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兴庆区月牙湖移民掘金“百年好合”
28岁的月牙湖花农杨丽娟尝到了养花的甜头,夫妻二人承包了8个温棚。
央广网银川2月22日消息 2月18日,除夕。清晨,银川河东机场,飞往安徽合肥的飞机送走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的百合花。两个多小时后,这些名品百合,以每扎(10支)100多元的价格进入当地花卉市场。就在前一天,记者到月牙湖乡的温棚里采访时,还看到她们婀娜多姿的身影,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2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月牙湖乡的宁夏西月花卉科技示范园,看到园区春节前后的发货计划:2月17日销往甘肃兰州、陕西西安246扎;除夕销往安徽合肥160扎;正月十二至正月十五,每天向上海、广州运送1200扎……
百合花,鲜切花市场中的“贵族”,因其具有百年好合寓意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种植者,则为整体搬迁至月牙湖乡的海原县郑旗乡、罗川乡移民。
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个体,2014年7月,通过兴庆区月牙湖乡和云南西月国际贸易公司搭建鹊桥,相识、相知,最终在当地小塘村建起了宁夏西月花卉科技示范园这座“爱巢”。仅仅半年,“爱”的种子发芽结果,西伯利亚、罗宾娜、木门、蔓妮莎等名品株株身姿卓越,填补了宁夏空白。
今年元旦,头茬百合花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我们种植的百合花主要供应南方市场,而且供不应求。前段时间因低温延误了花期,没赶上情人节。不过,春节期间广州地区百合花每扎零售价格高达150元,创20年来新高,我们反而赚得更多了。”园区负责人罗永贵的这番话令记者咋舌。罗永贵2002年离开海原郑旗家乡前往昆明,在当地学习卖花、种花。
期间结识云南西月国际贸易公司负责人,并成为其得力助手。几年前,他返回家乡当了村干部。这一次,百合花产业与月牙湖乡移民“联姻”,受老东家委托,罗永贵成了示范园的负责人。行情高涨,花农们干劲十足。
几十栋排列整齐的日光温室里,一丛丛绿油油的百合花花苞饱满。花农们顾不上置办年货,都在棚里忙活着把新收的百合花送到加工车间,在那里,百合花将被分扎成花束,插在水槽里等待包装启运,送往银川河东机场。正在扎花的小塘村村民罗克有算了笔账,种花和种粮食相比,收入增加10倍左右。他和妻子杨丽娟看准了这条致富路,承包了8栋百合温室,跟着园区的技术人员学种花。几个月下来,浇水、施肥、通风、控温,各个环节都打理得一丝不苟。元旦档期,一茬花净赚6万多元。“原先家里的14亩地都种粮食,忙忙碌碌一年也就挣个七八千元,跟种花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去年至今,两茬花能净赚10多万元。”杨丽娟笑着说。百合花给当地移民带来了实打实的增收。承包温室的移民赚得多,临时受雇前来采摘、打理的移民赚得也不少,每天有80元至120元的劳务费。
据介绍,宁夏西月花卉科技示范园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了该村40多户农民的374亩土地,用来发展花卉产业。目前,一期工程投入1400万元,已建成40栋日光温室、37栋移动拱棚、900平方米冷库、500平方米包装车间、450平方米仓库。园区自开工建设以来,招聘临时用工3000多人次。
对月牙湖乡而言,发展百合花产业也是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中下的一步好棋。月牙湖乡位于银川市东北部,距离市中心68公里。1989年开始,海原县郑旗乡、罗川乡整体移民搬迁至此。此后,又有多批生态移民从彭阳搬迁至此。
为了实现生态立乡的目标,同时让移民“稳得住,能致富”,兴庆区和月牙湖乡先后建成万亩奶牛养殖基地、清真兔业加工基地、纺织厂、红树莓基地等特色产业项目。依托这些产业让移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据月牙湖乡副乡长唐锋介绍,百合花大面积种植以后,郁金香、绣球、洋橘梗等品种也已试种成功,其中绣球和洋橘梗是首次在西北地区种植。下一步,月牙湖乡计划再流转118亩土地,建设25栋日光温棚,实现年产百合花300万支,让更多移民靠花卉产业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