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下崛起“紫色经济”
酿酒葡萄,鲜食葡萄,葡萄文化旅游,酒庄......集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紫色经济”,已经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凭借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适中,和黄河灌溉系统完善的资源优势,贺兰山下生长的葡萄品质优良。近年来,为推动葡萄产业融合发展,自治区将葡萄产业列为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十大产业集群之一重点推进,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从产区保护、资金投入、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市场推介等方面全力推动葡萄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2015年,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61万亩,其中酿酒葡萄51万亩,产量20万吨。已投产葡萄酒庄72家,加工能力近27万吨,正在建设的酒庄有58家,葡萄经济综合产值达65亿元。
紫色经济的崛起,吸引了保乐力加、轩尼诗、张裕、长城等国内外一批知名葡萄酒企业到贺兰山东麓建基地、建酒庄;原歌、加贝兰、银色高地等一批自主企业品牌近年来也迅速崛起。自治区葡萄产业发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政府每年投入20亿元发展葡萄酒产业,带动社会投资100亿元。
为推动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发展,自治区通过举办葡萄酒节、国际葡萄酒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推介会、展销会、品鉴会,擦亮了贺兰山东麓“紫色”名片,“小酒庄、大产区”雏形初现。
“刚开始的时候农民种的葡萄每公斤卖3元钱,现在每公斤卖到8元钱左右。”自治区葡萄产业发展局局长李学明介绍,贺兰山东麓葡萄越种越多,价钱越卖越贵,农民增收越来越多,关键在于打通葡萄种植和二三产的产业链,实现融合发展。
贺兰山下的镇北堡吴源村农民贺家来对记者说,地里的葡萄收获后直接卖掉,每公斤不过几元钱;加工成葡萄汁、葡萄酒出售,利润就会翻上好几倍。摘葡萄的季节,利用葡萄园开展休闲游农家乐,收入会更多。尤为可喜的是,每到葡萄收获季节,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葡萄园亲手采摘亲自酿酒葡萄美酒、送亲友,成为贺兰山下“紫色经济”的一个吸引食客游客的好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农民日报 张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