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径

07.11.2016  19:01
 

  集聚新动能从“”突破

  ——银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径

  滨河如意服装公司的生产车间,裁剪设备在员工熟练的操作下,正在按照电脑编程进行作业。

  【核心提示】

  当下正是经济社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期,如何突出重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银川探索出了一条精彩的转型升级之路:稳定一产,优化二产,提升三产。

  滨河如意服装公司的生产车间,实现了智能化的私人定制柔性制造;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牵引变压器,走上了国内40多条铁路主干线;共享铸钢大量使用3D打印;随着3GW单晶硅棒及切片、大尺寸蓝宝石晶体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银川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切片和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

  如果将传统产业比作一个硕大的工厂,那么这些银川的优秀企业正在各个车间,用满载创新力量的手臂,敲打出转型升级的火花。

  纺织产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蝶变

  走进银川滨河新区的滨河如意服装公司,处处可见惊喜。在一个只有4平方米左右的地方,周围布满几十个单反相机。“这个门店是集团的3D试衣系统,在亚洲已布店1000多个。”如意集团服装公司党委副书记牛家珍边用手划动旁边的电子显示屏边说,“顾客只要站在这里,激光扫描之后,其体态身高数据、肤色数据等都能马上显示在系统中。传统纺织企业制衣都是批量生产,我们由于实现了智能化,可以实现私人定制柔性制造”。

  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所有的设备都在自动运转,工人们退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着屏幕,在智能裁床上,不见了人工画线和手工裁剪,取而代之的是机械手臂运转如飞。“在许多人看来,纺织是传统产业,已日薄西山,但只要与金融和创新结合,就能通过一个项目锻造出一条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话语权,进而实现逆袭,成为朝阳产业、现代高端产业。”如意科技集团驻宁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李波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银川现代纺织产业通过引大联强,形成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服装设计、品牌打造再到时尚引领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银川引进纺织产业巨头恒天集团、如意集团等企业,共同建设恒天如意产业城,将建设9个纺织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年产1000万米呢绒、1亿米色织布、300万件毛衫等。

  与此同时,中银绒业与恒天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发展民营资本、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羊绒产业向精深高端发展,取得国际市场话语权。全市纺织产业产值达到160.9亿元,增长23.4%,带动工业比重调轻2.1个百分点。

  “滨河新区现代纺织园是银川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得意之笔。”银川市委常委、副市长、滨河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凯说,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这种经济结构顽疾困扰了银川多年。2014年市委、市政府做出顶层设计,加快建设中国宁夏现代纺织产业示范园,缩短纺织资源终端到工业生产加工的运输路径,形成未来几十年中国新兴纺织工业基地和综合产业经济圈。

  自主创新引领装备制造业升级

  “我们只有300多员工,生产的牵引变压器占了全国45%的市场份额!”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经理吴占科自豪地说。京沪线、京广线、大西线、陇海线、包兰线、武嘉线、胶济线等国内40多条铁路主干线上,均有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牵引变压器,它填补了国内空白,也让我国告别了牵引变压器全部依靠进口的历史。

  “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吴占科道出了企业成功的秘诀。一手抓操作技能,一手抓技术创新,吴占科从一个月实习工资800元的技术工人,成长为技术部制造工艺负责人,年年都能拿到公司的创新专利奖励。“新型产品开发最高奖励5万元,16项国家级专利三四万元……”吴占科掰着手指头,数着近几年来取得的创新奖励。

  位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巨能公司,在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大形势下,毅然转型制造智能化工业机器人,上演了一场生动的逆袭战。走进该公司的车间,数台工业机器人赫然而立,可别小看了这些庞然大物,它们所做的上下料、装箱等工序,在精细、省时、高效等方面非人工可比拟。如今,红色巨能“JNRS”品牌产品的身影已遍布国内电梯、新能源及风电、齿轮加工、汽车、电机等多个行业,几乎覆盖了中国东南部和中部地区。

  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巨能公司已成为银川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结合的成功典范,也是银川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市已建设全国现代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共享铸钢、智能数控机床等企业,大量使用3D打印、柔性制造等技术。

  “经济黏合剂”和“助推器

  双重作用凸显

  现代服务业,不单被称为“经济黏合剂”,更是结构调整的“换挡器”和效率提高的“助推器”。然而,缺乏支撑和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现代服务业供血不足一直是我市产业结构的薄弱环节。为突破重围,我市加快了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产业发展。

  银川iBi育成中心是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知识产权转化为一体的智慧生态园区,基本涵盖了宁夏乃至周边地区信息产业90%的高效优质资源。“截至9月底,已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550家,从业人员6000人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亿元、网络平台交易额5000亿元。”园区负责人自信地说,目前,银川iBi育成中心新增企到200多家,部分重大项目在相关产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银川iBi育成中心被评为全国7家之一、西部唯一的最具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园区,靠的就是升级发展的裂变效应。

  同样,在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CBD和全国唯一面向阿拉伯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园区,建设之初,就高标准定位,并在招商中不图数量、只求质量,目标锁定为建设成真正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商务区。商务区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已累计封顶的楼宇达到37栋,并争取中阿科技转移中心、“返空汇”“好大夫”等总部项目落户。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将是未来宁夏最大的总部经济聚集地,也是金融、商务、贸易等产业的聚集地,它将有效黏合各种业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呈现出强劲势头,大阅城、 悦海新天地、新华联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陆续建成,会展业、总部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银川市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的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

  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三二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我市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总投资210亿元的宝丰光伏电站落地,投资70亿元的一期项目并网发电;引进落地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全市新能源企业30多家,总装机容量171万千瓦。

  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培育形成以佳晶、天通、隆基硅为代表的百亿元以上新材料生产企业,单晶硅棒产能1.5万吨,工业蓝宝石产量2450吨,上海申和半导体级单晶硅及碳化硅项目填补国内空白;随着3GW单晶硅棒及切片、大尺寸蓝宝石晶体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银川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切片和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

  同样,葡萄酿酒、乡村旅游、花卉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

  当今发达城市都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经济结构,判断一座城市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服务产业占GDP之比。这不仅因为现代服务业占据了产业链的最高端,而且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巨大的整合功能。对照着这一“黄金比例”,许多城市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面对当前新的经济发展转型调整期,我市再次确定了使工业结构由“”向“”转变,使服务业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变,使农业结构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三二一”格局。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8:56.9:41.3调整为1.6:54.1:44.3。

  采访中,有关专家表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银川要引领全区、辐射西北、融入世界,以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评论

  转型升级催生发展动力

  在新旧转换间,发展动力从何而来?毫无疑问,只能从转型升级中来,从结构调整中来。唯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走集约化、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才能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充分释放发展内生动力,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事实上,产业转型升级,其本质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

  由此观之,对银川而言,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快推进。因此,要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打破低水平的平衡,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资源禀赋作为定位器,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发展质量和层次的大提升,打造银川经济升级版。(记者 姬恒飞/文 苏勇/图)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
银川6家银行网点受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从“入厅”办理变“出厅”办理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