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出台“人才新政19条”广聚英才
招才引智和电子商务是今年贺兰县重点工作。近日,记者就贺兰县出台的“人才新政19条”和如何推进电子商务,分别采访了贺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招才局局长胡志刚和贺兰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网络经济发展局局长李云。
记者: 贺兰县为什么要制定人才新政?
胡志刚 :一是贺兰跨越发展的需要。当前是贺兰加快发展、扩规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抢抓宁夏生态纺织示范园贺兰园区等“一区三园”重大项目建设机遇,广开招才引智之路,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贺兰汇集,引领产业走向高端,增强区域竞争优势。二是人才优先发展的需要。人才是贺兰发展最关键的战略要素,必须做到人才优先发展、政策优先支持、资金优先投入,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吸引优秀人才向产业集聚,增强人才资本优势。三是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招才引智是“四个贺兰”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创新机制,优化政策,完善措施,破解人才政策分散、投入不足、渠道不畅、环境不优等问题,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优势。基于上述考虑,县委政府决定出台人才新政。
记者: 贺兰人才新政有哪些主要特点?
胡志刚: 人才新政具体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战略性比较强。以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创业型和紧缺急需人才“两高两创一紧”人才为重点,经过3~5年的努力,引进培养10名产业领军人才及10个科技创新团队,引进100名创新创业人才、100项高新技术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立100个人才创新创业示范载体,引进培养1000名产业骨干人才,增加10000名优势主导产业人才,打造“十百千万”人才金字塔。二是系统性比较强。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的一系列政策,有关经费资助、项目补贴、人才奖励、生活津贴等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共有42项之多,做到了招才与育才奖励并举,引才与留才奖励并举,引进的人才与引才单位个人奖励并举,外来人才与本土人才奖励并举,人才创新创业与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奖励并举。三是针对性比较强。围绕全县总体产业布局,重点鼓励和支持生态纺织、清真食品、“一优三特”优势主导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围绕发挥领军人才和团队的引领作用,创新“人才+项目+资金+平台”模式,提高人才贡献率。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科技研发团队、技术服务团队、经营管理团队和实用人才团队,增强人才的团队优势。四是操作性比较强。横向整合组织、人社、科技、发改、农牧、财政等人才工作职能部门的政策措施,纵向对应区、市人才工作方面的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增强了政策的叠加效应。《关于加强招才引智工作的意见(试行)》的含金量高,每年最低投入380万元,超出部分进行专项申请,各牵头部门据此出台12项配套办法,进一步细化具体标准、严格申报程序、及时考核兑现,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和公平公正。
记者: 贺兰人才新政在人才引进方面有哪些优惠政策?
胡志刚: 对引进的创新领军人才: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按照在贺兰服务时间,最高一次性可奖励100万元;自治区级“百人计划”、“塞上英才”,一次性奖励10万元和30万元。
对引进的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引进重点领域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创办科技型企业的领军人才及团队入选县“双百工程”A、B、C类项目(自带资金100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的奖励资助。
对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人才专家及博士、硕士,一次性补助2万元、5000元、3000元。新建的硕博生实践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一次性奖励5万元、3万元。
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及全国技术能手、自治区技能大奖获得者及技术能手、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分别每人一次性补助3万元、2万元、1万元、5000元、3000元。对事业单位返聘的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每月补助1000~5000元。
重奖引才贡献者: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奖励10万元;引进自治区“百人计划”和“312计划”人才奖励5万元;引进人才入选市领军人才奖励3万元;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奖励10万,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区级重点实验室奖励3万元;每年给招才联络站(县外)工作经费2万元,招才工作站(县内)工作经费1万元~5万元,另对开展重大招才引智活动给予资金补助。
记者: 贺兰人才新政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胡志刚: 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每年安排10万元培训20名以上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对参加工程硕士培养的学员,学费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由县财政全额补助。每年安排5万元支持科技社团、学会开展论文评比、学术交流工作。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对评定的县级校企合作基地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职业技工学校培训予以补助;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及区、市、县技能大奖的分别奖励4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实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选派重点骨干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后备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和企业学习研修。实施基层及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工程。选拔100名基层优秀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每年评审一批创新创业项目,予以5000元~2万元重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