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神赵子龙"是"雷神"吧? 网友吐槽:编剧回家补历史
原标题:编剧,网友喊你回家补历史!
《武神赵子龙》剧照,子龙恋爱中。
4月26日《人民日报》第23版文艺评论,“看台人语”栏目刊发了署名文章《电视剧<武神赵子龙>“挂羊头卖狗肉”》:电视剧《武神赵子龙》号称“总投资2.5亿元、以全电影规格拍摄的大型古装偶像动作传奇巨制”,然而,从剧情和人物设置来看,这部剧或许称为“恋爱中的赵子龙”更为恰当。一部本应展现男儿勇战沙场终成一代名将的大剧变成三国外衣下的言情偶像剧,让许多观众大呼:求偶像剧放过历史!
众多批评显示,该剧的服装、造型、道具皆成重灾区。从画风来看,整部戏难见“三国”的历史氛围,满屏的大红大绿,颜色跳脱至艳俗。演员的造型几乎一改同类型电视剧的写实风,转而走向游戏化设计……人们不禁感叹,投资2.5亿元的作品为何要“挂羊头卖狗肉”?
“五一”小长假期间,《武神赵子龙》终于迎来了收官大结局,但“靁靁靁”的评价不绝于耳。总投资2.5亿元是什么概念?这笔巨款能拍两部《琅琊榜》、两部半《花千骨》、三部《太阳的后裔》。虽然有林更新+林允儿的高颜值,但剧方却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生生把“武神”演成了“雷神”。豆瓣评分低至3.4分,其中超过六成观众打分1星。
槽点一:三个姑娘恋子龙 挂着羊头卖狗肉?
单看片名“赵子龙”三个大字,你以为和《关云长》一样,是一部三国人物传记片;当赵子龙掉落山谷,没死没残却能找到师爷学得绝世武功,你又觉得这是一部向金庸致敬的武侠片;开场就有三个姑娘想给赵子龙生猴子,争风吃醋让观众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酸味,你又以为这是一部言情剧;看着看着白虎和白马都出现了,老鹰能轻松叼走一只小白虎,赵子龙还和夏侯轻衣二人共骑白马飞奔在湖底轻吻,这时你会不会三观尽毁:难道这是魔幻大片?
真是有钱任性,该剧播出至大半时,观众们期待的“赵子龙勇战沙场,最终成为一代名将”的剧情仍迟迟没有出现,赵子龙在剧中更多是和女主角谈谈情说说爱,感情纠葛也让人着急。从小一起长大的柳擎儿、师叔之女李飞燕、杀父仇人之女夏侯轻衣,三个女人一台戏,让观众不得不心疼男二号柳慎。随着剧情发展,赵子龙和轻衣之间的虐恋也把观众虐得不轻,有观众甚至发起话题“林更新何时牵手林允儿”。好在林允儿一人分饰两角,夏侯轻衣去世之后,她以马玉柔的身份重新登场,一直陪伴在赵子龙身边。操碎了心的观众,真想把这部剧改名叫《情圣赵子龙》。
槽点二:七言绝句穿越了 你的语文及格吗?
剧情是否符合史实暂且按下不表,人物对白中的语文常识错误,也引发了网友的吐槽。亲爱的编剧,观众先问你一句话,你的语文及格了吗?
董卓杀进皇宫,赵安、李全劝少帝赶紧离开逃走,但是少帝死活不肯,还说了令人喷饭的一句话“何况董贼鸩(jiu)杀我全家”。亲,这个字念zhen,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啊。
赵子龙带着妹子乘小船观光游览,吟诗一首:“芙蓉照水玉波潭,两岸蒹葭映远岚。临风把盏宜弄箫,醉卧常山何忍还。”这首描写景色的七言绝句,堆砌辞藻骗骗小师妹,编剧突出赵子龙身上的男主角光环未尝不可,可是最大的问题是,编剧却把七绝硬从南北朝往前推几百年到了东汉!明代学者高棅在《唐诗品汇》中就考证,南北朝时期作品《挟瑟歌》、《乌栖曲》、《怨诗行》为“七言绝句之祖”。编剧你穿越了吗?
槽点三:老鹰轻易抓老虎 五毛特效让人晕!
剧组曾宣称,“《武神赵子龙》特效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老虎的模型,力求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效果能够以假乱真,片中的花鹿与白貂的毛发根数分别约有40万、80万,而成年白虎的毛发竟有400多万根”。不过,这部“神剧”的五毛特效让人分分钟出戏,比如,“中国好爪子”的老鹰,毫无逻辑地能抓起一只老虎,试问特效投入超过五毛钱了吗?
且不说吕布花里胡哨的衣服,且不说高则府上的荷花五颜六色,单说赵子龙骑着一匹白马,和夏侯轻衣弄出个超现实浪漫镜头——两人共骑白马飞跃至湖中,白马在湖底依旧欢快地驰骋,两位主角仍旧说着缠绵的情话甚至轻吻起来。这到底是唐僧西天取经的白龙马,还是牛魔王的避水金睛兽啊?
还有,赵子龙手起刀落奋勇杀敌,杀死了那么多人,刀柄上一滴血都没有啊,其他人的刀上可都是浓浓鲜血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武林绝学“杀人不见血”吗?
槽点四:中秋科举全篡改 三国历史哪去了?
该剧中赵子龙等众多人物毕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电视剧改编时显然不能太不尊重历史。比如,剧中有这么一出,吕布脚提重鼎惊呆众人,这时董卓直夸吕布“有温侯在我无忧,有我儿奉先在我无忧”。可是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吕布是在杀死董卓之后被封侯的,怎么可能还是义子时就是温侯了呢?“温侯”称谓由董卓亲自喊出,看得观众“尴尬癌”都要犯了呢!
又如,剧中一场戏,柳擎儿对赵子龙来了一句“快来,今天是中秋节……”另有一场戏,赵子龙向师叔李全求教,李全谆谆教诲他:“何不去京城考取功名。”这两句对白也是错得离谱。历史学和民俗学界普遍认为,中秋节最早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直至明清时,才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主要节日。那么,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哪里来中秋节这一习俗?“考取功名”一说,实际上指的就是科举制度,然而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才开始的,东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乃是察举制和征辟制。而且,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是举孝廉,父亲新丧却护剑远游,子龙可能不会被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