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银川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到银川市三区两县一市和山东、河南等地,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了调研和考察,在详细了解了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比照外地的经验和做法后发现: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制定政策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在方便市民就医、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布局不完善,服务网络不健全,在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还留有空白。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指导意见要求,我市至少还需建设2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截至目前,我市共设立了85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78所,市辖三区范围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1所。二是投入不足,一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筑面积、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不达标,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和制约服务工作开展。三是全科医生不足,医护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基本药物目录范围较窄,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能力不强,特别是自2009年以后,我市取消了市辖三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全额工资,造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流失严重。四是运行机制和医保政策不完善,专家巡回坐诊、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制度落实不到位,“大病上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分级诊疗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五是管理体制不顺。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卫计委的要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辖区政府落实主导责任。但是,银川市卫计委一直代管三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得三区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欠合理,基本医疗能力相对薄弱,部分医疗设备简陋。六是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缺乏信任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多,方便居民就近诊病、治病。但广大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晓率和信任度还很低,在家门口看病的意识不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一些城乡居民医保的门诊统筹政策,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专家下社区,开展的健康教育、义诊、咨询等活动不够广泛。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服务网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系建设,事关百姓看病就医的大事。市政府应该列为每年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事项。主要领导每年要专门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尽快落实各级政府主导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责任,坚持其公益性质,不断完善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做好基本设备的配置及更新,适当鼓励民营资本投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和居民分布情况,按照“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确定中心与站的比例,优先建设中心,力争在2~3年内建成覆盖全市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新建住宅小区,要从规划上严格把关,确保住宅与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统一规划设计,同步建设竣工,并及时移交政府使用。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要规划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或通过购买房屋等方式解决,确保满足需求。要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原则,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市民提供服务。
(二)完善运行机制。要理顺管理体制,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交由辖区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积极推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行模式,实现中心与所属的站行政、业务、财务、药械、人员、绩效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存。整合城市卫生资源,划分不同区域,全面建立以二三级医疗机构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终端的医疗卫生服务联合体,逐步实现防治结合、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社区首诊、双向转诊,使城市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能办理大医院的住院手续、检查预约等诊疗业务,方便群众就医。改革完善医保政策,逐步将所有城市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定点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和用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适当降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起付额,提高报销比例,引导患者合理分流,优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三)改善硬件设施。要确立各级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其建筑面积、医疗设备、科室设置等硬件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结合建设“智慧银川”,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连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医保中心的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网上传递、互通共享、远程会诊。要科学测算和确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成本,制定补助办法,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建立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长期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和服务质量,合理确定补助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其经费不足问题。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和考评,促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四)提升服务能力。要合理确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全科医生,鼓励医学专业毕业生经过培训合格后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使每万名城市居民至少有2~3名全科医生。全面推行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巡回诊疗和坐诊制度,扩大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增加常见病、慢性病等医疗用药,拓展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工资待遇,使其逐步达到全市医疗服务机构的平均水平,稳定医护人员队伍。
(郭可峻 丁晓静 李宝刚 作者单位:银川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