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探索失能老人养老新模式
7月10日,开车从银川返回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张金仓却满腹心事:90岁的老母独居农村,老人卧床不起又不愿去养老院,时刻需要人照顾,称心的护理员实在难找。日前,记者从银川市老龄办获悉,银川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近25万人,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初步估计超8万人。近日,就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让更多失能老人能养得起老,银川市民政部门结合市政协委员建议,从加快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失能老人护理补贴长效机制等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办法,分级保障,使失能老人和家庭得到长期有效帮助。
记者从银川宁红爱心老年公寓、宁红阳光家园和全天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了解到,失能老人普遍存在生活无法自理,需要24小时监护和康复按摩等服务,收费一般在每月3000元至4000元,而多数失能老人退休早,退休工资仅有两三千元,难以承担此类消费服务。照顾他们的重担落在儿女身上,也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此类情况在农村更加突出。
“兴庆区政府已提前就此进行试点,推广农村高龄困难失能失智老人护理补贴制度,为符合条件的失能失智老人所委托的服务人员每月发放800元服务补贴。”兴庆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贾灵介绍,试点中,为失能老人购买来自近亲属、邻居或由农村社区指派能从事老人日间护理服务的健康人员护理服务,起到了一定作用,缓解了部分家庭的养老困难。
今年起,全市范围内将积极探索对失能老人的分级长期补贴制度。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相关部门将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失能程度,进行分级补助;失能老人的等级由医疗卫生机构鉴定核定。制定失能等老年人的补贴政策,会与其他老年人社会保障政策相衔接,让失能老人能养得起老。同时,对于城镇社区失能老人,银川市还将同时探索互助养老模式,倡导身体好、岁数小的老年人到养老服务场所做义工,进行爱心积累,取得服务记录分值,等到义工需要服务时,可享受养老优惠服务项目。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使全社会都来关爱老年人,帮助老年人,共创和谐美好银川。(记者 束蓉)
来源: 银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