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非法集资向新型领域蔓延

15.04.2016  10:59

  银川市非法集资案件逐年上升

  去年

  全市经侦部门共受理非法集资类案件39起,立案37起,破案3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人,涉案金额达十多亿元,涉及受害群众近万人。

  比较

  相比于2014年,案件受理数上升487.5%,立案数上升616.7%,涉案金额上升26666.7%,涉及受害群众人数上升16.7%。

  今年

  目前,我市共立案非法集资案件6起,破案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涉案金额4103万元,涉及受害群众1320人。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吴春霖)昨日,记者从我区召开的处置非法集资问题研讨会上获悉,我市非法集资案件已从传统领域转向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领域蔓延的趋势,高息回报成吸钱手段。

   均涉及投资理财领域

  “去年以来,非法集资犯罪活动迅速蔓延,尤其是涉案金额巨大、涉及人员多的大要案件占总数的比例较高,形势非常严峻。”银川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吴永忠指出当前非法集资案件的形势。吴永忠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所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都涉及投资理财领域,并且我市非法集资犯罪已有向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领域蔓延的趋势,一方面,P2P等平台拓宽了投资渠道,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另一方面,由于平台低门槛、无监管,极易蕴藏非法集资等犯罪风险问题。

  目前,我市发生的非法集资案件的涉案金额已从几百万增加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如金通易达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金额达10多亿元。

  记者了解到,由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投资理财等可能存在非法集资犯罪的领域监管不严,给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机。等到公安机关介入时,往往资金链已断裂,资产已转移,主要犯罪嫌疑人已逃逸,导致案件侦查难度大,追赃挽损困难。去年所立案件中,除宁夏博丰投资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追回损失在2000多万元,宁夏鑫九福珠宝有限公司系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扣押了1000多件黄金、玉石及部分办公家具外,其他案件基本没有追回损失。

   投资受骗者多为老年人

  在采访中,银川市人民检察院主任杨玉兰说,非法集资类案件犯罪嫌疑人伪装、欺骗性强,大部分案件犯罪嫌疑人在成立投资公司时,自身并无经济实力,而是通过向中介公司借款,待营业执照办下来之后,再由中介公司将资金抽走,由犯罪嫌疑人支付中介公司一定报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制造投资公司、犯罪嫌疑人经济实力雄厚的假象,并且大部分投资公司都以投资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为名,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实。

  记者了解到,由于老年人对投资领域的国家相关政策缺乏了解,因此对于打着各种旗号的投资项目缺少辨别真假的能力,再加之缺少和家人的沟通、禁不住高额利息的诱惑,这些人往往成为犯罪嫌疑人重点下手的对象。这些人的投资少则一两万,多则一二百万,甚至个别人将自己一生的积蓄投入其中。因此强化宣传教育,提升群众防范能力非常有必要。

   高息投资理财还需谨慎

  “不管非法集资以何种形式出现,多数都会宣称高出常理的利息回报,但是这个世界绝不会天上掉馅饼。”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陈宁霞告诉记者,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往往以高息、高额回报为诱饵,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参与者获得短期的实惠,因而放松了警惕,不断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银川市金融局一位负责人建议,投资过程中,市民既要考察有关企业是否合法注册,也要分析是否有代理人参与其中,综合考量行为人承诺的高额回报是否合理,不要被其耀眼的招牌、诱人的项目,特别是资金实力和高额的注册资本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