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 既留青山又送金山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5年,宁夏森林覆盖率由8.4%提高到13.8%,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584平方公里,153万退耕农民人均直接收益4916元——
退耕还林既留青山又送金山
进入3月中旬,虽然还没有到草木还春之时,但西吉县吉强镇的山坡上已是满眼绿色。
“退耕还林前别说看到绿色了,连个草皮子也很少见,全是光秃秃的山梁。”说起退耕还林的好处,西吉县林业局局长吴建雄如数家珍:吉强镇有10多万亩林地,靠近县城的2万多亩山坡一年四季都是绿的。
去年10月,吉强镇最偏僻的龙王坝村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村民焦建鹏告诉记者,龙王坝村有数千亩荒山,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后,全村200多户村民开始在林下种植中药材、油用牡丹等,发展林下养殖和林业观光休闲旅游。目前,全村人均林下经济纯收入从1999年的1元增至450元,其中心雨林下产业合作社成员户均林下经济收入过万元。
“2000年实行退耕还林之前,西吉县森林覆盖率只有6%,实施退耕还林68.2万亩后,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2.97%,增长了1倍多。”吴建雄高兴地说。
西吉县既留青山又得金山的现实,是宁夏受益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一个缩影。
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宁夏共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1305.5万亩,工程建设覆盖了全区21个县(市、区)及自治区农垦系统,涉及1461个行政村、153万退耕农民。截至2014年底,国家累计兑现宁夏退耕还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6.16亿元,退耕农民人均直接收益4916元。
宁夏防沙治沙与退耕还林工作站站长景佩玉告诉记者,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给地处生态脆弱区的宁夏带来了山川增绿、农民增收、产业结构优化等诸多利好。
有这样一组数据见证着退耕还林给宁夏带来的生态效益:实施退耕还林后,宁夏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8.4%提高到现在的13.8%。全区禁牧封育区林草覆盖度由2003年的30%左右增加到2012年的50%以上,500多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584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入黄河泥沙4000万吨。
退耕还林实施15年,宁夏退耕农民不仅直接收益,增收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从单一的农业收入变成农业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扶贫收入、外出务工收入等多个收入源。据调查,实施退耕还林面积最广的固原市,2014年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一项就达41.7亿元,农民人均劳务输出工资收入近3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左右,比1999年退耕还林前增长近6倍。固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因此增长6倍多。
耕地退了种上了树木,但粮食产量并没有减少。由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退耕区农民不再依靠广种薄收的传统生产方式,开始发展优势特色农业。调查显示,2012年,退耕还林主要地区的宁南8县区,粮食产量达到了14.94亿公斤,比2000年的5.37亿公斤增长了178%。“国家每年每亩退耕地还给农户兑现100公斤原粮和20元生活补助,退耕农民再也不用为吃饭问题发愁了。”景佩玉告诉记者,在粮食增长的同时,全区羊只饲养量从退耕前的380万只发展到2013年的1585万只,充分说明退耕还林政策在归还我们绿水青山的同时,也给我区农民送来了金山银山。
去年,我区又向国家报送了《宁夏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方案》,计划从2015年至2020年,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还林还草面积163.0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21.06万亩。(记者 吴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