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幸福密码” 遇见美好银川
候鸟在银川安家歇息
人水相依
国外嘉宾聚焦智慧银川
体育运动强体魄
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本版图片由记者 苏勇 李靖 摄
“百湖环凤城,碧水润银川,好山好水好城好人,国际湿地城市,丝路明珠银川,欢迎大家来走一走,看一看,体验美好,感受幸福。”
2月22日晚,银川市在中央电视台“美好生活数据发布之夜”活动中,上榜“美好生活城市”,同时面向全国、全世界发出这份“美好”邀请函。银川的美好在哪?答案在这里: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让市民生活更有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湿地资源“加码”幸福
2月22日晚,兴庆区副区长王利民、中关村双创园“杞里香”枸杞电商平台的大学生创业者杨威等人有幸在现场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四川人张馨第一时间将银川上榜“美好生活城市”的消息在朋友圈转发。“天很蓝,水很清,树很绿,是一座特别宜居的城市。”张馨说,来银川三年,感受最深的就是银川对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
过去一年,银川市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其中实施了“东热西送”工程,从黄河东岸华电热源穿越黄河引入城市实施集中供热,拆除城区200多座燃煤锅炉,结束了长期以来低效分散供热“冒黑烟”的历史,市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空气质量的改观,2018年银川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58天,较2017年增加了21天,空气质量改善程度位居全国169个城市中的第四名;实施了“城市污水清污分流”项目,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了一级A标准,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天更蓝、水也更绿。历史上,银川有“七十二连湖之称”,“月照夕阳”“汉渠春涨”等湖泊景观是当时的西北盛景,如今,伴随着湿地保护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景致随处可见,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目前,全市湿地面积5.31万公顷,有自然湖泊、沼泽湿地200个,其中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沼泽有20个。全市有5处国家级湿地公园(鸣翠湖、阅海、黄沙古渡、宝湖、鹤泉湖)、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黄河外滩)、6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市区湿地率达到10.65%,湿地保护率达到78.5%。去年10月25日,凭借丰厚的湿地资源“家底”,我市入选全球首批18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
这样的一组数字看着是冰冷的,但人民的生活感受却是火热的。张馨常常在朋友圈晒银川的城市风景,这让她家乡的朋友感觉很新奇,“在我们以前的印象中,银川就是特别多风沙、气候特别干燥,但没想到城市这么绿,湿地这么多,幸福感一下就提升了。”
平安银川暖心名片
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意味着什么?答案是,百姓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更强。
为了让银川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国最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银川市与北京建立“首都带首府、首府带县乡、携手惠民生”的深度合作机制。
银川市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中关村一小等建立了7个合作教育共同体,与北京广渠门中学、北京昌平职业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科研院所等北京龙头学校合作,开展了40多个合作项目,涉及我市50多所学校;银川市10家医疗机构同北京20多家医院建立医疗合作共同体;上线全国首个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好大夫、春雨医生等28家互联网医院已累计服务银川患者900多万人次,“互联网+医疗健康”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只是看这些数据,可能不太能理解“首都带首府、首府带县乡、携手惠民生”的深度合作机制意义有多重要,不妨听听银川市教育局局长王亚斌的“大白话”——“‘首都带首府’教育合作一年多,去年,咱银川获得的教育部级优课优310节,占全区总数的近六成,比2017年多了近10%,这说明在银川‘上好课’的老师多了。”
在中科院公布的2018年度全国38个主要城市公共服务排行榜中,银川名列第九名。这其中不仅有优质教育医疗的原因,更因为市民生活在银川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具体包括注重打造“舌尖上的安全”,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建立全程监管体系,并严肃追责问责,以制度建设保障食品安全,加大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力度,形成人人关注支持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去年自治区对银川市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进行社会测评,群众满意度超75%,支持度超97%;实施“交巡警合一执法改革”,推进“互联网+社区工作法”,整合有限的警力资源充实到基层服务群众,通过人防、技防、安防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2018年全市八类命案发案率同比下降55%,“平安银川”已成为一张暖心的城市名片……
改革成果 市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全面加强扶贫攻坚、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作为被自己的市民投票选出的“美好生活城市”,银川努力让城市更加美好,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美好生活,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2月24日早上,兴庆区副区长王利民刚从北京回来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该区的花卉基地。两天前,他将兴庆区的花带到了中央电视台“美好生活数据发布之夜”的现场。
“银川获得美好生活城市的美誉,市民得有获得感,获得感从哪来,腰包得要先鼓起来。”王利民说,增加收入离不开产业劳动,花卉产业既是美丽产业也是生态产业,更是兴庆区群众增收致富重要产业之一,历经10年快速发展时期,已经由最初的几十亩扩大至7000亩,产值也由百万元达到上亿元。
美好生活,让市民有获得感,兜里有钱很重要,但远不止于这一点。银川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更好的服务市民,让市民谋求更大、更好的发展。
改善民生 幸福满满
近年来,我市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民生所需。如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让更多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惠及广大市民;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不见面,马上办”等方式,打造“一体化集成式”的行政审批银川新模式,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实施好水源地替代——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建设,将黄河水从上游库区输送到市区,让260多万群众将喝上甘甜的黄河水,结束长期饮用地下水的历史……
2019年,我市将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民生画卷,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让银川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更有“质感”。
简政放权 服务更优
2014年,我市开启第一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效能改革、加快简政放权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下。2016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银川考察时,对银川市行政审批“一个窗口、一枚公章”的改革做法予以肯定。
去年,我市又进行了第二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出了“1+N不见面”审批服务新模式,为审批提速,累计有超过1000家企业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捷,也激发着市民创业干事的激情。
在见证银川上榜“美好生活城市”的瞬间,中关村双创园“杞里香”枸杞电商平台负责人杨威的脑海里蹦出一个词“名副其实”。
过去10年,中关村双创园“杞里香”枸杞电商平台从3个人的团队发展成70多人,从注册资本10万元到9000万元营业额,借助红彤彤的枸杞,依靠银川这片创业沃土,一帮创业青年,生动践行了追梦青年的创业故事。“连续3年,我们‘双十一’的销售额都能突破千万元!”杨威说,10年来,银川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优惠政策多、创业成本小、人力优势明显,这几年不少在外地的银川人都返乡创业。
聚焦最富创造活力的青年群体,以创业促就业,搭建创业平台50多个,累计入孵企业2000多家,仅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园就引进100多家全国科技创新企业,带动17所在银大中专院校20多万学生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在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文化旅游、都市观光农业等业态中一展身手。
本版图片由记者 苏勇 李靖 摄
记者 范晓儒 李阳阳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