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突破”二字成就发展大篇章
俯瞰西夏区。
站在贺兰山脚下广阔的冲积扇平原向远处眺望,一层层林带之后,现代化的城市气息若隐若现,这便是银川市西夏区了。在银川市的三区两县一市中,西夏区不仅拥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兼具厚重的文化底蕴。
这里是银川市最早的工业基地和教育重地,现在又加上了现代物流中心的标记,同时更是宁夏旅游资源的集大成之地。沿着巍巍贺兰山一脉,坐落着西夏王陵、镇北堡西部影城、贺兰山岩画、滚钟口、苏峪口等久享盛誉的景区,而这一方土地所孕育的人文财富,更是令西夏区备受并关注。
这里有镇北堡西部影城“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豪情;有韩美林艺术馆与远古时期的跨时空对话;有西夏王陵座座古冢的默默守望;还有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的朝气蓬勃……
在我们熟悉的表象之后,是西夏区近年来坚持创新发展所留下的坚实足迹,这些足迹,如今已经成为前行路上的一个个坐标。
“十二五”期间,西夏区着力构建“五城一心两翼”空间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商贸物流兴区、新型工业强区、文化旅游活区、科教人才铸区、凝心聚力建区“五大”战略;加快建设商贸物流城、新型工业城、现代大学城、文化旅游城、运动休闲城“五城”;同时加速发展镇北堡葡萄影视文化旅游明星镇、兴泾首府回乡风情卫星镇这强有力的“两翼”,发展步上了目标清晰的快速车道。
1月中旬,宁夏新闻网采访小组走进西夏区,深入了解过去五年西夏区在发展中走过的不平凡之路和来之不易的成绩,聆听了老百姓的心里话。同时,在银川市“两会”期间,西夏区区委副书记闫树革走进本网演播室,向广大网友介绍了西夏区“十二五”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共同分享“十三五”的宏伟发展蓝图。
西夏区区委副书记闫树革接受本网专访。
“十二五”期间,西夏区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围绕着“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和“提升产业层次、完善服务功能、美化城乡环境、改善民生民利”的主题主线,西夏区在“突破”二字上做足了文章。
西夏区区委副书记闫树革告诉记者,“这五年我们大力实施以产业发展为基础、财政增收为核心的‘西夏突破’发展战略,坚定信心抓发展,砥砺奋进求突破,尽心竭力惠民生,加快构建‘五城一心两翼’产城融合发展的战略新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健前行。”
五年来,在明确的战略目标指引下,西夏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蓄势兴起,产城融合发展成效凸显。
回看西夏区五年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成就,平稳之中不乏惊喜:经济年均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6%;经济总量达到270亿元,是2010年155.7亿元的1.7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5亿元,是2010年220亿元的1.8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4亿元,是2010年55.3亿元的1.7倍;轻重工业比重由2010年的3.9:96.1调整为6.6:9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亿元,是2010年17.7亿元的1.3倍;建成葡萄酒庄24座,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18万亩。截止2015年底,西夏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61元和9488元,分别是2010年的1.6倍和2.2倍,年均分别增长11.1%、13.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区市前列。
新兴业态合理布局 大项目形成大支撑
润恒城打造宁夏农副产品交易的新“航母”。
专程坐公交车来宁夏润恒城购物的王美玲阿姨在鱼池挑了两条大鲜鱼,准备过秤,她笑着说,“这里草鱼1斤才五块五,而超市和其它水产市场上最便宜也得九块钱。”老板是一位小伙子,一边忙活一边对记者说:“虽然辛苦点,但生意还可以!”
宁夏润恒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是以智能化冷藏中心为核心、以物流配送为服务链条、以展示交易配送为终端销售网络,精心打造的农产品流通线下线上一体化的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是自治区和银川市政府支持打造的宁夏农副产品展销基地和农产品生鲜电商创业平台。自2015年8月1日试运营,截止12月31日,清真食品交易市场、鲜活水产交易市场、蔬菜交易市场及冷藏A库的交易额累计达到20.8亿元,日均达到1500万元,交易量累计达到61万吨,日均达到5300吨。
西夏区经合局副局长何剑锋说,润恒城的开业运营,为市民提供了一站式“抢鲜”体验,打造了宁夏农副产品交易的新“航母”。
“十二五”期间,西夏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追赶、开放发展、突破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支撑。宁夏润恒物流园润一期、镇北堡镇天沐温泉度假中心暨红酒街、国药配送、公铁物流、蓝图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微电影创作基地等25个引领带动性十足的项目相继开业运营,新兴的业态布局,在西夏区逐渐成型。
西夏区区委副书记闫树革表示,过去五年,是西夏区开工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推进速度最快、撬动社会资本最多、建设成效最为明显的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48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7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6.19亿元,年均增长23.6%;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7.84亿元,首次引进海尔、西夏万达等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落户西夏区,发展活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商贸物流+电子商务 助推转型升级加速
西夏区电子商务业迅猛发展。
对于老银川人来说,西夏区一直是银川市工业的代名词。作为首府重要的工业基地,这里拥有中石油化工、西北轴承、大元炼油、佳通轮胎、长城须崎、赛马水泥、长城机床厂等规模以上企业40多家,能源、化工、机电、建材四大产业曾是西夏区的支柱产业,工业比重在三大产业中占到了近60%。与庞大的体量和赫赫盛名不匹配的是,工业给西夏区带来的年财政收入却仅有3个亿!
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当地财政收入,让城乡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脸上的笑容多起来,成为西夏区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十二五”期间,西夏区结合辖区情况,摸着石头过河,决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
如今,走进西夏区,西夏万达、宁夏电商谷、西部影视城、贺兰山岩画、西夏古城等时尚和厚重兼具的标志性“符号”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贺兰山体育场与西夏万达一带形成的都市“高地”,直接让西夏区的现代指数激增。
宁夏电商谷直接解决就业500余人。
2015年,对位于西夏古城内的宁夏电商谷而言,是一个“开门红”的年份。电商谷总面积11000平方米,是西夏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承接地之一,经营跨境电子商务、O2O、B2B 、C2C等电子商务企业,目前已有淘宝特色宁夏馆、九零网、中国网库、宁夏地球村欧洲商品城项目、京东商城宁夏馆、一号店特产银川馆、宁夏报业不种田等16家电子商务项目入驻营运。截止2015年年底,运营不到一年的宁夏电商谷实现交易额5.4亿元,直接解决就业5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
宁夏金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德国莱比锡中国城共同合作成立了宁夏地球村进出口商贸城,是西北五省区中首家国外进口商品最大、最专业的中转基地,是欧洲产品进口宁夏乃至整个西北最好的展示平台和交易通道。股东杨立新在英国生活了30多年,依然不忘家乡,得知有这样一个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为家乡贡献力量。她告诉记者,“才开业10天,我们货架上的婴儿用品、红酒、日用品等商品就被抢购了一大半。未来这里将会有200多家华裔华侨及外籍商家入驻,涉及产品种类会达到上千种,将成为西北最大的电子商务集群地以及各路电商线上线下交易平台。”
西夏区经合局副局长李晶介绍说,通过打造电商发展基地,依托宁夏电商谷、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2015年西夏区实现电子商务产业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形成了骨干电商标杆引领、小微电商竞相发展的新态势;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亿元,同比净增6亿元,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这5年,西夏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高端商贸综合体从无到有,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从小到大,商贸物流业从规划到集聚,‘一核两圈两城两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有力推进了西夏区的经济结构逐步由工业主导型向商贸物流服务业引领型的转变。”闫树革副书记说。
民生事业民心为重 旧城改造惠及万民
以百姓之心为心,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及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西夏区过去5年坚持不懈的重点工作。
闫树革副书记心中有本民生账,“这5年,是西夏区为民办实事项目最多、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累计实施民生类项目98个,投入资金35.8亿元,年均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1%;实施旧城(棚户区)改造118.95万平方米,惠及7303户2.9万人。”
崭新的芦花苑小区。
芦花苑小区2400余户居民的新年,在红红火火的闹社火中拉开帷幕。芦花台产城办主任李伟告诉记者,芦花苑小区是西夏区的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涉及芦花村等三个村。小区于去年9月份竣工居民入住,这是该小区住户的第一个新年。
走进芦花苑小区,崭新的楼房、宽阔的广场,卫生院、幼儿园、小学、中学都设在小区内,便捷程度远远超过许多城市中心的“高尚”小区。
“我和爸爸就在小区的物业上班,妈妈在润恒城上班,妹妹上学”。梁金文的大女儿给我们描述着现在生活的种种惬意,就她们担心的农具无处安放的问题,该社区书记李建明表示,今年就在小区后面统一建一个存放农机具的大仓库。
近年来,西夏区紧紧围绕打造“宜业怡游逸生活、和谐幸福新西夏”的目标,将棚户区改造工作与两宜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注重统筹集中连片开发,重点对建设年代久远、生活环境恶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生活不便利、有碍观瞻、影响市容和群众迫切需要改造的旧厂区、城中村、城边村、老旧小区进行整体改造,实现棚户区改造工作民生效益的最大化。至今,总投资78.79亿元,涉及拆迁面积121.35万平方米,10处安置区已完成安置共计1884户,截至2015年底约完成安置3080户。
“全域西夏”定位精准 产城融合珠连璧合
产城融合珠联璧合。
“全域西夏”理念,是“十二五”期间西夏区主打的一张“发展牌”,在实施“五城一心两翼”产城融合发展战略过程中,形成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城乡统筹、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随着产城融合发展,西夏区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全面完成了110国道拓宽改造及绿化提升综合整治工程,打造了集交通运输、运动休闲、观光旅游和感悟西夏文化、影视风采、葡萄美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线、生态线、景观线和休闲线。启动实施文昌南街拓宽改造工程,着力打造富民强区的产业路、造福百姓的民生路、统筹城乡的发展路。加快城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路网趋于完善,交通主动脉更加畅通,小街巷等“毛细血管”进一步疏通。
2015年,西夏区投资4100万元,集中对两镇镇区及团结、泾河等农村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完成镇区道路硬化、绿化、污水管网铺设等工程;机械化清扫向文昌南街等5条主干道延伸并覆盖两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营造了洁净、有序、舒朗、大气、干净整洁的城乡新面貌。
实施了兴泾镇小商品城、泾华园安置区三期等项目建设,围绕中石油大气防护带及文昌南街拓宽改造,完成征地动迁109万平米,推进了农村向镇区的集中、农民向市民的转变、特色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
西夏区经合局副局长何剑锋介绍,润恒城一期开业,带动了周边8000人的就业,二三期开业后,将能带动1.5人就业。润恒及芦花洲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2898户11132人上楼后的就业、增收、发展等问题,加速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2.8万农村人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总结这五年西夏区在产城一体思路上的成就,闫树革副书记说,“这是西夏区产城一体化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相继建设和培育了润恒、公铁物流、芦花洲等一批产城融合项目,驱动了城市的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产城融合程度和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
聚力“突破”再谋发展 努力争创全新局面
“我”为西夏突破出力。
站在“十三五”的起跑线上,“西夏突破”仍将是西夏区描绘美好未来的画布与油彩。
面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闫树革说,“‘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转方式调结构重要窗口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今后五年西夏区的奋斗目标,将依靠全力推动“西夏突破”发展来实现,奋力夺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未来五年的“大考分数线”,西夏区也已经确定: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力争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8%;城镇化率达到93%以上。
在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的同时,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统筹城乡产城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实现“一年新变化、三年上台阶、五年大跨越”的发展目标。
从未有一个时代,一个地区,在贺兰山的注目之下,每一天都上演着发展和变化。而今,西夏区又肩负着使命发力前行,相信具有“突破”精神的这一方土地这一方人,必定能在“十三五”的赛道上奋勇争先。