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尝甜头
我市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尝甜头
形成完整体系后将适时扩展
在事业单位内实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直是体制改革被多次尝试的模式。2013年,银川市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银川市实验中学等3家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的意见》。
两年多过去了,银川市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实现了财权、人事权和分配制度的下放,大大提升事业单位的效率,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最为彻底,因此吸引了诸多省市前来“取经”。
A大势所趋的改革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并“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因此,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定义中,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银川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调研员陈昆介绍,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事业单位往往具有公益性质,满足于社会服务,一些单位还有一定的盈利性质,体制上区别于国有企业。而在福利和用人制度上,事业单位则参照的是公务员体制。
可以说,兼顾多种形式于一身的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往往容易陷入“多重语境”的尴尬境地。而其“体制内”的“里”,和应对市场化的“表”,却大大限制了部分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在这两个矛盾共存的情况下寻找平衡点,严重制约了自身运作的效率。因此,事业单位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各种探索也在不同地区上演。
B三权彻底下放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其实就是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重新塑造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陈昆说,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大大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而这种效率往往源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积极性。
试点单位包括银川市实验中学、银川高级中学和银川市中医院,而改革的内容则是赋予了他们所有“想要的东西”。在陈昆看来,就是突破事业单位原有的桎梏,那就是下放财权、人事权和分配制度改革。
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的改革,银川在这三项事权之上的探索最为彻底。在财权方面,按照年度财政预算计划,年初一次性下达,由试点单位自主进行财务核算、包干使用。陈昆介绍,这打破了过去“细水长流”的模式,试点单位可以有更多的财力空间用于发展。
在人事权方面,突破了过去由人事部门统一招考的模式,改为由试点单位自行招聘,并且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因此,试点单位自行设计招聘考试,会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而此次改革的重点,还是在于就是做到按劳分配,取消体制内外之分,论资排辈之分,在什么岗位,做多少工作,就拿多少钱,也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同工同酬。
C体制内外收入相同
银川市实验中学2013年被纳入改革范畴,经过两年多的改革是否给学校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这也是中央编办主任张纪南前不久在银川调研时的问题。银川市实验中学校长王亚斌的回答是,人才留住了,管理更有效率,奖励机制得到落实,“实验中学门前现在车水马龙,里面大家的干劲也是热火朝天,想要进学校没那么容易了。”
王亚斌说,创建于2002年的银川市实验中学,之前一直有改革的想法,无奈没有政策支持,“赶上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我们一直争取纳入改革的范围。”谈及为何要迫切寻求改革,王亚斌说,“实验中学不大不小,有它鲜明的特色,同时在运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这其中最让王亚斌焦虑的便是教师人才队伍如何稳得住。“没有试点改革之前,专业教师的队伍谈不上稳定,实验中学以美术和音乐为特色。用学校微薄的工资留住高水平的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不现实。”王亚斌说。
“成为试点学校后,银川市给我们激活了15个内部控制编制数,使一些聘用的美术、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得到了留用。”但更重要的是,还有大部分聘用老师,他们没有编制怎么办?王亚斌想,既然已经撕开这个口子,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何不继续改革下去,改革的根本目的不就是把生产力解放出来,提升教学质量。今年银川市委组织部、市编办下发了《关于实验中学改革试点单位同工同酬的意见》,实验中学拿到了政策,财政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学校的部分学费收入划归学校使用,从而达到在编与聘用的老师同工同酬。
王亚斌说:“现在学校在用人上有了很大的空间,老师的待遇上去了,留住了人才,很多外面的老师也想进来。”
D荣誉评优不看编制
事业单位人员收入上同工同酬,在身份认同上试点单位也有突破,而这变现在各种荣誉评选、职位晋升上,只看工作业绩,不看编制。“这一点打破了编制内外的身份界限。”王亚斌说,“去年,自治区级优秀党员评选,我们学校一位平时工作非常努力的老师,经过大家评选成功当选,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位聘用教师。”王亚斌介绍,在没有改革之前,这项荣誉基本上都是在编人员的自留地。此外,学校选拔中层干部,也面向学校的所有老师,“没有身份的限制,在编与聘用平等竞选。”
在王亚斌看来,改革的另一个实处在于:学校激励机制落到了实处,提升教学质量才有了前提,学校可以在管理上大胆创新,不怕兑现不了老师应该得到的。也正是在这些作用下,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今年高考,实验中学上二本的学生突破260名,创下学校新高,这在一所以艺术教学为特色的普通高中而言,成绩非常可观。”
银川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纳影丽认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打破了大锅饭,引入了激励机制,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其核心就是要更好地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E制度设计如何公平
事业单位有编制,无疑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铁饭碗。而这也是逢进必考,人事部门统一招考的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公平性。现在人事权下放到单位自身,是否会放大权力寻租的机会呢?
陈昆说,在制度设计上,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理事会,可以作为学校管理的监管机构。在学校试点时,理事会的召集人是校长,而整个理事会成员中,学校内部代表不过半数。剩下的都是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社会贤达等。
在王亚斌看来,理事会的公平公正还有一层保障。“只有教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事项,才能够上理事会去讨论,否则是不可以决策的。”校长则是理事会之下的执行层,按照章程副校长、中层干部由校长提名,重大决策、人事变动都要由理事会讨论决定后,才由校长执行,这也有别于以前校长的一言堂。
此外,在校长的职位上,此次改革突破了过去行政主管部门委任的制度。而是先提名,后由理事会讨论通过。陈昆说:“副校长也不再是上级部门委任,而是校长提名,组成自己的领导班子,这使得学校内部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盘活。”
改革没有回头箭,银川市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纳影丽说,这项改革试点首先在条件较为成熟的单位进行,现在仍在探索阶段,待形成完整的体系后,将开始在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推行,“现在是医疗和教育方面的事业单位,未来将适时进行扩展。”
记者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