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公安破获特大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19.11.2015  09:15

   银川公安破获特大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近年来,随着我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增多,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金融秩序,银川市公安机关从未停止过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在“大干实干100天”活动期间,经过缜密侦查,银川市公安局近日成功破获一起特大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金额高达1970余万元。目前,银川警方已制作笔录317份,收集证据资料、涉案合同1500余份,向受害者返还金额580余万元。犯罪嫌疑人周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随后检察机关将对其进行批准逮捕。

   【作案手段】高息诱饵实施诈骗犯罪

   2014年7月,银川市公安局经侦支队金融犯罪大队接到自治区公安厅经侦总队移交案件线索的通知,兴庆区圣源健康食品经销部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经查,圣源健康食品经销部以出售“蜂参灵”等保健品为由,采取“买一赠二”的销售模式,公司引导客户自愿选择将所赠产品留在公司,由公司代卖,代卖款按销售价格计算,分9个月按照第1月~第3月返10%,第4月~第6月返20%,第7月~第8月返30%,第9月返50%分期付清,致使客户以本人名义及亲朋好友的名义大量购买产品,通过代卖进行投资理财。 

  7月10日,银川市公安局经侦支队金融犯罪大队对该公司负责人周某予以刑事拘留。7月11日,警方对该经销部承租的金泰大厦B座13楼东C场所进行搜查并扣押保险柜存放2.6余万元现金,并及时查询犯罪嫌疑人周某在各银行的开户情况。同时还对周某所吸收资金的去向进行查证并进行审计,并查清嫌疑人的亲属朋友在银行开户及资金情况。 

  目前,该案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警方掌握了周某大量的犯罪证据,且犯罪事实已调查清楚,并将犯罪嫌疑人周某刑事拘留,随后兴庆区检察院将对其进行批准逮捕。

   【打击行动】对非法集资案件立案30起

  “目前,全市公安经侦部门对非法集资案件立案30起,破案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人,涉案金额11.4亿元,涉及受害群众3000余人。”据银川市公安局经侦支队金融犯罪大队负责人温学忠介绍,非法吸存案件受害群众中老年人居多,每起案件受害人数均在百人左右,涉案金额有的几百万元,有的上千万元,此类案件仍呈高发态势。犯罪嫌疑人大多为外省人员,且一人成立多家公司,分别由其同乡担任法定代表人,几家公司均互有联系、互为担保。他们通常以珠宝、林场、酒店、养殖业、酿酒等行业招商、投资、理财为名义成立投资公司,租用商场、写字楼、休闲会所并豪华装修办公场所,以高息为诱饵,吸引社会不特定人员投资。 

  记者了解到,多数投资公司通过制作宣传品,或者提供米、面、油及一些精美奖品,在人员密集处宣传,诱骗群众上当,并签订投资理财协议,承诺高额回报,夸大其资金安全性、可靠性。“部分人投资观念不正当、不健康,梦想一夜暴富,有的甚至以投机为业,漠视投资风险,加上少数获利者的引诱致使民众失去判断力,这都是导致非法集资类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温学忠说。 

  温学忠说,因为非法集资类案件涉及受害人数众多、取证工作量大,且犯罪嫌疑人将非法吸存来的资金一部分归还银行贷款,一部分供个人挥霍,因此案件追赃挽损难度大,虽然对嫌疑人采取刑事措施,但追回的损失也微乎其微,存在较为突出的不稳定因素。针对目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多发的趋势,防范、打击工作不能仅靠公安部门单打独斗,需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加大预防宣传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打击。

  【警方提醒】谨慎投资理财预防非法吸存

  “目前我们接到不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涉众型案件,被查处的只是一部分。”一位办案民警表示,此类案件中受害者因为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对于投资理财类公司了解不够,往往经不起高息的诱惑和推销员的热情服务,瞒着子女或老伴进行投资理财。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增强防范意识,警惕那些高息、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该类投资类公司哪怕证件齐全,一定要注意查验工商营业执照,经营业务只是投资咨询,后面括弧内一定明确标注了金融、保险、证券、期货除外。另外,非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以发放利息为名吸收公众存款。不要被一些披着合法外衣的所谓“投资咨询公司”等新型组织“忽悠”,更不要被工商注册信息中的注册资金所蒙蔽,因为新的工商注册登记也有原来的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有可能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的认缴注册资本为1亿元,但实际实缴资本少得可怜。 

  银川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朱荣表示,市民与这些投资公司打交道时,还要保持冷静敏捷的头脑,要有理性的财富管理观念,避免受骗上当。高收益必然存在高风险,广大群众应谨慎对待这类高收益产品。如发现公司有违规经营问题,应及时向市场监督、金融、公安等部门反映,以便进行有效查处。如果出现民事纠纷等问题还可以向法院提起上诉。

  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