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引领,新举措实施——银川唐中开展形式新颖的校本培训
1月19日,按照银川市教育局关于教师培训的相关规定,集团制定了教师培训的实施方案,开展了一次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形式新颖的校本培训。
此次培训的创新之处在于:用听评课的方式来引领教师落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新理念,用两节骨干教师示范课来展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的实践,用两位特级教师的评课来引导教师积极思考,积极践行。培训由西校区主管教学的刘孝群副校长主持,集团四校区的全体教师参加。
首先,此次培训的理念支撑是,早在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全新以高度的重视”。在这个规划中,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全新观念,认为这才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其次,此次培训的示范作用是,在集团内已经有着许多老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由自治区级骨干教师莫妮和詹国俊示范的两节课就是体现深度融合的好课,两位老师理念新颖,积极学习,勇于创新,在课堂教学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莫妮老师带来的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二章《轴对称》的综合实践课学习《最短路径问题》,詹国俊老师带来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再次,此次展示课是由特级教师杨晓梅和特级教师雷俊仙来进行评课。杨晓梅校长是西校区的执行校长,也是杨晓梅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她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中综合实践课的地位和课题学习的意义、教师的角色问题、课堂的实效性四个方面对莫妮老师的课进行了言简意赅的评价。指出:这样的课题学习课型,对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整节课教学设计循序渐进,问题设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体会,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应用的过程。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有用、可用、能用,进而想用、会用。课堂中老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即时的将学生的思考上传至媒体展示,既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又促进了学生的合作评价,极大的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果。
雷俊仙老师是我区著名的英语特级教师,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依然非常关心唐中的教育。评课中,雷老师指出:詹国俊老师对于教材的理解透彻,重难点把握好,创设情境自然,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尽管是第一次与老师见面,但是在詹老师的调动下,特别主动的加入了课堂。尤值一提的是,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詹老师尝试了小班化教学的方式,依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分角色学习,既有在小组中充当老师的,也有辅助同伴学习的监督者,真正关注了每一个孩子的课堂表现。
刘孝群校长对于此次培训做了总结:“深度融合”就是要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对于学校而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同时以应用为驱动,来促进这样的深度融合。体现这样理念的课,应该是有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学生参与等一系列的思考与探索。应该是通过改变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艺术,让学生积极参与等措施,促进深度融合的课。希望全体教师在新的学期里积极思索,努力实践。
总之,此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老师们对于示范课的赞赏和反思是最值得宝贵的,老师们对于特级教师妙语连珠的点评早已是赞许和佩服交织着。理念新颖必将带动新学期四校区教学工作的改变,举措的创新必将引动全体教师的思考,使校本培训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西校区教科研室副主任贾艳霞供稿、办公室马潇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