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文明湖城,最美!

17.03.2015  13:09
 

    碧落倾城芳自若,这是她碧水蓝天的娇颜;胸承方圆气自正,这是她崇法尚理的气节;

    诚善蕙质心自兰,这是她赠人玫瑰的品性……

    踏遍塞上每一寸土地,望尽湖城每一处景观,银川时刻用她最美的绽放,向回汉儿女传递汩汩暖流,向八方宾朋呈现温暖微笑。湖城银川正以蕙心纨质之礼,书写着一座城市的文明温度——

    着绿凝黄的贺兰山脚下,塞上银川悄然绽放。这座水绿相依的湖城,向世人奉上的是怎样的倾城之貌,又有怎样的文明内涵?在杭州游客胡幼凌夫妇的银川印象中,记者找到了答案:银川,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2014年,胡幼凌夫妇来银旅行,因天气原因导致原计划泡汤。即将抱憾离开,夫妻俩却意外结识了的哥可斌。可斌载着夫妻俩,逛了南门广场、承天寺塔、南关清真寺、玉皇阁,一路介绍历史,帮忙拍照。

    离开银川,夫妻俩寄来一封感谢信:“银川之行有遗憾,但走之前能遇到可斌师傅,让我们夫妻心头暖暖,感动满怀……再见了塞上江南,我们一定还会再来。”热情的服务让胡幼凌夫妇感受了文明银川带来的生态亮色、法治成绩和精神内涵。

    生态文明:“美丽银川”宜居宜业

    银川,碧落倾城。碧水蓝天是她纯澈的眉眼。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卷里,银川人拓下碧色印记——“美丽银川”。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徐广国指示:“美丽银川”行动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内容,关乎银川市经济开放内涵式发展的质量,要把综合提升城市环境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并将“美丽银川”行动推向新层次、新阶段。

    按照蓝图,银川人一点点在这片三面沙漠环绕的腹地创造奇迹。自“美丽银川”行动吹响号角,绿化景观水系连通蓝天、城市路网四通八达、农村综合环境全面提升、小街巷面貌焕然一新,城乡“脏、乱、差、暗、堵”顽疾彻底改变……记者的镜头,记录了无数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精彩。

    在小微公园坚持晨练的退休老教师苗竹英,不时更新着朋友圈。家门口的街巷通了,小区的排水管网翻新了,大连路终于打通了。生活悄然发生变化,苗老师手机里记录的是银川四季皆景的色彩。“你看我拍得咋样?”苗老师得意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神清气爽、眉开眼笑。

    在银川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三弦国际投资集团参会代表对银川的生态环境赞叹不已:“银川的‘碧水蓝天’为企业投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银川的空气质量是无形的资产,银川这么好的生态环境,我们要把它通过市场运作好。

    倾听宜居宜业节奏的迭起,一城繁华径自呈现。记者案头这一串串理性亮眼的数据,见证了“美丽银川”走过的生态文明之旅。

    2014年,银川全年优良天数达274天,比2013年增加22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居西北省会(首府)城市首位。蓝天工程擦亮银川美丽明眸。

    2014年,银川市完成了近2200公顷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滨河新区治理水土流失66.67平方公里,河湖沟渠沿线生态景观提升149公里,新增水面1.4万余亩。碧水绕城激活银川美丽脉搏。

    2014年,银川市共完成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17.6万亩,农村造林11.75万亩。全市共实施城市园林绿化项目65项,新建改造绿化面积715公顷。园林绿化浸染银川美丽裙裾。

    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坚守生态文明发展之路,银川正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美丽银川”点亮了银川内涵式发展的城市品位。助力银川摘得“2014亚洲都市景观奖”城市综合奖的桂冠,正是这一声强音——银川最美!

    制度文明:“法治银川”有理气正

    塞上湖城,15年砥砺,终于在2011年将全国文明城市这块“国字号”招牌捧回家门。自此,银川开启了文明城市建章立制、总结经验的探索。如今,制度文明牵引下的银川,和谐有序。

    3月10日早上9点,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杨卓轩走出富宁街街道办事处大门,带上文明督导红袖章,踏上“巡街”之路。

    “创建文明城市不易,请您以后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好吗?”看到一名40多岁的男子径自将刚吃完早点的塑料袋随手丢弃,小杨俯身捡起,这让男子红了脸。大街小巷里,年轻的小杨俨然成了文明代言人,而这也正是银川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的一个缩影。

    银川市文明办副主任解永华向记者介绍,按照《银川市2014年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重点工作实施方案》,银川市建立了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制度,每周选定一个主题,安排督查组进行督查。在电视问政、电视施政节目中,银川市文明办先后对农贸市场脏乱、校园周边环境、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等进行了专项集中督查整治。

    另一边,制度创新带来的红利已徐徐延展。银川市成立了城管委和城管巡回法庭,建立了“大城管”管理机制,借法执法,在法治治市上,城管与小商贩的冲突有了评判的标尺。

    “公安、法院的法律力量介入,将城市管理从粗放执法变成标准化执法。被管理者一旦违法,城管人员再也不用砸摊子、罚款了,而是交由民警、法官调解裁决,城市管理工作可以依法开展,避免了暴力冲突,树立了城管文明执法的正面形象。”银川市城管局局长刘鹏说。兴庆区城管南局督察科执法人员李杰告诉记者,有了城管巡回法庭,执法人员进一步做到有理处罚,有礼执法,这样的制度文明为银川带来了崇法尚理的正气。

    常态式专项督查、城市精细化管理,这只是银川制度文明的一隅。

    如今,渣土车治理、车窗抛物治理等不文明行为有据可罚,通过媒体一次次曝光,向市民敲响了文明银川法治护航的警钟;《银川市“门前三包”管理办法》、《银川市牌匾标识管理条例》、《银川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为城市管理法制化、常态化驰骋扬鞭;行政审批制度带来的改革,将银川分散在26个行政部门、100余个科室、600多人办理的156项行政审批事项,集中由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法治银川的强音已慷慨激昂……

    依法治市雕琢了“美丽银川”的方圆,文明执法延展了底气十足的湖城之声——银川有序!

    精神文明:“美好银川”诚善蕙质

    一杯香茗,一本爱书,一屡斜阳,“老银川”吴师傅午后坐在银川书城的角落看书,一待就是一整下午。他告诉记者,银川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的“书香银川·银川书香”9大系列活动,让他成了真真切切的受益者,沐着“书香”的退休生活更加自在安详。“读书为荣,读书为乐”,这样的社会风尚让更多像老吴一样的银川人诚善知礼、蕙质温良。

    在银川,月月有“银川读书日”,周周有周末假日书展,图书馆“读书月”活动将百部优秀图书、百部优秀影片推向社会,“职工书屋”“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为银川人营造了随时借阅、随时学习的平台,“图书漂流”活动将知识从图书馆、校园送到了小区门口、建筑工地、农家大院,电视上能听书、沿街散步能看报,一股全民阅读的氛围悄然形成,一批批“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校园”、“书香之家”、“阅读之星”已涌现湖城。“书香银川”带来了积极向上、和谐文明、健康进取的精神内涵,城市的文明步速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最美银川人”。

    第一屡阳光暖暖倾洒,张金武像往常一样沿宗睦巷向张家问暖、李家探好。夏天带着草帽在小区里帮居民清理垃圾,冬天挨家挨户提醒老街坊烧炭小心煤烟。“小区里就这些事,二十多年我干的都是一样的事!”这是“最美银川人”在社区发出的声音。

    最后一班快速公交驶入银川汽车站,卢汉勇一如既往检查车上每一处设施,目送最后一位乘客安全下车。“扎扎实实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为百姓的出行提供便利是我的职责,这份平凡的工作让我感到无比骄傲。”这是“最美银川人”在客运一线发出的声音。

    2014年,银川市委、市政府150万元重奖150位“最美银川人”。他们来自社区、园林、公交、乡村医院这些最平凡的岗位,数十年如一日践行着银川“日行一善”的美德,成就着银川诚善蕙质的大爱。在开放内涵式发展的征程上,正向着“美好银川”阔步迈进。

    近年来银川的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升温。2014年,银川市文明办对三区133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情况逐一进行了指导督查,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较好的社区给予17.6万元的奖励,推动宁夏大学等13所在银高校共7300余名志愿者与银川市48个社区及部分公益机构完成对接。如今,“托举哥”、“打伞妹”、“最美的哥”频频涌现,不断刷新着银川文明的步速。

    优质的生态文明、创新的制度文明、和谐的精神文明,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天时地利人和。2014年,银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0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8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0%;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增长86.7%。

    这一串串数据背后,正是银川城市文明带来的惠民节奏。在新一轮“书香银川”的热潮中,银川这座有内涵的城市,已掀起吟诵经典的文明之声:塞上湖城美,请到银川来…… (记者 陈玲)

    

    来源: 银川日报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
银川6家银行网点受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从“入厅”办理变“出厅”办理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