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留痕酸枣梁——红寺堡区即将退役的护林马队走笔
结束了一天的巡山护林,酸枣梁封育区管护站副站长虎博牵引“紫精灵”一家返回马厩。
雨后初霁,骑马巡山,绿色“地毯”一望无际。
吴忠市红寺堡城区以东40公里外的酸枣梁林带封育区内,一支“骑兵”队伍缓缓走过。
2010年,为了禁牧封育染绿荒原,红寺堡区林业部门成立了一支护林马队。多年来,在护林马队的管护下,红寺堡人编织的“生态梦”正变为现实——野生酸枣林留床面积扩大了6倍,林带里不时蹿出狐狸、黄鼠、黄羊、野兔、山鸡,物种越来越丰富。
今年,由于酸枣梁封育区禁牧护林交通工具“升级”,护林马队将结束历史使命。
(一)
5月8日8时许,22岁的护林员马杰像往常一样,手里端着一小盆豌豆,走向马厩。
“快来看啊!‘紫精灵’又生了一匹小马驹。”
马厩里,一匹暗红色马驹依偎在“紫精灵”身旁,不停吮吸着奶水。“蔡叔,你给‘紫精灵’喂点鸡蛋吧,从我的‘伙食’里扣除就行了。”与饲养员蔡国江说话间,马杰急着出发巡山了。
“紫精灵”身后,5岁大的“烈风”,3岁大的“美美”,好奇地看着新出生的“妹妹”,不时凑到跟前闻闻。
酸枣梁管护站南侧5公里处,直径15厘米、高5米、冠龄40年的“酸枣王”在山坳间随风摇曳,刺蓬、猫头刺等抗旱植物密密匝匝地装扮在酸枣梁上。昔日,这里是一片荒漠。
日复一日,马杰重复着一件事——护林禁牧。“虽然长年工作在人迹罕至的山坳里,没有时间谈对象,工资收入低,但在我心里,3年马背护林员的经历很美好,护林员的身份也很光荣。”马杰说。
(二)
在酸枣梁封育区马厩内,年过花甲的蔡国江夫妇精心喂养着“紫精灵”和其它7匹骏马。这营生,老蔡夫妇俩已干了8年。
记者还未走进马厩,耳畔就传来一阵嘶叫声,大小8匹马仿佛个个不一般。被誉为“黑色闪电”的种马通体黑色,儿子“烈风”全身通体红棕色,一匹母马除腹部略呈白色外其余部位均为土黄色。其余几匹通体暗棕色,鬃毛短而直立。见有陌生人进入马厩,“黑色闪电”或狂鸣,或甩尾,或腾空,领地意识和防范意识特别强,“这匹马可是为护林立过汗马功劳。”老蔡夸赞道。
马厩前的老蔡,长年被风吹日晒的脸庞有些泛紫。“一匹马一天吃3斤豌豆哩,草料成本得30元。”老蔡说。
每逢冬季,护林员宿舍内的太阳能发电电瓶无法存电,节能灯每天只能维持数小时光亮。春夏季节,遇到刮风下雨阴天,发电机也只能运行数小时。林业局配备的冰箱、炉灶等由于缺电长期无法使用。
(三)
作为酸枣梁管护站片区负责人,“老林业”晁永贵谈及护林往事,用了一句话诠释心境——认准信念不放弃。
晁永贵告诉记者,封育区设置阴洼子、老虎沟等7个护林点,管护34万亩,时常能看到狐狸、黄羊、獾等动物,感到很兴奋。
可也有不愉快的时候,心里很受伤。护林员巡山时,常常与偷牧羊倌发生争执,今年还有护林员被羊倌抡起羊鞭打伤了胳膊,有些护林员为此辞职告别了酸枣梁。
但晁永贵始终认为,坚守封育区,还是亮色更多些。在酸枣梁腹地,晁永贵向记者介绍:“如今,生物多样性是红寺堡的品牌,这里已发现陆地野生动物种类217种,多年淡出人们视野的黄羊、野猪、野狼等野生动物先后来定居。”
酸枣梁封育区管护站副站长虎博告诉记者,护林员一月只有两天轮休时间,人员从过去的近30人降到如今的19人,队伍稳定性弱是这里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护林马队精心管护下,西北地区罕见的连片野生酸枣林由过去的4.6万亩增加到如今的15万亩。
酸枣梁,因为一支护林“骑兵”支队的存在,色彩斑斓。(记者 苏峰 杨之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