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双增双减”专项行动综述
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102个空壳村脱壳76个,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600多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148元,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公众安全感明显提升。这是银川市开展“双增双减”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成效的最好诠释。
2015年是银川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年”。为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让各级党组织干有目标、抓有载体,市委组织动员市、县(市)区两级领导干部,整合组织、政法、农办、财政、农牧等部门力量,在全市部署开展了“双增双减”专项行动,通过这一道“加减运算题”,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提高村级党组织自身造血功能,银川市设立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连续3年每年投入2000万元,一村一策、分类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针对无集体经营性收入的“空壳村”,采取资金扶持的办法,支持其依法流转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或购置经营性资产,或盘活村集体现有资源,开发建设形成养殖场、设施大棚、生态观光农业等资源性资产,通过招商引资、租赁承包、竞价招租、合作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共审批立项资金扶持类项目35个,投入资金3900多万元。
针对有一定集体经济积累的村,主要委托市小额担保贷款中心,采取政府贴息(4%)的办法,鼓励村级组织以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入股的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等经济实体合作经营,或直接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增加集体收入。累计发放贴息贷款1800多万元,培育和发展兴庆区塔桥顺民蔬菜花卉合作社、永宁县上河村苗木花卉专业公司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40多个。
针对让有一定特色产业优势的村,采取股权(债权)投资的办法,与产业基金投资管理公司合作,先后在肉牛养殖、苗木花卉2个产业上投入1600万元,捆绑13个村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孵化区域优势产业。
联合共富增加农民收入。 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双赢共富为利益联结点,加强涉农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致富带头人与群众间的合作,培育打造多种形式的农村共富联合体,实现农民增收。
村企互动,提高市场化水平。制定互动企业在农村实施生产经营项目优先立项等优惠政策,支持村级党组织与涉农企业成立联合党支部,通过建立原料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方式,开展“产加销”合作,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以企带村、以村带企,共同发展。截至目前,昊王米业等60多家企业与40多个村建立了合作关系。
村社联营,推动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引领,推行“支部+合作社(协会)+基地+社(会)员+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累计培育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600多个,带动了18万户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
村村联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鼓励产业发展相近的村级党组织跨乡越县联合,抱团发展。目前,已在设施温棚、花卉栽植等产业上组建了多个村党组织参与的产业发展联合体,与“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浙江第一村”花园村跨省区建立了合作帮带关系。
先富带后富,手拉手共同致富。鼓励党员致富带头人与困难群众结成对子,健全农村党员承诺制度。目前,已建立先富带后富“结对帮带对子”5200多个。
群防群治稳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推进“双减”工作中,银川市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安排市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1天、县(市)区领导干部每月至少1天、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每周至少1天到接访场所接待群众来访;建立党政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制度,按照“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思路,重点治理征地拆迁安置等信访突出问题。与此同时,积极发展基层党内民主,认真落实群众诉求“月月清”,畅通党员群众表达意愿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推行乡镇“文建明”工作法和村级组织“三重一大”事务“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制度,每月固定1天作为村级组织“民主议政日”,确保民主议事常态化长效化。
建立村级事务信息公开手机平台,定期向群众发布信息,提高党(村)务公开时效。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推行“五牙子章”民主理财模式,切实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监督和农村“三资”监管,充分保障村民的自治权。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双增双减”专项行动,是基于对解决群众需求、密切党群关系等现实问题的充分考量而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一道加减运算题,体现了市委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信心和决心,在全市上下引起强大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