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落地”也要“开花”
“互联网+教育”如何进一步发展 ——委员关心的那些事儿
时代在变化,教育也要变。
不用纸笔,用平板;不用黑板,用触屏……一块屏幕、一根网线改变课堂的故事,正在宁夏一些偏远山区精彩上演。
互联网为教育均衡"提质提速"
在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观湖校区的课堂,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中反馈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半分钟后,白板上出现答题统计,学生回答正确与否一目了然。
这是兴庆区回民二小的智慧同步课堂。区别于普通课堂的是,教室左上角有个实时显示器,正显示出10公里外新水桥校区同年级学生的上课情况。通过网络,新水桥校区的学生能实时听到观湖校区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
2018年7月,宁夏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在全国率先以省(区)为单位建成面向各级各类教育的资源和管理大平台,汇集国家、第三方和本地优质资源2300多万件,教学和管理软件100多个,涵盖各级各类学校教研、评价、服务等内容。
"信息高速公路"让教育更加均衡。目前,宁夏所有学校接入互联网,77%的中小学教师利用"教育云"提供的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课堂等功能开展教学活动。
智慧教育"开花"需补短板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以往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线上教学,是面对面教学的很好补充,同时也是对教育资源的再分配。
宁夏教育自从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难题。但目前宁夏"互联网+教育"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互联网的普及水平而言,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互联网+教育"有哪些短板,这些短板需如何补齐,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我们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成1.0版本到2.0版本的过渡。设备配置比较低,网速比较慢。"张文学委员提出,目前宁夏"互联网+教育"存在网络人才严重不足,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比较低;针对性强、应用价值高的网络教育资源少,且部分成本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有距离;利用网络资源受有害信息困扰等问题。
对此,张文学委员建议,尽快把有效益的项目做强做优并全面普及。同时,以应用中的问题为导向,把有限资金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加强应用创新研究,努力创建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大网络人才引进、培训力度。增加信息技术教师编制,适当提高高中师生比,以适应新高考下教学、选课和管理的新需求。
杨莹委员认为,从全区整体情况看,目前宁夏"互联网+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但对于一些县乡级的基层学校而言则有所欠缺。"建议教育信息化率先在基层推广开来,让他们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杨莹表示,应把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基础最薄弱的地方去。
杨莹认为,相比中小学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无论是云平台建设还是资源库都较为薄弱。"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化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课堂以实践操作为主。"杨莹建议,加大职业教育方面互联网的投入,让学生与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互动学习,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零距离对接。(记者 张 瑛 张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