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天地宽 产业兴旺日子美

26.03.2019  11:40

  在银川,随着各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的建立,各种政策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他们在致富的同时也不忘回报家乡,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  

  大有可为的乡村呼唤更多追梦人。今年两会期间,乡村人才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据农业农村部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2000万,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全国农业科研人才总量达到62.7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近55万。

  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人才主力军。如何发挥这些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返乡创业?成为各地政府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关键所在。

   致富不忘家乡人

  6年前,永宁县杨和镇王全村村民王保利从未想过回乡创业这件事。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以前种田只能解决温饱,基本没有余钱。”贫困的生活使王保利萌生了干一番事业的想法,他外出打工并陆续承建农村水利工程,靠着聪明和吃苦耐劳,几年时间积累了一定财富,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富裕户。

  回乡创业,缘于一次意外帮忙。2013年,一家公司在望洪镇史庄村承包了900亩土地建设设施温棚,结果因经营不善,老板扔下一切跑了,这可愁坏了当地的农户。“村上动员我接着承包这片地,我才开始思考回乡创业这件事。”王保利介绍,当时很多工程款项迟迟拿不到钱,这也促使他下定决心回乡种地。2014年4月,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放弃了主营的建筑工程行业,筹措资金800万元成立了永宁县宏源达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并在望洪镇史庄村承包了840亩地,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经过几年时间,王保利承包土地面积已达3000余亩,拥有农业机械达67余台(套),为周边农户提供“耕—种—管—收—贮”农业社会化服务,年均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约1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300多户。在发展种植业、农机服务的同时,他还开创了“种植玉米+农田养鸡+鸡粪还田+收获玉米籽粒+农家鸡销售”的新路子,实现了家禽养殖年生产销售优质土鸡、芦花鸡5000多只的新目标。

  有人慕名前来拜访、讨教,王保利总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并为他们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在农忙作业时,他协调调配农机具,给予那些请不起农机作业、起早贪黑耕作的贫困户无偿帮助。近几年,王保利的公司累计减免困难群众的农机作业服务费和各种捐款达15万元。

  近年来,我市通过贴息贷款、农业补贴,以及“十佳农民”、种植能手的评选等措施,鼓励青年人才返乡创业。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罗燕介绍:“2016年我们贴息贷款金额600多万元,到了2017年增加至1000多万元。

   返乡创业条件优

  金凤区润丰村村民马贵今年31岁,目前在润丰村的设施温棚园区种了一棚吊瓜。“我的老家在西吉半子沟村,那里基本就是靠天吃饭,没什么出路。”2017年,西吉半子沟整村搬迁至金凤区润丰村,这里环境优美,徽式建筑风格的村庄整洁干净。马贵对新家十分满意,“这里通水通电通气,而且公共设施齐全,绿树也特别多。地方是很漂亮,但不知道我过来能做啥。

  为带领移民脱贫致富,润丰村规划打造了占地280亩的现代化设施温棚园区。今年2月,第一批38栋设施温棚拔地而起。温棚有了,还得有人来种。马贵说,村主任马存天天来给他做思想工作,鼓励他试种温棚。“后来我想了想,外出打工也挺辛苦,在家种地还能方便照顾家人,挺好的。”于是,马贵等十几位村上的青年从去年底开始,陆陆续续回来种地。

  “现在村上规划建设民俗村,目前已经跟一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另一方面就是打造温棚设施园区。”马存介绍,目前园区第一批温棚主要试种西红柿和吊瓜,等村民种植技术成熟以后,再种植葡萄、樱桃、油桃、草莓等采摘类品种,发展乡村旅游。

  “今年第一茬,村上免费把温棚提供给大家伙儿种。”马存说,不仅温棚租金免费,村上还找来了农业技术推广员给村民免费培训,讲解吊瓜种植的土壤准备、幼苗的移栽、覆膜、温度调控、人工授粉等知识。“平时有啥问题给技术员打电话,他都会来给我们指导,服务特别好。”马贵说,第一茬吊瓜预计5月底上市,产量能达到0.75万公斤。

  看着马贵等年轻人种地红红火火,村民们心思也活泛起来。近段时间一直有村民来找马存咨询种温棚的事情,“目前第一批38栋棚全部都种了,第二批大概4月左右开工建设。”马存指着不远处的一片荒地,向记者介绍下一步的规划。

  记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