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国资国企改革完成“顶层设计”

03.03.2016  16:40
 

  成立了三大投资集团构建大国资监管框架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3月2日,记者从银川市市国资系统指导监督会议上获悉,银川市不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目前已完成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构建了新的国资监管架构,形成了“大国资”的配置格局。经过改革,优化了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了投资融资能力,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明星企业。预计截至今年4月底,市国资委接管企业将达到140家左右,国有资产总量达1500亿元。

  去年成立三大投资集团

  截至2015年末,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57亿元,同比增长53%;净资产265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20%。去年以来,通过资源、资金、政策向优势企业、关键行业和优秀企业家团队集中,银川市先后成立了3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资本布局形成了公益事业稳中有进、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金融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银川市通联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中铁水务、哈纳斯、公交公司、城投公司等十几家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行业企业股权集中划转,成立了银川市通联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资产规模达460多亿元,企业信用外部评级AA+。2015年成功发行滨河大桥项目收益债20亿元、中期票据20亿元、拟发行阿拉伯金融债券3亿美元、短期融资券20亿元。

  银川市新兴产业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采取混合所有制模式,成立了以智慧城市产业、电子竞技产业、现代纺织产业、脐带血干细胞产业为主的银川市新兴产业资本投资运营公司。WCA电竞大赛已成为银川的靓丽名片,“电竞之都”声名鹊起。随着山东如意集团3000万件高档衬衫300万套高档西服项目落地,以现代高级纺织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可望在银川形成。

  银川金融控股投资运营公司成立了以西部担保集团、政府产业基金、产权交易中心、资产管理公司为主的银川金融控股投资运营公司。西部担保公司以其独特的投行思维和先进的差异化风控理念,成为国内担保行业的标杆企业。

  一体两翼加大国资国企监管

  按照“大国资、大监管、大资源、大配置”的大国资监管理念,银川市大力推进国资监管体制建设,在政府行政序列成立金融工作局,和国资委共同构成了一体两翼的国资国企监管架构体系。

  此次改革中,银川市跳出国资监管旧有体制的束缚,打破市县、部门、行业、政企壁垒,将全市国有资产统一纳入资源配置范围,积极推进国有经营性资产向集中监管统一配置转变。完成了全市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清理调查工作,将隐性资产显性化,并计划通过分类、整合,将大约800多亿元的可经营性资产注入企业,将低效闲置的政府财产,逐步转化为高效循环的企业资本,充分提高国有资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国资委还将部分股东权力授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使其发挥国有资本的融资和投资功能,在推动产业聚集和国有资本战略布局上有所作为。同时,加大国资国企监管制度建设,建立了包括企业投资监督、人事管理、业绩考核、经营预算、职务消费、工程采购、信息公开、责任追究等八个方面的制度。

  混合所有制经济给国企注入新动力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给国企注入新的动力,并将有望破解许多长期困扰国企发展的问题。

  今年,银川市将积极支持城投、交投、滨投、水投、市政(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大力推行ppp模式,全力对接中央、自治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清单,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分配等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市政、交通、生态等领域。

  创新招商模式,充分利用存量国有资产,加大融资规模,放大产业基金作用。对完全竞争领域和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领域,国有资本一般不再以独资增量方式介入。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与央企、外企、民企开展战略合作或兼并重组,推动中兴(银川)智慧城市、中航(宁夏)生物、银川交投等企业上市。通过扎实做好滨河如意纺织项目建设服务工作;鼓励国有独资企业二级子公司实行股权多元化改革,力争2~3户企业取得实质性突破等举措,引导国有资本、保险资金、银行资金、私募股权基金、外资私募基金等各类资本参与政府股权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基金方式,建立国有企业资本市场化补充机制。(记者 李慧娟)

 

  来源: 银川晚报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
银川6家银行网点受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从“入厅”办理变“出厅”办理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