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下“快进键”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梁小雨)4月10日,记者从市农牧局获悉,今年我市将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计划年内完成全市284个村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下“快进键”,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进行股份制改革,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村集体资产改革带来的红利。
A 股改后村集体收入更透明了
2527元,这是今年1月,金凤区平伏桥村村民马万海第一次从村集体收益中分到的红利,对他而言,钱虽然不多,但却意义重大。“以前只晓得村集体有几千万的资产,这么多年这些钱到底如何使用的,我们一点都不清楚。”
2017年3月,平伏桥村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革,确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189人,股改量化资产6293万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少新告诉记者,目前村上利用村集体资产购买了51套营业房,2017年收入租金141万元,其中集体分红30.1万元,个人股分红110.9万元。
马万海分得的2527元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当初核定的时候我分到7个原始股,每一股的收益361元钱,去年拿到股权证书的时候,我就心安了。”在马万海心中,股改后的村集体资产变得更加透明,也让自己更放心。
据悉,为了明晰农村集体资产,规范集体资产使用程序,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自2014年以来,银川市按照中央、自治区的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0个行政村已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共有8个村实现利益分红,共分红1500余万元。
B “流动”的资产让村民更有盼头
4月10日早上8点30分,金凤区双渠口村的村民马永伏骑上电瓶车出门上班,十几分钟后,就到达了工作的地方——双渠口村失地农民创业园,“每个月有两千多元工资,比以前种地高多了。”离家近、收益好,马永伏也就安心待在了园区打工。
双渠口村失地农民创业园位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宝湖西路225号,占地面积约为6.6万平方米,是双渠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集体资产之一,目前共有10家中小企业入住园区,这些企业在缴纳租金的同时,也解决了10余名村民的就业。
“除了这个园区,我们还出租农贸市场、营业房、办公楼等等,去年一年共收入281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马立平介绍,目前双渠口村共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391人,股改量化资产约为630万元,今年春节村上为每一位股民发放了价值300元的米面油1份。
股改在带来红利的同时,也让更多的村民有了生活的盼头。梁建宁是村上的股民之一,2017年4月以前,他一直在城区各处租赁门市,从事电气焊修理、金属加工等工作,但因为租金高、场所不定等原因,多年来收入一直不高,村上利用村集体资金建起了双渠口村失地农民创业园后,他看到了机会。
“为了帮扶创业,村上统一第一年租金减半。”如今梁建宁在园区内租赁了一套235平方米的营业房,从2017年4月入驻园区以来,至今已收入10余万元,还招聘了两名工人做活,日子越过越红火。
C 股改让农村开启良性循环治理模式
农村集体三资(资产、资金、资源)一直是困扰农民的一块“心病”。有些行政村既有资产又有资金,村民担心村干部挪用公款、资金流失,有些行政村既无资金又无资源,村民又担心村干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活没了盼头。
“对资产进行核定,就是为了摸清村集体家底,让村集体亮明家底,理清权属关系,准确界定成员身份,有序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内全市计划完成全市284个村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下“快进键”。
据悉,为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2014年以来,我市积极组织县区分管领导及相关业务人员参与农业部组织的改革工作培训班,参考借鉴了改革亮点突出地区的成功经验,再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改革方案,稳步有序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通过改革,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对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并配置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增值部分的分配权利,有效增加了广大农民(股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也进一步优化完善了乡村治理体系,目前完成股改的行政村已初步构建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结构,形成了“村党支部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委会抓好社会管理服务事务、集体经济组织抓好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三驾马车”,农村社会开启了良性循环的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