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和顺移民新村创业故事多

10.02.2015  11:11

  

  村民张志霞在家里开起蒸馍店,因为用的是纯正的胡麻油,再加上传统农家做法,生意火得很。

  腊月十八一大早,记者来到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和顺移民村。刚进村口,一排排规划整齐的白墙灰顶房屋和一座座绿意盎然的温棚就映入眼帘,但村子里却静悄悄的,不见户户打扫、蒸馍、置办年货、书写春联的热闹场景。

  “村民都去哪了?他们不准备过年吗?”记者纳闷。“谁不过年呀,只是过法不一样了。”村会计张亚东对记者说:“以前住山里,到了冬天没事可干,大伙进入腊月就掰着指头算日子等着过年。现在搬到川区,挣钱的门路多,乡亲们都闲不住,许多人和你们城里人一样,一直要忙到大年三十呢。

  35岁的张亚东那天其实也很忙,上午10时他还要到镇上洽谈一笔生意。15年前,他从部队退役,曾经走南闯北。如今,他和弟弟在村上干起了建筑机械租赁业务,妻子则在村部附近开了一家小超市,销售果脯、荞面、地椒茶等彭阳特产,全家年收入可观。张亚东谦虚地说:“我家的收入在村上还算不上高的,有些搞建筑和劳务输出的村民,年收入早都过百万元了,开奥迪A8都不算稀奇呢。

  和顺村是2011年从彭阳县大山深处整体搬迁过来的移民村。按照金凤区生态移民工作“121”安置发展计划,1户1套54平方米的住房、2亩设施温棚、1个就业岗位。目前全村有755户3090口人,政府千方百计帮助移民发展致富,让移民有了新家,还掌握了温棚种植新技术。

  29岁的村民范玉霞和婆婆正在温棚里忙着为西红柿打叉、通风。她说,虽然辛苦一些,但是有希望,心劲儿大着呢。47岁的村民柳占川是第一批从彭阳县搬到和顺村的移民。由于勤奋好学,他不仅从自家温棚里收获了第一桶金,还义务给其他村民传授温棚种植技术。随后,他被金凤区农牧局聘为农民技术员,不仅有活干,还能领工资。他说:“每个月发2000元,一个季度发一次,一次能领6000元,这相当于老家一年的收入。

  安平义是和顺村最早出去打工的村民之一,最初他在宁夏金沙葡萄产业有限公司当除草工,工作认真且人缘极佳的他很快充当起“劳务经纪人”的角色。他说:“我会根据工作量找农闲在家的村民来打工,一天工作9小时,有的能拿100元工资,一天一清。”李义虎也是和顺村有名的劳务经纪人,3年来,他平均每天要带领五六十人务工,村民们每天不仅能拿到100多元的工资,晚上还能回家和家人团聚,跟城里人一样,成了上班族。

  44岁的村民何治付和妻子张志霞在家里开起了蒸馍店和油炸店,因为用的是纯正的胡麻油,再加上传统农家做法,他们的生意很不错。走进他们家,院子里的柴草、木椽摆放有序,操作间干净利索,堂屋的墙上贴着4张孩子的奖状,放寒假的孩子们正在看电视。张志霞掩不住内心的喜悦说:“以前在老家山大沟深,娃娃上学很不方便,我们两口子也在外面包温棚打工,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虽说起早贪黑,但是总算稳定了,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三四百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如今,在和顺村,越来越多的移民通过妇女小额贷款、青年小额贷款获得创业资金,通过就业、创业培训获得一技之长,用智慧和汗水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创业故事。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5300多元,涌现出30多名小老板,带动全村人创业致富。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