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王健获奖:眼光
14.11.2016 12:35
本文来源: 宁夏新闻网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报业发展研究部主任、高级记者王健同志荣获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喜讯传来,令人振奋。
我目睹王健在宁夏大学读书、教书,在《宁夏日报·时代聚焦周刊》办刊。后来,他在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努力拼搏出成绩,我均有所闻。今天他获殊荣,那是“人”有所值,受之无愧。这样说没有突出个人作用的意思。事实上,他曾经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和领导、同事,特别是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的党委、编委和同事们对他的教育、支持、帮助,是他进步的重要条件。
王健新闻采访、编辑、策划、研究、管理都能来;摄影、撰文也都行。他党性强,善创新。他的工作岗位多有变动也就顺理成章。但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全力以赴。须知这不容易,因为内心、外界的干扰很多(这很正常),必须有一种眼光去战胜干扰。应该说,王健是有眼光的。
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公派下乡扶贫的马向阳热情帮助大槐树村脱贫,中间曾遭村民误解。舅舅送给他六个字“不害怕、不后悔”,他回到村里,在领导、村民的支持下实现扶贫目标。“不害怕、不后悔”就是以理性和实际为基础,认定目标后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能否看得远一点,结果不一样。
据说一个科研小组在原始森林迷路,老教授身染重病,临终前托付给众人一个小箱子,说是他终生研究的心血,要把它带出去。大家化悲痛为力量,走出原始森林,打开小箱子一看,装的是普通石块。众人终于明白老教授的良苦用心,他是要众人有个向往——完成别人的临终重托:这叫向往才会赢。这是又一种眼光。
报载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鹰不说它,就说蜗牛吧,那是因为坚持创造了奇迹。不要被目标遥远吓住,平时要更多地专注于过程。有耐心,能坚持,也是人类的一种眼光。
一位工人高空作业时,头就昏,师傅让他白天睡觉,晚上带他到工地,让他爬脚手架,嘱咐说:你只要注意脚下,每一步踏到实处,就放心做事吧!果然是眩目的参照物看不见,头不昏了;把方寸之地踏实,没有危险了。南北朝时,一位高僧向禅师请教禅的精髓,禅师说:“照顾脚下。”把每一步踏实,照顾脚下,好像没有眼光,实际是求实者的眼光。
鲁迅诗句:“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鲁迅全集补遗续编·教授杂咏第四首》)今天读它,可翻出新意。我们有鼓舞人心的中国梦,有先进的政治理念、道德标准,这些都是望远镜。但用在具体人身上,个人因素也很重要。如果个人是近视眼,望远镜也无可奈何。我们身处好时代,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且有眼光,就一定不会辜负时代的托付。
细读王健的经历资料可以看出,他前行的每一步都考验着他的眼光。他有望远镜,没有近视眼。他的眼光里的政治性、预见性、坚韧性都是较好的。他向往光明,求真务实,放到哪里都能做“眼”求活。他是满怀热情,让人放心的人。他还年轻,相信他会以获奖作为新的起点,更加努力,有更实在、更美好的未来。
王健获奖,引人注目。“眼光”杂感,恭请指谬。(作者:王庆同,2016年11月4日《宁夏法治报》1版)
(说明:因为技术不过硬,照片上留有“请输入文字”几个小字,敬请原谅。倒数第二张照片时间应为2005年10月。特更正。)
本文来源: 宁夏新闻网
14.11.2016 12:35
宁夏青联:吸纳更多青年人在为群众办实事中“青”力而为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张洁龙) 4日,新华网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