呈现男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历练,最终重新构建自我,实现蜕变与成长。由于题材“接地气”,他的作品受到很多年轻观众的欢迎,在天津、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巡演数十场。李思遥说:“小剧场让戏剧艺术可以离观众更近,我们以平视的姿态面对观众。他们不只是在情绪上被感染,表演中演员的一些尖锐发问让大家不得不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你会发现戏剧表现的就是你每天的日常,但又高于生活,也许会让你在发笑或痛哭后得到一些启示。”
雄心壮志 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在“遥剧场”的官方微博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留言,给他鼓励和回应,这给了李思遥继续前行的信心,但他清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能走多远依然取决于艺术作品的水准。“小剧场是一个对优质文化内容传承与发展的公共文化空间,这里要离商业远一些,离大众近一些,这里需要匠心和热爱。”在李思遥看来,这是每位艺术工作者应当坚守的底线。
谈起未来的规划,他告诉记者,杭州就是一个受益于小剧场澎湃发展的案例,孟京辉、田沁鑫等知名戏剧导演成了杭州的常客,他们也带去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业界人脉,优质的作品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也让剧场文化成了当地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而同样作为旅游城市,银川虽地处内陆,但拥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资源,近年来各种大型文化活动频繁举办,诸如“书香银川”、“青年戏剧节”等都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惠民乐民亲民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这里已经具备发展城市小剧场的文化土壤。李思遥说:“希望未来几年城市的小剧场越来越多,成为都市文化亮丽的风景线。”(记者 魏罗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