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力争2022年实现综合产值千亿元

19.07.2019  01:32

7月12日,2019长三角主流媒体宁夏行活动座谈会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博物馆举行,全国各地记者们品鉴了宁夏葡萄美酒,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助理马永明就宁夏葡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推介。

马永明介绍,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总面积20万公顷,共涉及12个市、县〔区〕)。2013年被牛津大学编入《世界葡萄酒地图》,成为世界葡萄酒产区新板块。

宁夏葡萄产业起步于1984年,历经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宁夏把发展葡萄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引进先进的种植和酿酒技术,吸引国内外投资,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酒庄,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葡萄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品牌发展”之路,产区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得到了国内外葡萄酒业界的广泛认可。

截至2018年底,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4,是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建成酒庄86个,占全国1/3,年产葡萄酒1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30亿元,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达271.44亿元。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认为:“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

马永明表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酒庄酒产区。宁夏产区依山傍水,日照充足(日照时数2851—3106小时),热量丰富(≥10℃有效积温3300℃左右),砂石土壤,透气性好,富含矿物质,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每年不到200mm),黄河灌溉便利。这些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特有风土条件,使产区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糖酸度协调等特征,具备生产中高档葡萄酒的基础。发展模式上,坚持走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的路子,先后有40多家酒庄的700多款葡萄酒,在品醇客、布鲁塞尔、巴黎等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得顶级大奖,成为宁夏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

二是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是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产区。产区2012年成为中国首个国际葡萄与葡萄酒政府间组织(OIV)省级观察员,先后成为国际侍酒师协会会员、国际葡萄酒教育家协会会员;与意大利联合酒展公司合作,互换葡萄酒用于产区推广宣传和葡萄酒教育;保乐力加、轩尼诗、桃乐丝等国外巨头企业在宁建基地、建酒庄;引进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的60名国际酿酒师来宁服务,培养了一批能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聘请美国、英国等25国冠军侍酒师作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推广大使”,推动宁夏葡萄酒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从2018年启动的第25届国际葡萄酒电影节,已有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多部葡萄酒影视作品在产区拍摄。据统计,近年来宁交流的国外嘉宾有一半以上是为葡萄酒产业而来。

三是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是“三大效益”全面发展的产区。经济效益上,葡萄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30亿元,先期建成的酒庄1亩葡萄园缴税近1万元,未来税收潜力很大。社会效益上,葡萄产业每年为生态移民提供了12万个就业岗位,工资性收入约9亿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成为移民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有22个酒庄建成旅游酒庄,年接待人数达50万人次以上,成为宁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生态效益上,葡萄种植充分利用了山荒地资源,酒庄绿化及防护林建设大幅度提高了产区森林覆盖率;葡萄园“浅沟种植”成为贺兰山东麓最大的洪水拦蓄工程,减少了水土流失;形态各异的酒庄及葡萄园成为贺兰山东麓靓丽的风景线和银川市的生态屏障。

四是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是制度标准和政策体系相对完善的产区。从苗木引进繁育、葡萄园管理,到酒庄建设、葡萄酒酿造、销售,都制定了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特别是在全国第一个以地方人大立法的形式对产区进行保护,颁布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第一个实行酒庄列级管理制度,制定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列级酒庄评定管理办法》;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葡萄与葡萄酒政府间组织(OIV)省级观察员;出台了《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等15个政策性文件,为产区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

马永明说,下一步,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品牌发展,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力培育大型旗舰酒庄,发展领衔产品,切实把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这个实体进一步做大做强,努力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经济体、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葡萄酒产业高地。力争到2022年,年产葡萄酒5亿瓶以上,带动15万人以上就业,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